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2011-07-12 20:16朱云霞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中西部差距

■朱云霞

浅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朱云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整体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成为困扰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拉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拉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急剧增长。比如: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由1980年的0.3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0.47,2007年逼近0.48。可见,我国高低收入组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两级分化日益严重。

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无论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是行业差距都在进一步拉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二元经济”为主的城乡分割发展战略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化结构,这种经济体制影响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产品的价格来看,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一直是我国转化农业剩余、为工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实质是一种不等价交换,造成农民收入低,负担重。同时由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设备比较落后,从而导致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收难。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执行的是将城市与农村完全分离的户籍制度,这种户籍制度使农民一直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上,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合理迁移,制约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使得农民很难通过其他渠道就业,导致工农差别、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所有制关系决定的。而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后,人们对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贡献也有很大不同。在这一新的分配制度下,劳动者的收入不仅来自于劳动的质和量,而且来自于对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拥有的质和量,同时还存在着参与竞争的起点不平等状况,这种起点的不平等,进一步造成了不同所有者在市场竞争中因所处地位不平等造成的竞争机会不均等,并最终导致两级分化这种严重分配不公现象的出现。

(三)行业垄断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市场竞争尚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行业垄断现象仍十分突出,而垄断行业正是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从而拉大了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例如,2005年,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造、铁路、航空和电信等行业企业在各行业企业景气指数中名列前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25%-60%。目前,金融保险业、证券业、电力、电视、邮电通讯、交通、航空、煤气、自来水及烟草等垄断性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普通行业。

(四)区域发展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自东向西的梯度发展战略,对东部沿海地区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实施优先发展战略,从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实行倾斜性的优惠政策,使这一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尽管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域优势是中西部地区无可比拟的,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理位置闭塞,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抑制了本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

(五)再分配调节手段不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再分配调节手段乏力,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具体体现在:

1.财税体制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税种设置不够合理,税收征管手段落后,偷税、漏税、逃税、骗税现象相当严重,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国家税收的严重流失,一方面使一部分人的财富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必要的再分配能力,难以有效地援助弱势群体,从而加大了贫富差距。

2.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各项社保制度上,普遍存在着覆盖面低的问题。尽管初步建立了各种扶贫、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援助及最低工资保护制度,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还不够畅通,国家和企业的负担过重,致使社会保障能力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出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大作用,一些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农民未能享受有效的社会保障。

二、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日渐拉大。解决不合理收入分配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彻底地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2.强化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

运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在公平方面的不足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而有效的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进一步加强税源监督和税收征管,优化税率结构,适当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过高收入的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使非法、不符合市场规则的收入差距随市场经济的发育而逐渐消除。要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消除垄断的体制基础。二是要用行政和法律的力量消除垄断,打破由于行业垄断说造成的过高收入。三是要引入市场竞争,消除行业垄断。对非自然垄断行业,要尽快清除各种市场准入堡垒,允许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地进入、退出和开展竞争。四是要强化物价、财税、金融等手段,对垄断的高定价进行监督调节。

4.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努力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引入到中西部,通过各种渠道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从而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以经济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平衡发展,缩小区域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能够与其他收入分配手段协调配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建立以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救济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体系,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扩大各种保障制度范围,增强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于国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王丽琴.浅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J].财经界,2008.

朱云霞,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09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中西部差距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