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出埃及记原型

2011-07-12 20:16张志鹏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漂流记摩西鲁滨逊

■张志鹏

源于基督教的清教思想对17、18世纪的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多次引用圣经,以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一章节作为参照,从情节、人物、意象方面分析,以更好地理解《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出埃及记原型和深刻的基督教意义。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迪福(Daniel Defoe,1660—1731)于1719年发表了其经典之作—《鲁宾逊漂流记》,也因此赢得了“现代小说之父”的称号。对于该书的主旨,有学者从鲁滨逊身上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开创精神、西方殖民主义的具体化身、人类荒岛文学的起源、现实主义等方面论述。近来许多研究从清教主义(基督教文化)角度阐释鲁滨逊的形象,丰富了鲁滨逊的基督教意义。基督教文化对欧美文学有很深的影响,但由于其本身浩如烟海,实难比较。本文具体将《鲁宾逊漂流记》与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一章对比,从而探究《鲁滨逊漂流记》中所体现的出埃及记原型。

根据心理学对原型的定义,原型可能是情节、人物、结构、意象等(荣格、弗莱)。下面本文将从结构、人物、意象等方面论述《鲁滨逊漂流记》中所体现的《出埃及记》原型。

一、情节原型

圣经的很多故事情节对后世的文学叙事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体来看,圣经故事都是围绕着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即人由原来的野蛮,毫无信仰,经过上帝的教诲引导以及人类自身的忏悔,最终虔心成为上帝的子民。整个情节可以看作是寻找“伊甸乐园”的原型。在《出埃及记》一章中,刚开始的以色列人宁愿在埃及奴隶般地活着,也不相信上帝要带着他们出埃及,甚至连上帝选中的摩西都不相信上帝有此般能力,直至上帝施展神力成功多次教训埃及人,指领他们出埃及之后,以色列人才虔心信奉上帝为他们“唯一的主”。而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刚开始鲁滨逊过着中产阶级这种“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由于其天性喜欢出海冒险,对父亲的话置若罔闻,对信奉上帝没有丝毫诚心;后来由于其执意出海造成一系列灾难,每次只有在绝境中他才会向上帝忏悔,而一旦脱离险境则又将之前的忏悔抛之脑后;直至最后孤身流落荒岛,鲁滨逊得以清净自己阅读《圣经》,回想自己的经历,才真正在内心深处虔诚信奉上帝。这是一个人由野蛮到信奉上帝的历程,和《出埃及记》中以色列民族从被奴隶到最后在上帝指领下的皈依有相同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二、人物原型

作为叙述性故事,人物必定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元素。《出埃及记》和《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中心人物都经历了由年轻到成熟,由原来的不务正业到后来经过一番教诲能够担当重任,领导一方。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开始还是一个替岳父“放羊”的年轻人,当上帝通过使者与他对话要他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甚至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而是以种种自己的无能来推脱,这足以见得故事之处的摩西之年幼无知;其后上帝赐予他种种神力,他才半信半疑地说服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途中每遇到困难,他动辄放弃,甚至抱怨上帝,这都不是一个优秀领导者的表现,直至经历大量磨炼,上帝亲自现身,要他到西奈山上接受“摩西十诫”,他才最终在心灵上绝对信奉上帝,在威望和能力上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这正是一个人从年幼无知到领导一方的成长过程。而在《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刚开始也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浪荡公子形象,整日只知出海冒险作乐,只有在绝境中才向上帝忏悔,直至孤身流落荒岛,他静心研读体会圣经,感悟自己的经历,才真正虔诚信奉上帝,后来他也用《圣经》中上帝的教诲来领导岛上其他的人,俨然就是这个荒岛民族的“摩西”了。鲁滨逊也正是通过在荒岛上的磨砺和锻炼才成为领导整个岛的领袖,这和摩西的成长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意象原型

“羊”这个意象在圣经中反复出现,在《出埃及记》中,刚开始摩西就是在为他的岳父斯特罗放羊时候,羊群带领着他来到了上帝的圣山—何烈山。后来在“摩西十诫”中,也有许多规定都与“羊”有关,如以色列人为上帝奉献的礼物中包括“蓝色、紫色和深红色的羊毛,山羊毛织的布料,染红的公羊皮”,上主的圣幕的幕顶要用山羊毛织十一副幔子来做,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做祭司事的时候,要取一头小公牛和两只没有残缺的公绵羊,拷的无酵饼要在奉献两只公绵羊的时候带过来,等等。而在《鲁宾逊漂流记》中,主人公在荒岛上竟然发现了成群的野山羊,后将其圈养,最后竟有许多的羊肉和羊奶,羊俨然在其中成为了鲁滨逊(包括后来岛上的人)的粮仓。在当时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这群羊是极其重要的。其实,“羊”(lamb/sheep)这个意象常常出现在上帝、圣经、基督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中,如约翰福音第10/27节曾说: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有如:人是迷失的羊,等等。羊不仅有现实的物质功用,而且其抽象的精神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和充实,在犹太人的民族性个和文学创作、甚至圣经中,它的形象已经被赋予了深厚的基督教意义。

除此之外,《鲁滨逊漂流记》中反复出现的葡萄、海水等意象在出埃及记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原型,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意象被赋予了宗教内涵,在不同的作品中遥相呼应,代表着同样的意义。

通过将《鲁滨逊漂流记》与出埃及记原型的对比,拓宽了前者的文化内涵和和基督教意义。处于17、18世纪英国社会的笛福在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同时,对鲁滨逊注入了那个时代的资产阶级开拓者的元素。作者匠心独运,在古老宗教的原型上加入了现代元素,这也是《鲁宾逊漂流记》能够风靡全球数百年的原因。

[1]赵军涛.《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圣经原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漂流记摩西鲁滨逊
得到的都是笑脸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慌乱的父亲
鲁滨逊漂流记
摩西奶奶
枧潭漂流记
漂流记
摩西的第一次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