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建设的高校素质教育探索:以会计专业为例

2011-08-15 00:50高利芳盛明泉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素质教育素质

高利芳 盛明泉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基于制度建设的高校素质教育探索:以会计专业为例

高利芳 盛明泉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影响所培养的学生质量。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专业之一,所培养的人才素质更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基于制度建设的视角,从专业认知、学科定位、渠道沟通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探讨了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思路。

制度;素质教育;会计

一、引言

2010年印度电影《三个傻瓜》风靡网络,片中反映的印度高校学生压力大、竞争激烈等相似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共鸣。“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工作”的高校应试教育受到热议,人们也在反思下一代培养中强调物质财富,忽略兴趣志向的危害性。我国自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入学率急速提高,也并发了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等负面问题。教育部的扩招政策其初衷之一是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但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倾向依然很严重,在高校中也不可避免。就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能力比文凭更为重要。如果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提供的岗位需求,不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不能定位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即使暂时就了业也难以在形势变化万千的职场中拥有进退从容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更体会不到创造价值和享受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便难以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这无疑将是高等教育的失败。

以经济管理学科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会计专业而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一语道破其在市场化经济建设中的突出意义。会计一直是学生报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热门专业之一,但是转型经济中结构失衡、供求失调的问题,也使会计专业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面是市场上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期待,一面是高校内打着素质教育旗号培养出的学生差强人意。这种困局的造成,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相关制度的缺失。

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制度缺失

制度建设始终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否切实推行也需要相关制度的创新与支持。然而,如下的积弊对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形成一定的阻滞:

(一)不是基于兴趣的专业选择消减了学生的自我素质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在学生报考时就需确定所攻读的专业。学生在入学前显然对各个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填报志愿往往以父母的意见为主。而家长为孩子选择专业更多是从功利的角度加以考虑(譬如容易就业,行业有“钱景”等),较为忽略学生个人的志趣和爱好。很多就读会计专业的大一新生都是这样被安排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们对于自己的专业有的认识迷茫,有的则根本不喜欢。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丧失兴趣和进取心,浑浑噩噩度日,乃至荒废学业,素质教育就会变成空谈。

(二)发展思路不明影响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资源投入

基于对教育经费的争夺,国内各高校争创“研究型”大学一时成为热潮。尚且不论一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不顾及自身办学条件而定位为研究型大学是否合理,他们对研究型大学的理解也多停留在“学科齐全、博士点硕士点多、研究生数量众多、发表论文规模大”[1]的表层上。大量增设学科和专业后,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更加趋于分散,影响到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可能导致学校失去自身特色,变得不伦不类。此外,各高校的政策多向科研方面倾斜。诚然,科研是创新的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具备适合做科研的条件和潜力。科研与教学也并不矛盾,但一些高校的优势或特色更多体现在教学方面。过分看重科研而忽视教学,这样的政策引导可能造成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之间的矛盾,挫伤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有损于学生的素质提高。而且科研的主干力量是教师和研究生,有限的经费和资源约束下,投入到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方面就会受到挤压(如对学生组织及其活动的经费支持,学生学习、健身、娱乐和实践场所的修建和维护等)。

(三)沟通渠道不畅导致素质教育的供应与需求错位

关于大学读什么,何谓素质教育,回答是见仁见智的。但是难以否认的一点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是应发展学生系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学生毕业后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在职业岗位变换频率加大的环境中游刃有余。会计的专业属性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实用性强的专业技能外,还需具有迅速反应、有效沟通、准确判断、深层决策等管理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是不能完全依赖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来获取,何况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常常是“教书”而难“育人”。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教师为了保证把规定内容上完,书本之外的知识就少说或不说。再加上学生人数众多,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不畅,常常出现的结果是即便课程结束,老师也记不住学生姓名,更不要说了解学生个性而因材施教了。忽视个性化教育的素质教育显然是不完整的。除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学校和社会的沟通不畅导致对学生期许的不一致,这种错位造成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岗位,用人单位找不到适合的人才的两难局面。“所学非所用”和“毕业即失业”的感叹都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映。就会计专业的现状而言,毕业生感到求职也越来越艰难,而市场的呼声是高素质会计人才仍然缺口很大。

(四)社会不良风气浸润下道德素质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我国自古以来有注重立德和立言的传统,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大潮中,对利润和财富的贪婪攫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横行,使得守法、诚信、尽责等道德观念变得淡薄。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下人们很难不会有所耳濡目染,而会计又是一个对职业道德要求颇高的行业,此种情势下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中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也急需深入开展。然而,高校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差强人意,陈琪等(2005)调查的380名会计专业本科生中仅有15人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且96.6%的学生回答说不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2]这一结果与高校对德育的忽视是分不开的。当然,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门课程的设置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讲求职业道德的信念,但如果这样的课程都不开设,学生可能就连基本的道德概念都没有。除了课程设置外,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更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认真教学,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有违公允,又如何期望学生能坚持“真实与公允”的执业理念和诚信的职业操守呢?

三、完善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制度建设

针对上述制度缺失,结合本校和其他高校目前的一些创新经验,我们认为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建立如下的制度保障:

(一)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权和专业认知机会

一入学就确定专业,专业一旦选定就不得更改的制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不过目前这种情况在一些高校中已有所改变。如有的高校实行新生第一年不分专业,接受通识教育,一年后根据学生成绩和综合情况,采取学院、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专业。更多的高校允许学生修读双专业或者满足一定条件后转专业学习。无论是推迟专业选择、修读双专业还是改换专业,都是对学生自主意志的尊重,提供给他们充分发展兴趣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基于兴趣的专业选择,学生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提升自身素质技能,素质教育的开展也会化被动为主动。以本校为例,2008级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共188人,由会计专业转出的无一人,转入会计专业的有55人,位居最受欢迎的转入专业首位。我们并不排除学生转专业也有功利因素的考虑,但是转专业的资格规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也保证了转入学生的基本素质。而经过考试选拔才得以进入会计专业,这些学生相对会更为热爱会计专业,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自我完善要求。对于原本就读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上学期就安排资深教授为他们开设“专业导论”的课程,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学习目标、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就业前景等内容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科学定位发展目标,保持特色

科学定位是高校制定规划、配置资源乃至发挥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前提。学校的定位准确,才能引领学科的优化发展。我们认为,将大学分成“研究型”和“教学型”两类的提法并不科学。任何一所大学都要教书育人,都不能忽视教学质量,教学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一些院校由于历史积累和国家支持,科研成果更多更好一些,但不宜据此将其标签为“研究型”大学来显示其高人一等。这种标榜使得其他高校羞于将自己定位为“教学型”大学,罔顾自身条件拼命抓科研,后果可能是科研无起色,教学也被忽略。因此,对于一般省属院校,以务实的观点来定位其办学方向,保持特色,发挥优势,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才是赢得良好口碑并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如我校自1959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隶属关系的变革,始终以“服务安徽经济奋力崛起”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至上,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广受欢迎,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会计学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于2008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硬件”投入上,校院两级建设了被确立为“安徽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会计实验室,购置了会计类教学软件,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提供了良好条件。高素质学生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软件”方面,会计学院在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改善教师待遇和提供进修机会等方面都走到了学校的前列。师资力量的强化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我校CPA专业方向在教育部评估排名的稳步提升和选拔送往境外实习学生的人数增多都是可喜的成果。然而,与其他地方性高校面临的相同问题是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偏低,这极大阻碍了办学层次的提高,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国际合作办学路径,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当务之急。

(三)建立校内外沟通渠道的长效机制

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前提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而理解和尊重实现的桥梁是交流与沟通。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等手段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外,建立相对稳定的沟通渠道才是消除师生隔膜,开展心灵对话,了解学生需求,推动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包括我校在内的部分高校都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通过确立固定、连续的指导与学习关系,搭建起师生的交流平台,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校内师生间的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会计这样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而言,更应重视实务经验的学习。为此,学校应首先了解社会需求,“按需生产”才能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素质要求的会计人才。开展产学合作,邀请校外实务专家来校任教、培训或者开设讲座,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开辟实习基地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校内外沟通渠道。此外,学校还应支持和鼓励教师步入会计实务界,与企业界、会计职业界保持良好关系,通过阅历的增长来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我校自2010年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实施办法,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教师素质的提升带动学生素质的提升。

(四)将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人们对素质的内涵理解可能千差万别,却都无法否认道德素质为综合素质的首要。《墨子》中就有“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的。”的名句,我国自古就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因此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其首务是德育。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生命的根本所在,在当今充满诱惑和压力的社会中,会计人员对职业操守的坚持面临愈来越多的挑战,从源头上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在此形势下变得尤为重要。对此,我校将“诚信”写入校训,把“诚信立人”置之于人才培养首要地位,系统进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的品格教育,开展主题征文、演讲、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3]除了诚信教育之外,学生社团建设、志愿者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创新、合作、奉献等优秀品德素质的培育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开设也势在必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此外,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教师师德建设也应通过相应的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予以完善,譬如将师德评价作为学生评教的构成模块之一,对师德高尚的教师制定常规化的奖励措施,以努力形成崇德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尽量荡涤不良社会风气的侵扰。

四、结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对社会的贡献通过它所培养的人间接反映,因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会计学专业的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高素质会计人才的供给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而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专业认知、学科定位、渠道沟通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制度建设,结合现实经验,就如何完善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制度建设也非一日之功可成,我们所关注的领域也并不能涵盖问题的全部。只有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并大力配合下,会计专业的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才能造就大批具有高尚人格和高超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1]熊丙奇.高校为何热衷创建研究型大学[N].第一财经日报,2007-12-12.

[2]陈祺,戴蓬军,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2005,(9).

[3]李陈续.“诚信博学,知行统一”——安徽财经大学构建“四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7-10-27.

An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Taking Accounting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Gao Li-fang,Sheng Ming-qua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Whether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is successful or not has direct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s.As accounting is one of core specialties in economy and management,the talented quality of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persistent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of students major in accounting in fields of specialty cognition,subject positioning,communication channels,and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nstitution;education for all-round;accounting

G640

A

1672-0547(2011)01-0101-03

2011-01-15

高利芳(1980-),女,内蒙古丰镇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博士;盛明泉(1963-),男,安徽淮南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等会计教育专业方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及其实施路径选择研究》(编号:20100467),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品牌社群视解下高校利益相关者忠诚驱动研究》(编号:2011sk171),安徽财经大学科研重点项目《高校品牌社群形成机理及其忠诚度研究》(编号:ACKYQ1009ZD)成果。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