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下乡住村感悟

2011-08-15 00:51中共运城市委常委秘书长董一兵
支部建设 2011年15期
关键词:修路村干部领导

■中共运城市委常委、秘书长 董一兵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下乡住村感悟

■中共运城市委常委、秘书长 董一兵

最近,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在全省掀起高潮。5月31日至6月2日,我和办公厅两位干部到平陆县曹川镇下乡,住在庙崖村。该村有6个自然村,1100亩耕地,580口人,其中党员21人。该村的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00多元。庙崖村地处中条山深处,距县城50多公里,路况不好,从运城乘车到这里,一路颠簸走了两个多小时。

住在农户家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到3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近20户老百姓,慰问了两家困难户,开了两次座谈会,参加了一次劳动。尽管时间很短,但感受颇多,触动很大,特别是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上,我思考了很多。

常能听到身边人这样议论:“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技术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通过这次下乡住村与老百姓深入接触,我对这段话的感受更加真切。

6月1日上午,我和庙崖村的20多位村民一块锄地,休息时在地头坐下和农民聊天,山村的百姓不曾和上面的领导拉家常,刚开始有些拘谨,在问答中慢慢交流,继而有啥说啥,畅所欲言,村民说的多是些不满和抱怨干部的话。他们反映,外地人在村里开了一个煤矿,运煤修路占地不给村民打招呼,特别是开矿使村里的地表塌陷、房屋裂缝、水位下降,造成损失无人去管,找了多次也没人解决;前任村干部财务不公开,有贪污嫌疑,几年来村民多次上访,甚至到省城太原,终究没有讨得一个说法;村民吃水困难的问题,也一直解决不了。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也不一定都准确,但是它却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干部给群众做工作不到位,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了。

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说:“战争年代,老百姓用生命保护干部、党员,现在却见不到干部了,养那么多干部做什么?”他们怀念过去的干部作风,渴望干部能听取下情,期待干部经常为民解忧。

是的,共产党在战争年代是游击者、地下工作者,甚至被敌人称为“共匪”,在残酷的对敌战斗中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保护,在物质方面更是给不了群众什么,而老百姓却用生命爱护和捍卫这个组织。现在,共产党成为执政者,给予群众的实惠要比过去多得多,“种地不纳粮,生活奔小康”,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与过去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为什么群众得了实惠反倒意见大了?

我在县里、市里工作时,接触过大量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好的,甚至是很好的。他们有些终年工作勤勉,收入却少得可怜;有些在工作中积劳成疾,却无怨无悔;有些退休后还发挥余热,不得清闲。为什么这些干部不被群众理解呢?

我想,如果干部都浮在上面,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不去解决,就像“油”和“水”不易相融一样,那么,过去的“鱼水之情”就必然会渐行渐远。

在新加坡学习时,我看到该国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干部即国会议员,无论多大的官,包括总理都必须在每周一晚上与他选区的选民见面,听取群众意见,帮助选民解决具体困难,所以群众与议员关系亲近。相比之下,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也辛劳为人民,却不去见人民;也无私奉献为工作,却很少见百姓;他们虽然很辛苦,但对群众的冷暖疾苦并不清楚。因此,群众和他们没有感情,更何谈去拥戴。这正像医生要给病人治病,却又不见病人,即使你技超扁鹊,也只能事倍功半。

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想取得群众的信赖,不是简单地做好机关工作就可以了,沉下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是十分必要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要形成一种硬性机制固定下来,坚持不懈地认真去做。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真正清楚群众所思所想,及时到群众中解决问题,才能和群众建立真正的感情,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也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否则,脱离群众的结果就是被群众所唾弃。

在庙崖村走访座谈中,群众对支部书记兼村长王骏给予了很高评价。作为农村的基层干部,王骏在了解民情、为民解忧方面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王骏原来在自己做生意,妻子也在镇上开旅店,2009年在群众的要求和感化下,他放弃了个人的事业,全身心投入本村的建设发展中。他带领村里的百姓开荒造经济林、解决人畜吃水问题、修路、建“大队部”、修学校,他还救济村里的困难户,先后为村里的各种事自己掏腰包投入200万元左右。今年,他又自己投资修路、开垦荒坡地,种了200多亩花椒树。他做这些事就是为了给集体积累一点收入,改变过去集体没有一点收入的状况。

在给村集体办事情的过程中,王骏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受了不少委屈。为了解决村里的修路、吃水问题,他跑了很多部门争取资金,不仅要不回钱,还时常遭受冷遇和训斥,他也因此心生凉意,颇受打击。除了集体的事要办外,村民的家务事也都要找他,比如有的家里看病没钱了,邻里之间闹纠纷了,子女不孝了,这些事都要找他解决,他总感觉自己难以满足群众的愿望,因此心情就不愉快。然而大家也都知道,一个村干部能有多大的权力和能耐去面对群众的这些大小问题呢。

村民委员会三年一选,民意不高的干部就要被淘汰,能继续当选村干部就要被群众认可,而村干部又没有多少权力,他们当选靠的就是威信,因此,像王骏这样的村干部配称为“群众领袖”。但是,王骏每月得到的报酬只有192元,远不如他在外打工的收入多。正如王骏所说:“要当干部就意味着奉献。顾小家的都自己挣钱去了,兼顾大家的才会留下来做村干部,没有这个觉悟谁会干这种事情?农村远离城市,条件艰苦,在这里只有吃苦没有享受。”

这就是我们的农村干部,他听民意、解民忧,与基层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像王骏这样的基层干部,为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供了借鉴榜样和有益思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下乡调研让我有了这些思考,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

猜你喜欢
修路村干部领导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修路》教学设计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修路
不能比领导帅
修路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