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惠城际交通DK32+300竖井横通道下穿松山湖大道施工工艺探讨

2011-08-08 08:23卢伟滨何有章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施作仰拱钢架

卢伟滨,何有章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21)

1 工程简介

莞惠城际轨道GZH-5标工程位于东莞市寮步镇和松山湖管委会境内,里程桩号为DK25+080~DK33+022,正线长 7.942 km,全部为地下工程,其中明挖段长3.946 km,暗挖段长3.555 km,两个地下车站,寮步车站和松山湖北站;包含4个功能井,1个施工竖井,桩号分别为DK30+300(辅泵)、DK30+750(主排泵)、DK31+700(辅泵及电力)、DK32+300(施工竖井)、DK28+883(风井)。

DK32+300施工竖井横通道位于东莞市常平镇松山湖大道南侧约22m处、DK31+700临时施工竖井内,横通道与区间隧道正交,起始于竖井内,先挖向右线,再由右线挖到左线,全长53.95 m。横通道拱顶埋深约9.52 m。根据横通道断面形式、埋深及所处地质条件,施工竖井横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及喷锚构筑法设计和施工。横通道中心里程为右线DK32+300,左线DZK32+296.781。横通道马头门段结构 尺寸7.3 m×9 m,进区间正洞挑高段结构尺寸7.3 m×12.95 m。横通道为曲墙拱形断面,采用复合衬砌。横通道初期支护采用小导管超前注浆+大管棚支护,格栅和网喷混凝土厚300 mm,加强环采用C25模喷混凝土,厚350 mm。

2 掘进方案选择

DK32+300竖井明挖开挖完毕,并施做了暗挖大管棚后,项目部通过凿除围护桩后,横通道掘进掌子面业已呈现在面前。通过对地质岩土层观察揭示,从掘进掌子面上看,上层有回填土,下部位于全风化红砂岩,有地下水岀漏现象,开挖导致地面沉降的风险大,开挖过程中拱顶、掌子面自稳时间短。在如此情况下,通过对各种施工工艺进行比较,项目决定采取CRD法进行横通道掘进施工。

所谓“CRD”法,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该工法主要特点如下:

(1)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下沉。

(2)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混凝土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地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地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4)能有效地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采用分部开挖,其超前导坑可以起到超前预报的作用。

3 掘进实施过程

根据设计,隧道该段CRD法隧道开挖分1、3、5、7四部分进行(见图1)。由于每部开挖断面较大,每部中分两台阶开挖,以防止侧壁因开挖过高而出现坍塌;每分部施作中上下台阶步距2~3m,每部开挖步距3~5 m。CRD法施工中1、3部开挖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5、7部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施作,大型机械辅助。

图1 CRD法施工断面图

隧道CRD法施工段隧道开挖超前支护采用注浆小导管,注浆浆液为双液浆。隧道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喷C25混凝土、挂钢筋网;支护中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中隔壁及临时仰拱采用I18工字钢、挂钢筋网喷C25混凝土支护。

3.1 超前注浆小导管施工

施工方法:在1部和5部开挖之前对拱部按设计施作超前小导管,并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首先用凿岩机钻孔后放入小导管,双液注浆机注浆。

施工参数:

(1)选Φ42钢插管,管长5.0 m,在管段中部设梅花形Φ8出浆孔,孔距0.2 m;双液注浆一定要保证注浆效果。

(2)钢管沿开挖轮廓线布置,外插角5°~10°,间距 0.4 m。

(3)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 MPa。注浆时先采用较小压力,当压力升高至1.0 MPa时,停止注浆,等待几分钟后(不得长于浆液凝胶时间),当压力降低后重新注浆。这样反复几次,直到压力不再下降为止,以达到最佳注浆效果。当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浆液凝胶时间。

(4)双液注浆:注1: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 MPa。注浆时先采用较小压力,当压力升高至1.0 MPa时,停止注浆,等待几分钟后(不得长于浆液凝胶时间),当压力降低后重新注浆。这样反复几次,直到压力不再下降为止,以达到最佳注浆效果。

(5)小导管端部应与钢架联接,和钢架与注浆小导管配合使用,以形成棚架支护体系,在拱部根据设计要求布置。

3.2 开挖及支护

(1)开挖顺序:1部先开挖,随即依次开挖3部-5部-7部;1部、3部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开挖,架子车运土至下台;5部、7部采用人工开挖两侧边墙,中间采用装载机(挖掘机)开挖,自卸车出渣。开挖分部见图1所示。开挖循环进尺与设计钢架间距相同(0.5 m/榀),即每次开挖进尺为0.5 m。

(2)初期支护为:C25喷射混凝土厚30 cm(II~VIII组成);格栅钢架0.5 m/榀;φ6.5钢筋网,网格间距15 cm×15 cm;拱墙布设系统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每两榀拱架之间设纵向φ22连接筋,环向间距0.8 m。

(3)施作工序(见图2):

a.先开挖1部上台阶,开挖单循环0.5 m;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拱部及中隔壁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b.1部上台阶施工2~3 m后,开挖1部下台阶,每循环进尺0.5 m;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上边墙、中隔壁、及临时仰拱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c.1部下台阶施工2~3 m后,开挖3部上台阶,每循环进尺0.5 m,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下边墙、中隔壁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d.3部上台阶施工2~3 m后,开挖3部下台阶,每循环进尺0.5 m,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下边墙、中隔壁及仰拱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e.3部下台阶施工后,开挖5部上台阶,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拱部及中隔壁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f.5部上台阶施工2~3 m后,开挖5部下台阶,每循环进尺0.5 m,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上边墙、中隔壁及临时仰拱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g.5部下台阶施工2~3 m后,开挖7部上台阶,每循环进尺0.5 m,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下边墙、中隔壁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h.7部上台阶施工2~3 m后,开挖7部下台阶,每循环进尺0.5 m,开挖后初喷3~5 cm混凝土,挂钢筋网,架设下边墙、中隔壁、仰拱钢架,施工系统及锁脚锚杆,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仰拱钢架每3 m封闭一次。

图2 CRD法开挖台阶分部图

(4)施工注意事项:

a.施工1、3、5、7部上断面时,要做好钢架锁脚导管,并注浆加固,初期支护及中隔壁钢架底部垫设混凝土预制块,防止出现过大收敛和沉降变形。

b.7部下台阶仰拱初期支护,每3 m封闭一次,以便中心排水管施工。

3.3 拆除中隔墙,仰拱及填充施工

7部下台阶仰拱初期支护封闭完成,超前设计仰拱6~8 m后,仅靠设计仰拱端拆除底部中隔墙喷射混凝土及工字钢架,拆除长度5 m,实际拆除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调整拆除长度,然后施工仰拱及填充。

3.4 二次衬砌施工

在施作二次衬砌前混凝土,采用整体定型钢模台车,配备混凝土输送泵灌注混凝土。仰拱及填充超前5 m后,二次衬砌施作一环,衬砌灌注10~20 h后进行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拆模,施作下一循环。拆除中隔墙及临时仰拱,然后铺设防水层;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根据监控量测反馈的信息,确定二衬施作长度并及时施作监控量测的项目及方法。

(1)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对开挖掌子面进行观察、地质素描,对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进行观察。

(2)拱顶下沉量测,在中隔壁的两侧即1部、5部的开挖拱顶,各设一个测点,采用水平仪测其下沉量。

(3)周边收敛量测,根据需要,在洞内拱脚、最大跨度线、边墙角等处布设水平基线,采用收敛仪量测。

(4)拆除中隔墙及临时仰拱过程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监控。量测拱顶下沉、收敛全部测点均埋设在同一断面。

(5)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制定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及量测频率等量测方案。

(6)施工测量组和监控量测组负责量测、数据整理、绘制回归曲线并及时反馈至隧道专业工程师,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7)喷混凝土、二次衬砌、钢架支立,仰拱填充等施工工艺与台阶法施工相同。

3.5 CRD法施工关键技术及作业要点

(1)保持各分部开挖断面和各部的纵向间距,分部开挖要严格按预定尺寸放线,开挖遵循“宁欠勿超”的原则(局部欠挖采用风稿修正),断面开挖力求圆顺,以减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2)每块小断面开挖长度3~5 m,及时设置临时仰拱封闭、步步成环,尽量缩短成环时间,必要时进行掌子面喷射混凝土临时支护。

(3)中隔壁设置为弧形临时支护,隧道左右开挖小断面底部临时仰拱保持在同一断面上,各节点的连接一定要对齐,螺栓连接牢固,并及时施作锁脚锚管。

(4)必须保证中隔壁和临时仰拱钢架的规格数量和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5)为减小支护结构对地基的压力,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型钢拱架的底部设置40 cm×40 cm×20 cm的预制垫块。

(6)初期支护稳定后分段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拆除长度应根据变形监控量测信息和仰拱浇筑长度确定(一般为4~6 m)。但一次拆除长度不宜超过15 m,并加强拆除过程监控量测。

(7)中隔壁混凝土拆除时,要防止对初期支护系统形成大的振动和扰动。可采用风镐由上至下逐榀拆除钢支撑之间的喷射混凝土,以及临时支护与初期支护连接部位附着在钢架上的喷射混凝土,临时钢构件采用气焊烧断。

(8)临时支护拆除后及时施作隧道仰拱和二次衬砌。

(9)加强对围岩的量测监控。

4 掘进实施情况

目前在DK32+300竖井横通道施工中,虽然也采用了此工法,通过地表和横通道内变形量测,局部位置仍然存在数据波动大,甚至有个别处超过设计变形值,但都有同样的规律性,即漏水、突泥量较大,帷幕注浆效果较差,即均存在变形过大的风险。

5 结语

从DK32+300横通道监测数据看,项目采用CRD法掘进是切实可行的,但掘进掌子面止浆墙效果和帷幕注浆情况,直接影响到掘进施工安全和地表沉降控制,在浅埋和突水突泥的风险隧道中,控制水量流失,是控制地表沉降的重要举措,若辅以地面注浆或设置止水隔离带,必定能做到隧道安全和地表沉降可控的良好施工基础。

[1]GB50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

[3]JGJ/T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

[4]孙洪霞.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技术[J].铁道勘察,2004(1):46-48.

[5]李永盛.深基坑相邻房屋的沉降控制[J].地下空间,1997,13(1):147—150.

猜你喜欢
施作仰拱钢架
泥石流冲沟隧道洞口适宜工法及支护施作时机研究*
中国钢架雪车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隧道湿喷混凝土回弹率影响因素及施作工艺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钢架雪车项目文化交流研究
上跨公路钢架拱桥的拆除方案选择
五子山隧道仰拱开裂综合处治方案研究
挤压性围岩大跨隧道预应力锚索作用机制研究
仰拱病害的电磁波响应特征模拟及三维成像
自行式仰拱栈桥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
填补国内隧道仰拱施工设备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