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对高校体育保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及运用研究

2011-08-15 00:47孙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沙包保健心理健康

孙峰

(北京林业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08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体育保健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基本任务是改善学生身体机能,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逐步使身体康复或恢复健康[1]。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包括智力正常;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对自己能做出适当的评价;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健班学生由于他们受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心理方面容易出现各种不健康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表现出抑郁、自卑、孤独、烦恼、易激怒、一遇到困难便自暴自弃、患得患失等心理状态,消极沉闷,缺乏勇气自信心,思想顾虑,甚至陷入心理障碍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对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对体育保健班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尤其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保健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学习“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和力所能及的身体素质练习之外,还将一些小型多样、简便易行的体育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对保健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愉快身心、增进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1 体育游戏对改善体育保健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是教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2]。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在人类生活中对游戏的不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更适合于人们参与的一种活动[3]。体育游戏有特定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等特点,在高校体育保健课中选择体育游戏教学,对预防和克服体育保健生心理障碍具有积极的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体育游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在高校体育保健课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符合大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利用一个个趣味小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和体验,从而感受到其他课程所没有的愉快。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障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证了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尊、自强和自信心

适合于体育保健班学生的体育游戏,其内容、形式、方法可以随时变化,主要是比技巧、比智力,不易比体力,学生在规则范围内,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如何取胜的方法,有的学生还动脑创编一些适合于他们活动的小游戏。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人,其中一人站在直径20cm圆圈内,另外7人站在距离圆圈4米线外,圆圈内的学生将“沙包”抛向同伴,如果其中一人接住“沙包”,再将“沙包”扔回中圈内为有效得分,如果接不到或扔在圆圈外不得分,无论结果如何,都需换下一人进圆圈内,本小组每人进圆圈一次后,该组比赛结束。最后根据各组得分多少计算总成绩。在这项游戏中,当同伴出现失误时,同学之间不是埋怨、责备,而是学会谅解和给予鼓励,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因为游戏规则规定向圆圈回抛“沙包”时,每人仅一次机会,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特别是自信心薄弱的学生,在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之下,能够积极地投入的游戏中,增强了自尊、自强和自信心。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与他人协同合作精神

很多体育游戏是以小组形式组织开展的,例如“心心相印”(背夹球)游戏,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两个人数相等的小组,每个小组“两人一对”背夹球,(排球即可)并同时侧行走,(也可垫步侧行)10m往返后将球交下“一对”学生,以此类推。以完成全程用时最少的队为胜。游戏规定比赛过程中队员不得用手触球,如中途球掉下地,须返回起点线重新开始。学生对这项游戏非常感性趣,踊跃投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夹球”技术,大家在一起讨论采用侧身走或滑步走那一种方法更快,怎样配合才能不掉球等等。为了取胜,每个小组成员不管能力大小,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为集体的荣誉尽职尽责、尽心尽力。通过这些游戏活动,使那些性情孤僻、沉默寡言的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集体观念,以使他们对集体产生亲近感,进而使他们的个性发生积极的变化[4]。

1.4 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既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是避免形成劣性条件反射和畏惧心理的重要措施。体育游戏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积极地参与能有效地发挥个人能力,克服困难,体验成功,这种成功的体验正是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事物和困难的基础。通过体育游戏练习消除紧张情绪,化解烦闷和单调,逐步形成心胸开阔良好性格,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体育游戏在体育保健课中的运用

2.1 在开始部分运用

体育保健课和正常体育课一样,在课的开始部分向学生布置课的教学内容、宣布教学任务等。有的教师对体育保健课开始部分的教学认识不够,忽略了这一教学部分重要性,只是限于“走过场”,事实上保健课的开始部分非常重要,一堂课的“开头”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除了常规的练习法外,教师采用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等新颖多样的简单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很有效果。而且,在课堂一开始,通过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以较高的兴奋性,积极性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这是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2.2 在准备活动中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目的是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方法,克服人体惰性,逐步提高兴奋性,让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尽快进入锻炼状态。如何在准备活动中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合理的运用教法手段。在以往的体育保健课准备活动中,一般多采用慢跑、定位徒手操,这些内容如果在每次课上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易产生厌烦心理障碍。如果利用游戏方法,变换一下练习的形式,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教师采用集中注意力练习,让学生模仿教师动作,如果教师侧举左手,学生就侧举右手。要求动作迅速,准确。这个游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模仿能力,也丰富了准备活动的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游戏中如果学生出现模仿失误,教师不要当众纠错,因为出现错误动作,在他们心理上会产生害怕胆怯、心绪紊乱,当众纠错会使他们没面子,造成一些心理负担。从而诱发出一种丧失学习动力的心理问题。

2.3 在基本部分中运用

在基本部分教学中,要针对保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合理的搭配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练习与休息的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练习后休息,主要是以“静止”歇息为主。这种休息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当教师再组织练习时,学生表现出懒散现象。利用一些简单游戏取代于以往的休息方式,即可达到休息目的,又有利于学生保持练习时的兴奋状态。例如,“听数抱团”游戏,这种游戏的方法是,学生分散站立或慢慢走动,(分散的面不易过大)当听到教师的“数字口令”后,与数字相同的人数集中在一起。诸如此类的游戏很多,教师做到认真动脑,坚持小负荷原则,创编一些简单易行的游戏,这是一种积极性休息的好方法。

体育保健课学生很喜欢上体育课,但是由于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学习中束手束脚,不敢表现自己,这种矛盾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解决,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教师利用分组做游戏的方法,通过游戏中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习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例如:“传球游戏”,这个游戏的方法是每队6人,排成一纵队,单号从腿下传球,双号从头顶传球,1min内传球最多者胜出。该项游戏规则规定,腿下传球时必须从两腿之间穿过,头顶传球必须超过头顶,身体转身或球落地成绩均属无效,最后一名队员把球要放入指定位置。(该游戏也可以用“沙包”代替“球”)在游戏后,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安排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创造其和谐相处的氛围,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增加同学间感情,愿意向同学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苦闷、情绪,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及时调整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2.4 在结束部分中运用

结束部分是体育课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消除疲劳,从兴奋状态到相对安静状态[5]。体育游戏中一些小型多样的活动形式,可通过变换练习环境、形式和条件,有利于克服疲劳感,起到放松整理活动的作用。如“抛沙包”,这个游戏的方法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成一路纵队,每名学生间距5m,第一个学生手持沙包,听到教师口令后,将沙包抛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接沙包抛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以最后一人接住沙包为胜负标准。在课的结束部分运用强度较小、简便易行、规则宽松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达到身心理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2.5 运用体育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

体育游戏的进行具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只能称之为玩,不能称之为游戏。因为规则能约束犯规行为,维护游戏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教师运用其规则,培养组织纪律性,养成自觉按照规则办事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接受规则。

3 体育保健课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根据体育保健学生的实际能力运用体育游戏

体育保健生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身体状况,而缺乏学习信心,所以在选择游戏时一定要注意运动负荷不宜过大,游戏组织方法不易过于复杂,使他们感觉到轻松快乐,同时又达到教学目的。在体育课开始部分、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在一堂课中所占时间不长,在选择游戏时,也要注意每选择一项简单易行的体育游戏为宜。

3.2 要确保做游戏时的安全

每次课之前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备器材、备场地、备安全措施等等,在做游戏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清楚游戏的内容、方法和规则,提出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游戏进展情况,掌控游戏时间、运动负荷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游戏,灵活运用游戏。在游戏后给予简单小结和评价。

3.3 坚持表扬为主

学生学习技术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技术的提高,技术的提高易克服心理障碍。教师观察到学生学习中良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当发现学生出现焦虑和信心不足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我暗示语言“放松”“我能行”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教师采用个别辅导方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4 结语

由于体育保健课教学存在着各种特殊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阻力,它削弱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消极影响,但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改善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或及时克服心理问题在学习中的影响和干扰,实践证明,运用体育游戏法,有预防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作用,也是深受体育保健课学生喜爱教学内容之一。

[1]江月兰,张建雄,张建明,等.关于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3 (2): 13-15.

[2]林峻峰.体育游戏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 6 (2):23-25.

[3]程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0, 3 (7): 31-33.

[4]陆善芬.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实施体育课心理保健教育[J].中国教育创新, 2009, 4 (12):35-36.

[5]黎桂彬.探析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5 (11): 31-32.

[6]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17.

[7]李林,陈丽娟,季浏.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与科学, 1998, (2): 62-64.

[8]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5-357.

[9]Brawley L R.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in the fitness group[J]. Recre-ation Research Review, 1979,(6): 35-39.

[10]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46.

猜你喜欢
沙包保健心理健康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丢沙包
扔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