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中的注意

2011-08-15 00:47沈炳毅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对象

沈炳毅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注意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在声乐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注意你的吸气,注意你的喉头,注意你的下巴,注意你的软腭等等。那么注意到底是什么呢?注意在声乐教学中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呢?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又该如何去运用它呢?注意在心理学中是这样定义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①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的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他的事物。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门户,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前提。

在声乐教学中,注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整个歌唱过程中,都必须有注意这个心理品质始终伴随,而歌唱中的注意是指演唱者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动作或行为的指向和集中。②正是由于注意的这种指向性和集中性,才使得注意的对象变得更加鲜明和清晰。在声乐教学中正是由于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帮助他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跨越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障碍,最终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方法。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一、注意的本质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开端。例如在声乐课堂中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要注意打开你的牙关节。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牙关节的周围,努力地去思考老师对牙关节打开的要求和以前正确打开牙关节时的感觉,想清楚以后大脑会发出指令,通过肌肉的调节就可以正确地打开牙关节。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基本特点。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的对象。当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打开牙关节”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都集中牙关节周围的状态,而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其他部位的状态。

而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保持一定的强度或紧张度,以使事物得到清晰的反映,同时抑制无关的动作,对无关的事物反映模糊或不能反映。③因此,注意的集中不仅仅是把注意力只是有选择地集中到某一事物上,并且更是把所有的精力对待这一事物,这样就可以使活动深入进去,使人们能够进行深入的审查和探究。这样就能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事物。

2.注意的本质

注意的对象可以是外部世界的事物或事件,也可以是主体自身的意志和行动。而在声乐教学中,注意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动作、意念。落实到某一个声乐技巧,学生就要仔细地集中意念,积极思考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注意仔细地去分辨老师的演唱,尤其是教师在演唱各种细微区别的声音,用以说明技术动作的精确性时,更要注意去仔细分辨。

由上可见,声乐教学中,注意是知觉(主要是听觉)、感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同时参与产生,其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心理过程,它并不能直接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性,但是它却与心理过程密切联系,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征。例如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看喉头的活动,听觉感受喉头的紧张度,运动方向,想象喉咽腔的打开程度对喉头状态的影响,这个要求是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要求,需要几种心理活动共同参与其中。又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了老师要求的横隔膜支撑的状态时,老师会要求:“注意呀,这就是横隔膜支持的状态,注意体会一下,可千万别忘了。”这里的注意又有两种心理:感觉和记忆。更多的情况下,老师在提出吸气时的技术要求时,会作出以下的要求“注意一下,做闻花的感觉。”这里的注意就是想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提要求或是做示范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能否听明白,能否记得住,能否协调全面地做到。

学生在课下的练习当中,注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集中注意力,就不会有准确、协调的动作,也就不能产生正确的声音。如果不注意牙关的打开,下巴就会紧张,声音就会在嘴皮上,往前倒。如果不注意用打哈欠的感觉去吸气,就会气浅,导致喉咙打不开,这样喉头就会紧,声音也就会显得浑浊。

二、歌唱中注意的意义

歌唱中的注意在歌唱心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歌唱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且一直伴随着整个的歌唱心理活动。注意能使歌唱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十分积极的状态,并且有一定的明确指向。这样就不但能使歌唱时感受性提高,而且能使歌唱思维清晰,情绪高涨,进一步使歌唱精力集中,歌唱思维和动作反应及时而又准确。

1.注意是掌握正确歌唱和科学发声的必要条件

学生无论是在演出时的歌唱,还是在声乐课堂上的学习,都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必须时刻集中注意力。注意是整个心理活动的门户,要想使歌唱进入心灵,必须要通过注意,如果不打开这道门,歌唱就进入不了心灵,也就不可能全面地认识歌唱,更不能提高歌唱的技能技巧。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声乐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除了生理上的嗓音条件外,一般来讲,都是这些同学注意的品质不够高,在课堂上不注意老师的讲解、示范演唱,也不注意老师的动作,没有深入细致地去体会、比较,而在课下的练习中也不能够集中精力地去练习,粗制滥造,小毛病很容易积累成大问题。

在歌曲演唱时,如果没有注意的参加,就会出现各种低级的错误,错词,跑调,速度不稳,节奏不稳,强弱不明,层次不分,没有对比,模糊一片,致使演唱水平十分低劣,更不用去谈技巧高超,情绪饱满了。

注意能使歌者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当歌唱者的心理活动集中在解决声音色彩问题上时,首先会分析声音色彩的表现特点,按照歌曲的人物形象,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分别着色,或是明亮,或是暗淡,或是温柔,或是浑厚等等。然后一个接一个,按一定的次序去注意,思考问题,这样就容易集中解决声音色彩的运用问题。

2.注意是学生提高歌唱水平和获得音乐知识的必要前提

注意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善于支配和运用自己的注意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否则难免发生错误,影响学习。有人说声乐教学其实就是不断改变学生歌唱心理的过程,而注意不仅是人们心理的门户,更是心理的共同特征。歌唱心理只有不断地实现改变才能够提高对声音的认识,进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技术、技巧,这样才能提高歌唱水平。而如果没有注意的参与,也就没有了知觉、感觉、记忆、思维、想象,尤其是没有思维的参与,则不可能有歌唱技能的提高。

3.注意的功能

注意之所以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根据注意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将其功能概括为三点∶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功能。

选择功能:注意的选择功能就是使大脑选择主体认为重要的那些信息进行加工。因为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正是由于注意的选择功能,才能使演唱者歌唱与发声的心理活动有明确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连续进行,否则,演唱者的心理活动就会杂乱无章。选择功能应该是我们声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时期以至于在每一节课中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在什么时机提出和怎样提出问题,这就能看出一个教师水平,至于如何解决问题,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维持功能:又称为保持功能,就是将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注意不仅使心理过程选择的一定的对象,而且使心理过程集中于该对象上,从而使注意对象的影响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该心理活动达到目的为止。在声乐教学中,注意的维持功能可以使歌唱和发声的心理活动组织和维持在一定的活动对象上,只要活动任务不结束,注意就仍伴随着人的心理活动,并且继续发挥作用。

调节功能:又称监督功能,就是注意对心理活动的调节、监督等的作用。注意能够对心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使其向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一旦发现心理活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或方向,人们就会立即发现,并予以调整,从而保证心理活动的顺利完成。事实上,人们在注意力集中时,学习的错误就少,学习效率就高。反过来,当注意力分散时,就会发生错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与一定的对象,当心理活动发生分散或转移时,注意能立即加以调整,保证目标、任务的真正完成,不致产生夹生饭现象,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或是模糊。

正是由于注意具备了以上的这些重要功能,它才能对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心理活动水平,从而对声乐学习的问题认识得更清楚,使歌唱动作更加精确,声音更加完美。

三、歌唱中注意的种类

1.有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们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下消耗精力较多,很容易因疲劳而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例如很多同学在正式学习声乐之前,由于学习模仿一些歌唱家的精彩片段,尤其是高音唱腔,又因为没有技术基础,很容易就会产生喉咙紧的毛病。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喉咙先放松,再积极向外扩张,寻找半打哈欠的状态。这样的要求对学生很难,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回避的基础技术要求,因此这时学生在练习时就要非常努力地注意思考和记忆老师的要求和示范,寻找老师肯定的感觉,反复地磨练。学习中这样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须有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是需要用意志力去克服注意力的分散,第三个条件是要增强兴趣和爱好。

2.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不随意注意。比如一个人不经意间路过一个房间,忽然听到了非常美妙的歌声,会不由自主地被声音迷住,暂时忘记其他一切事情,停下来欣赏歌声,直到歌声结束。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自觉性也较差,保持时间较短,但是人们在无意注意的状态下消耗的精力较少,不容易疲劳。歌唱中的无意注意很容易对我们的教学活动起负面的作用,例如你正在集中精力地讲解某个问题,突然教室外面有喧哗叫喊的声音,引起了老师和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打断思路。

无意注意主要是受到外部刺激物的作用而不由自主地产生的,它缺乏目的性,又不需要意志努力,这样常会导致学生分心,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是无意注意的消极作用,但无意注意在声乐教学中也有积极作用,那就是通过对某些服从于教学要求的刺激物有有意地控制,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教学活动服务。应该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来加强教学过程,避免无意注意的消极影响。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在演出时的一些技术要求,如呼吸的技巧、喉咙的打开、下巴的放松、咬字吐字、声音的位置、口型、面部表情等,这些环节应该都是有意后注意,也是演出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但是如果在台上把这些都变成有意注意的话,那反而会使什么都注意不到,因此在演出时应该重点注意作品的情绪把握和表现,而其他相关的技术技巧应该在演出前的训练中作为有意注意而刻意要求,反复训练,当这些有意注意变得非常熟练了,就发展成为有意后注意了。

四、歌唱中注意的基本特点

1.歌唱中注意的广度

也叫歌唱中注意的范围,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够清楚地把握歌唱活动对象的范围、数量等。一般来讲,歌唱时注意对象的数量越多,呈现的速度越快,出现错误的机率就越高。

歌唱中人们注意的广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歌唱者和注意对象的特点而变化的。对于演唱者来讲,如果善于把注意对象组织成一个整体来感知,注意的广度就大;另外演唱者的情绪和态度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如果情绪越紧张,那么注意的广度就小。那么对于注意对象来说,任务越多,越复杂,注意的广度就越小。

2.歌唱中注意的紧张度

这是指心理活动在歌唱时对某一注意对象的高度集中,同时,离开其余的注意对象。这是歌唱中注意在强度上的特征。当演唱者状态尚佳,完全投入到作品的情绪当中时,就会忘记其他的一切东西,进而达到所谓的忘我的境界,这就是注意高度紧张的表现。

3.歌唱中注意的稳定性

也就是心理活动为对一定对象持续的时间的长短。注意的稳定性是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是对学生声乐成绩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也就是常说的分心,也就是注意的动摇,这种状态对我们声乐的教学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4.歌唱中注意的分配

指在歌唱时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比如演唱歌曲时要注意音高、节奏、注意钢琴伴奏,注意老师的提示,注意技术动作等等,一心几用。

5.歌唱中注意的转移

是指在歌唱活动中,演唱者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有着本质的区别,转移是主动的。

五、结语

正是因为声乐的教和学有一套严格的训练模式和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必须严谨、科学地遵循科学体系,严格把握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聚沙成塔,积木成楼,训练出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歌喉。而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上,就应该严格地遵循这些原则和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这些心理活动综合到一起来。不断地发展和培养有意后注意,克服注意的分散,努力把歌唱发声的技术、技巧转变成为长久而稳定的习惯,也就是把一个个歌唱中的有意注意的问题转化成有意后注意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建立起系统性的歌唱状态。

注:

①③《心理学》,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②《声乐艺术心理学》,邹长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