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2011-07-21 05:45林丽萍高建萍巴春生盛立萍
卫生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知晓率

林丽萍,高建萍,巴春生,盛立萍,颜 芳

(1.云南省曲靖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1]。我国属于乙肝的高地方性流行区,一旦感染,治愈较为困难,不但给患者带来身心损害,而且加重其经济负担,影响学习生活质量[2]。在人群集中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之间交往密切,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隐蔽性较强,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本调查针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曲靖医专 2008级、2009级和2010级大学生4600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根据乙肝防治指南及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不记名封闭式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乙肝知识、对乙肝的态度及行为,自身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等内容共46题。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讲解后,让被调查者在规定的时间内(10分钟~15分钟)完成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剔除不合格问卷后,用 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双录入核对后,运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7.37 %,其中男生787人,女生3692人,分别占17.57 %和82.43 %;2008级学生1420人,2009级学生1819人,2010级学生1240人,分别占31.71%、40.61%、27.68%。

2.2 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

从表1可以看出87.12%、76.49%和75.3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乙肝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区,而且目前世界上尚无治愈乙肝的特效药物;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认识是血液、性接触、母婴及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乙肝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4.82%、82.43%、75.55%和83.81%,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共同进餐是否传播乙肝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 56.31%和57.13%;对乙肝的预防94.75%、88.28%的学生知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途径,且健康人也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但是对其他预防知识掌握较低,详见表 1。

2.3 大学生对乙肝的态度和行为

大学生对防治乙肝态度积极,有 98.66%调查者愿意了解乙肝防治知识,81.20%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医学科技领域还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96.12%的学生表示患有乙肝能按时治疗,97.80%的学生愿意关心帮助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对防治乙肝能够采取正确态度和行为,见表2。

表1 4479名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情况

表2 4479名大学生乙肝防治态度与行为情况

2.4 大学生对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大学生中51.33%、50.19%的知道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和乙肝加强针,78.20%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仅有34.03%的大学生接种过完整的乙肝疫苗免疫程序,28.22%的学生接种过乙肝加强针,对接种乙肝疫苗后如何判断自己已经接种有效只有22.77%的大学生知道,大学生们对学习如何看懂“乙肝两对半”化验单愿望较强烈。

2.5 大学生乙肝知识的来源

大学生乙肝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报刊杂志和网络与电视,分别为93.12%、72.89%和67.75%。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较强、发病比较普遍的传染病,对乙肝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直接影响发病水平[3]。在对乙肝传播途径方面的知晓率平均为74.82%,但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共同进餐是否传播乙肝的知晓率较低,说明缺乏对待乙肝的正确态度,对乙肝和乙肝携带者有歧视倾向,最终还是因为对乙肝知识缺乏正确认识。在乙肝预防方面,对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途径有较高的知晓率,本次调查大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8.20%,全程接种率为34.03%,高于苏州市居民的接种率(39.00%、33.10%)[4],但对疫苗接种效果、接种程序及加强针的认识较低,且本研究中显示较少的大学生接种了完整的乙肝疫苗程序和接种加强针。医学生是预防乙肝和传播乙肝知识的主力军,系统、正确、全面地掌握乙肝知识,对预防乙肝意义重大。学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知识的宣讲,提高这些知识的知晓程度,尤其对于大学生们较为关注和愿意接受的相关知识,例如:如何看懂“两对半”化验单等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和效果监测,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接受知识能力强的特殊群体,学校应采取综合预防管理措施,使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把乙肝知识全面和系统地渗透到基础医学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健康教育体系,使高校成为塑造学生良好社会行为的主要场所,使大学生成为抵御乙肝蔓延的有生力量。本研究中大三学生已经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开设了传染病学的课程,接受了病毒性肝炎的教学,对乙肝防治知识认识的知晓可能较高,同时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的态度及行为相对比较正面、积极;大一、大二学生尚未学习专业课,可能对预防乙肝知识及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建议加强对低年级学生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2-290.

[2]吴 扬.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1):13-15.

[3]何夏婷,马绍斌,范存新,等.广州市 4所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KAP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276-278.

[4]查日胜,施素洁,张 宏,等.苏州市居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认知、态度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571- 573.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知晓率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