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事业 崇高的师德

2011-07-12 20:16孔洁瑜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光辉高尚师德

■孔洁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不禁思索:少年何以智?少年何以富?少年何以强?少年何以独立?少年何以进步?答案掷地有声,是教育,是教育,还是教育!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在于师德建设。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医生讲究医德,教师则有师德。陶行知先生有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正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师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时候,经常不约而同的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由此可见师德的作用是巨大的,师德的影响是深远的。

光辉的事业需要高尚的道德来成就。高尚的师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热爱学生

记得这样的一段话:“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上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上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上的收获。”对于我们中职学校而言,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很多人眼中的差生、后进生,他们自身也有自卑情绪。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给他们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没有偏见,没有歧视,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尊重、理解、体贴、帮助和鼓励。捧出一颗真挚的心去爱他们,要爱他们的一切可爱之处,要善于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加油,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甚至要爱他们的许多俏皮之处。“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一些责备,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这样,迷茫的学生能清醒过来,脆弱的学生能坚强起来,自卑的学生能自信起来。对于最让老师头疼的,总是惹是生非、调皮捣蛋的学生,更要课下多多沟通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转差为好”。无论如何,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学生的希望和信心,这才是他们成功的保证。

(二)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苦的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乐的是四方孩童、芬芳满园、桃李满天。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的为教育事业无悔献身。

(三)为人师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教授做人的道理。学生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

(四)完善自我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有真才实学。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让我们用崇高的师德武装自己,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挥洒我们的青春和热血!

猜你喜欢
光辉高尚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致良知与师德
生命的天空(外二首)——写给一线抗击疫情的高尚灵魂
春在飞
跟踪导练(一)(1)
就在家门口
当兵爱寂寞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小新笔记
当没有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