周作人“人的文学”观——谈五四人道主义文学思潮

2011-07-12 20:16安姿瑜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周作人人道主义

■安姿瑜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因此,它实际上是一场促使中国人觉醒的思想启蒙运动。所谓启蒙,便是指启发国人发现和肯定人的尊严、价值以及自己的权利。而其核心便是人的解放。所以,这种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便是人道主义文学。五四时期,革命先锋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从封建礼教的根本鞭笞千余年的封建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他们成功的破除了人们心中对于封建立交迷信的信仰,但近代中国及其文学又该何去何从,便成了这些大家们的又一重大思考问题。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观念再次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周作人《人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观念主要由《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新文学的要求》等理论文章组成,高扬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旗帜。胡适曾说:“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中心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活的文学’,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人的文学’。前一个理论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后一个理论是文学内容的革新。”由此可见,人的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核心地位。而《人的文学》这篇文章作为周作人“人的文学”的观念的伟大宣言和核心架构,不仅因为文章所表现出的严密性、系统性,更因为其中肯定人、尊重人、热爱人的文学观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好评。文学革命干将傅斯年和罗家伦都认为,新文学就应该以人的文学为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二、《人的文学》的内涵

周作人的这篇文章不仅探索了文学发展的规律,指明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兼具思想启蒙的性质。因此,这篇文章具有巨大的思想概括力,除先前阐述的高举的人道主义,也掺杂进了个人主义的因素在其中。所以这篇文章以及周作人先生的“人的文学”的观念是有其复杂性在其中的。而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复杂交织恰恰因为这两者都体现了“人”在其中。

1.人道主义。在了解周作人先生的人道主义之前,我们先来弄清人道主义的真正的含义。人道主义是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的兴趣,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

《人的文学》中,周作人先生强调了人道主义这一面,他不惜用一版的篇幅来介绍他所认为的人道主义。而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尊重人性,肯定人的种种欲望;第二即是阐述在用道德“改良人类的关系”的基础上去追求人的理想生活。

周作人采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因此人具有动物的自然属性。“从动物进化的人类”,有两个要点,“从动物进化的”。所以,人们应当相信人类的一起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满足。他极力肯定“人的灵肉的二重的生活”,认为“我们所相信的人类正当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在此,他将矛头指向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禁欲主义,批判了其中不合人性的地方。

周作人说:“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中的一个。所以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由此看出,此时的周作人所谓的道德已经包含了西方现代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以此立场出发,周作人先生对于印度的“提撒”和中国的“守节”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称其为“畸形的贞顺之德”。他将第二个矛头直指向“不讲人当人”的封建伦理道德。至此,千余年的封建文化至此彻底瓦解。而在周作人的层层论证中均可见人道主义的踪影,这也正体现五四新文化先驱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接受。

2.个人主义(个性主义)。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指出:“现在还须说明,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众济’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为此,他给出了两点原因:第一,以森林和树木为比喻,表明只有个人的强大才有人类的强盛;第二,人爱人类,只因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墨子说“兼爱”也因为“己亦在人中”。

五四是一个个人主义得到极度张扬的时代,很多人极力对它进行鼓吹、赞扬。胡适的文章、鲁迅的小说中都有所提及。一时间个人主义的声音响彻了古老的神州大地,成为时代的强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个性受到压抑,难以释放。所以,当人的解放成为必然时,个性的作为附属于人的重要性质必然也会得到解放。在千年的压抑后,个性一旦解放便是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演变

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五四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观察中国近代社会时,便发现了诸多问题,及中国传统社会对人的戕害,于是便有了对于社会问题的大讨论,在文学上的反映便是“问题小说”。而此类小说一般都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因此成为之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源头。

追求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在发展成了20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在西方,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两种尖锐对立的思想。五四时期,这二者之所以可以和谐共处,是因为在对待“非人”的文学这个共同的敌人面前,此二者均为重要的有力武器。但当就文学被打倒后,被掩盖的差异便会显现出来,之前的同一阵线便会出走向破裂。

[1]鲁雪莉.人道关怀与写实精神的完美融合[J].江西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周作人人道主义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跟踪导练(一)5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周作人之死
不说穿
周作人和他曾经迷恋的女人们
当代文学研究之人道主义维度的建构努力
——评王达敏《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言而当”与“默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