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文献工作的重要性浅论

2011-07-12 20:16吴月芳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资料室教学科研图书资料

■吴月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文献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校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要想有所造诣,除了自己的勤奋、开拓、创新外,绝对离不开信息文献为之服务。本文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高校信息文献工作的重要性。

一、信息文献是“国家资源中的无形财富”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把信息文献同能源、材料并列看作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认为信息文献是“国家资源中的无形财富”。对信息文献开发利用得好,就能促进科学创新、文化发展,就能够把资源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就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开始重视信息。1979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在白宫召开的图书馆和情报工作会议上说“:情报,象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国家的资源,精确而有用的情报就如同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氧气,是国家和幸福的所在,我们整个国家的一半以上的成果是来自有关情报活动,快速的情报,是我们经济中的重要物质与商品。”美国在世界上的成功,与他们政府高度重视情报,广泛搜集情报,重金收买情报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美国也有错估情报价值的惨痛教训。据息,美国在发动侵朝战争时,一家有名的咨询公司提供了一条信息:中国将出兵朝鲜,索价 500万美元向美国政府出售几百页论述这七个字的资料。但当时美政府官员认为纯属天方夜谈,不予理睬。结果美国政府在战场上付出了极为昂贵的代价。为了吸取这次教训,战后美政府竟花高价买下了这七个字的资料。

我国也有许多因信息服务手段落后,没有得到可靠的信息的教训,致使不少科研项目浪费不少人多年的心血,让国家和人民的钱财付诸东流。如前些年我国近代物理的选题,就因信息不灵,重复国外的竟达40%以上。据报载,上海搞一项热水瓶胆的技术革新,经多年研究,试制出来的“新产品”竟是国外50年代初的老产品。这充分说明,在当代,信息是何等重要!

无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巨匠对信息也是十分重视的。例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院的图书馆里工作25年之久,他读了1500多本书,引用的专著有605种,会议报告及官方文件59种,报刊56种,其中包括长达110多年的《泰晤土报》和连续出版25年的《工厂视察员向女王陛下内务大臣所作的报告》等多种而系统的资料。这里信息对马克恩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战争年代,毛泽东为了制定正确的对敌作战方案。多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敌人的“心脏”索取情报,这些情报为革命的胜利立下奇功。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除了实地调查资源外,还参考了758种资料,才得以完成这部流芳百世的巨著。

综上所述,信息文献在各项工作中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二、信息文献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和先行

古人说得好:“兵马末动,粮草先行”。教学科研的先行就是信息文献。人大一教授说:“从事学术研究,需占有大量的资料,需要互通情报、信息,研究人员倘若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没有及时积累各种信息文献,要想出成果是不可能的。只有在资料雄厚、信息迅达的情况下,各项研究工作才能上得去、上得快。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料工作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先行,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然而,信息文献一方面靠研究者自已收集、整理;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文献得靠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工作者对浩瀚的文献进行筛选,把有用的提炼出来送给用户。图书资料人员通过二次文献把用户和文献联系起来,让用户把“知识的宝库”变成“知识的喷泉”。可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文献,用户若不借助于各种索引,想较快地找到自 己所需的东西,那简直是大海捞针,谈何容易。因此在高校充分利用二次文献则是最佳的选择。众所周知,图书馆、资料室是汇集知识的宝库,是各国信息文献的策源地,是教学科研的良师益友。因此将图书馆、资料室视为教学科研的基础和先行是毫不过分的。

据波兰,A·鲍梅卡尔斯基统计专家说他们准备和进行工作时搜集所需的情报占用的时间为:“超过全部预计时间的一半的占 85%,不少于一半的时间占14.3%,接近三分之一时间的占28.3%,大于十分之一时间的占40%,少于十分之一时间的占9%。”另据我国有人估计:科研人员在从事科研过程中,往往要花去30—50%的时间用来查找资料。假如图书料人员能够超前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对固定用户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前选择、搜集、整理、及时传递,是可以减少教师查找资料的时间的。事实上,图书资料工作者为用户打基础,当先行超前服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加强信息文献工作,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

信息文献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文献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提高信息文献服务质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形成,传统的借阅服务、口头咨询已远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为办好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为提高教师的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才,信息文献服务应该做到:

(一)加强信息收集的协作协调,广辟信息来源

在经费日渐紧缺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资料室应注意信息的综合性、系统性,它主要保证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新老专业的需求、广大学生的需求。在无力多买、无钱多订的情况下,各校图书馆可把每年图书馆、资料室所订的杂志、报纸及自筹资金购买的各种资料的目录印发给系、所,甚至可以发到学科相近的教研室,用户可以随时掌握什么样的报刊订在哪些单位,需要时可有目的的去寻找。有了全校的报刊索引,用户就不会为找--种现刊,找了图书馆又到系所去找。

对过期杂志,也应有一个总目录。各学校甚至社会上的图书馆之间同样可以互通有无,开展横向联系,编出目录,让用户能较快地查到出处和收藏处。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科,甚至是一些较老的学科,图书馆、资料室竟找不出一本较系统完整的目录书,报刊目录也是七零八落的,图书资料人员找不到,更不用说用户了.目前的情况迫切需要编制目录书供大家查找。

文献来源,除订购专卖的图书、报刊外,还应注意收集无价的会议文献、内部资料、调查报告等。

(二)开展定向定题的跟踪服务

高校开设的课程基本定向,教师的科研也与之相关。这样图书资料人员就可以跟踪服务。情报人员可以参加教研室、研究室的业务活动,随时掌握教学进度,科研所需,把教师需要的各种信息整理成专题材料,及时把最新的观点,动态提供给教师,让他们把国内外的新成果、新理论及时用于自己的教学科研中去,及时把新知识传播给学生。

(三)建立建全检索系统

图书馆、资料室除订有关的索引刊物外,还要组织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编写专题索引。特别是近几年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新增设的学科及交叉学科,目录索引有些还是空白,需要尽快填补。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配齐图书资料人员,一方面要配备现代化的设备。

(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观点

图书资料人员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用户,要主动承担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前期劳动。每个图书资料人员都要明确学校的宗旨、自己的职责。高校历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各科教学的每一环节中,都离不开信息文献。图书资料人员应根据教学内容,按教学进度,提前向教师提供各种参考文献,以便他们更新内容,及时把本学科的新东西补充进去,为他们备好课、上好课,当好尖兵。

在人力许可的地方,可以服务上门,主动把新资料送到教师手上,共同为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有条件的资料室,还要为高年级的学生准备各种专题目录,让他们在短期内发挥水平,做好毕业论文,让他们在离校前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书,学会应用二、三次文献。

[1][波兰]A·鲍梅卡尔斯基.科学研究中的情报系统[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资料室教学科研图书资料
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分析
如何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
地方高校二级院系资料室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对于博物馆资料室服务建设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热衷科研
小学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香港圣保禄幼儿园的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