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沙棘的围连环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2011-08-04 03:26崔峻桥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连环褐色羽化

崔峻桥

(辽宁省朝阳市林业局 122000)

围连环夜蛾PerigraphacircumductaLederer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ea夜蛾科Noctuidae的一种危害刺槐、枣树、苹果、沙棘等树木的食叶害虫,2005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在朝阳高速公路引路的沙棘林内发现,部分沙棘被其危害,严重时使树木叶片皆无。该虫危害沙棘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尚无报道。笔者对其进行为期2a的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如下:

1 研究方法

室内外观察2004年3月份将围连环夜蛾的卵置于化验室内的沙棘树上,观察各虫态,老熟幼虫化蛹率95%,室内蛹的羽化率在90%。幼虫6龄。经观察该虫在自然环境喜欢寄生边缘树,对生长旺盛的植株危害较轻。

2 形态特征

观察老熟幼虫化蛹、羽化、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取食。

2.1 形态特征

2.1.1 成虫

雄蛾体长18~20mm,翅展48~50mm;雌蛾体长20~22mm,翅展50~52mm。头部棕色杂灰白色,触角干白蛾,胸部褐色,颈板端部白色。腹部褐色,前翅褐色,前缘区、后缘区大部带黑灰色,外线前后端的外侧带黑灰色,中区带深棕色,内线直,达1脉,环纹、肾纹淡褐色,均与后方一半圆形淡褐斑相连,外线外斜至6脉折向内斜,亚端线不明显,前端内侧有一黑短纹,后翅褐色。

2.1.2 卵

卵圆形,长0.8~1.0mm,初产乳白色,孵化前灰褐色,有光泽。

2.1.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0~60mm,体褐色,3龄前草绿色,5龄后头部黑 “八”字刚片非常明显,单眼6对,胸足3对,腹部褐色,气门线明显,背中线两侧有2对倒 “八”形刚片,第3~6节有腹足4对,齿钩单序排列25~38个,第1~2、6~9节腹足退化,臀足齿钩单序排列45个左右,臀部两侧各生有黑斑。

2.1.4 蛹

雌蛹长13~15mm,黄褐色,纺锤形。雄蛹长8~10mm,黑褐色。

2.1.5 茧

老熟幼虫钻入土内,用虫体拱一土茧,内壁光华有少量丝。

3 生物学特性

3.1 生活史

经近2a的室内外观察,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内越夏及冬。越冬蛹于行交尾,雄成虫活跃喜飞翔。

3.2 生活习性

在辽宁朝阳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茧内越夏及冬。翌年3月下旬及4月初翌春3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羽化时气温3~10℃,幼虫孵化期气温15~20℃时需11~13d。幼虫期:雌幼虫30~35d,雄幼虫26~32d,共5龄。蛹期:蛹经夏秋冬240~250d。成虫寿命:雄成虫2~3d,雌成虫4~6d。成虫在傍晚羽化,羽化后雄成虫即寻雌交尾,每雌可产卵300~500粒,卵期10~15d,卵由初产的乳白色变为灰褐色,4月下旬至5月初的早8~10时幼虫孵化,初孵幼虫啃食卵壳。待将卵壳啃食大部或全部后,食尽卵壳的幼虫寻找适宜叶片边缘或叶面静止不动,3龄前幼虫在幼嫩叶柄与丛中间隐避,距地表近的白昼下到地表枯叶下隐息,如遇降雨立即爬到叶背。3龄前喜群集取食,常将初萌的叶芽食尽。5月下旬危害盛期,6月中旬老熟幼虫下树寻找适宜土壤。幼虫取食皮蜕。各龄蜕皮时间是:初龄6~8d;2龄5~7d;3龄5~6d;4龄5~7d;5龄5~6d;6龄8~10d。幼虫体色各龄是:初龄黑褐色;2、3龄为翠绿色;4、5、6龄为粉褐色。1~2龄幼虫部分吐丝悬在空中随风移动寻找适宜枝叶,3龄以后很少有吐丝下垂的幼虫。如白昼风平浪静时幼虫也可取食,到了傍晚幼虫取食相对比白天活跃。1~2龄幼虫取食量较少,3龄后体表颜色由翠色渐变粉褐色。此时食量渐增白天取食0.5~1cm2叶片,4~5龄幼虫取食量逐渐增加每天可取食2~3cm2叶片,一头幼虫一个生活史可蚕食40~50cm2。幼虫期30~35d。1龄需4~5d;2龄需5~7d;3龄后需5~7d;4龄6~8d;5龄7~9d。雌性老熟幼虫长30~40mm,雄性老熟幼虫长10~15 mm。蜕皮前头向地停食不动20~24h,临蜕皮时幼虫新虫体以脱离原虫皮移位,挺直驱体用力将头壳与体皮连处顶开随之虫体儒动从原虫皮内滑出一又瘦又长的新虫,全程约需3~5min,新口器顶着前龄的头壳,待胸足全部滑出后用胸足弄掉头壳。待新的头壳几丁质硬化后即取食皮蜕。

围连环夜蛾年生活史

4 防治措施

4.1 抓好监测预报

发布全市沙棘林的各种有害生物趋势预报。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或林场的网络布局,不断扩大监测覆盖率。建立市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汇集基层测报数据,快速、准确地发布各种有害生物的趋势预报,以便加强防控应急。

4.2 化学药剂防治

利用幼虫1~2龄期群聚取食的特性,使用2.5%溴氰菊脂乳油 (敌杀死)5~10ml兑水10~20kg喷雾,在5~7月进行防治效果显著;用20%氰戊菊酯 (中西杀灭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可有效杀死幼虫。

4.3 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

在幼虫3~4龄期,使用25%杀龄脲,亩用8~10g兑水100~150kg喷雾,在5~7月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4.4 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

早春成虫羽化时每60亩林地设灯一盏,该灯诱杀天敌少,灯捕益害比为1∶87.4。每盏灯30W,每天0.24元电费,累计26万亩减少农药支出1000万元,减少林果损失3560元,经济效益达4560万元。

经使用以上药剂防治围连环夜蛾幼虫,杀虫率都在90%以上。在朝阳市宏丰苗木培育有限公司的大果沙棘园内,全部使用无公害的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

[1] 陈一心 .中国蛾类图鉴 .[M].1982,围连环夜蛾305.

猜你喜欢
连环褐色羽化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五连环(三)
Red Panda小熊猫
恼人的连环信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三连环
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
法国紧急搜捕连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