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2011-08-15 00:51庄丽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解剖学标本人体

庄丽莉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基础医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庄丽莉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基础医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重要医学课程,是学好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其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在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而学校实验教学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为了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借助学院人才水平评估的机遇,基础医学部在加强实验室建设,健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1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在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我校作为一所开格不久的高职医学院校,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医学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强获取新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学院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契机,对人体解剖综合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正是为了提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而建立的实训基地,它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医学生进行基础医学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提供了场所和设施,也为其他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纵横联系提供了基础设备平台、技术平台,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科研工作的开展及各学科的发展。

2 加强实验教学硬件建设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强有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系部的积极引荐下,解剖教研室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素质不断提高。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讲2人;研究生学历4人,在读研究生2人。为了使教学人员有个较好的备课环境,以积极向上的饱满热情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院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等,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

2.2 改善实验室教学环境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顺应新形势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我院对原有人体解剖综合实验室进行调整、建设和改造。在实验室改造方面渗透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力求实验室环境绿色环保,合理分配人均使用面积,整体改造实验室的规模与环境,并综合考虑实验室的配电、排风、照明、网线等设施,每间实验室都安有6台不锈钢解剖台。为了便于保存人体标本,修建了十几个尸体储存槽、5个局部标本储存槽、尸体灌注室及仓库等,增大了尸体及标本库存量,确保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3 优化实验室标本配套建设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学标本。解剖学实验室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标本,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标本建设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建设之一。在学院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基础医学部拥有一间300多平方米的人体生命科学馆,馆内陈列有系统解剖标本、局部解剖标本、断层解剖标本、临床应用解剖标本、血管、神经铸型标本、塑化标本等,制作精美,结构清晰,其规模在同等高职医学院校中名列前茅。各实验室内配有两用不锈钢解剖尸体槽,大体标本放在解剖尸体槽里,可以上下移动,上课时可以调出,不用时可以放回。每间实验室各放15套手拿小标本、模型标本、骨骼标本及一具完整的人体真骨架;在实验室走廊挂有各系统概观彩图。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教学规模,使学生一踏进实验室就对所学理论有了感观认识,再通过对标本的观察、辨认,使名词繁多、概念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直观明了,为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教学模型在解剖实验教学过程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将过时和破旧的模型彻底淘汰,为6间实验室配备了结构复杂的器官模型及电动模型(如视器、前庭蜗器、心脏大小循环、脑干及神经传导通路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教具,努力满足相应章节实验教学的需要。彩色挂图在解剖教学中仍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些标本不能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挂图来显示。所以,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层次分明、标注明确的挂图与标本一样能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由于尸体来源匮乏与教学标本损耗大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并影响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进行,为确保医学教学质量,我们经多方努力,多种渠道获取教学标本,力图逐步走出解剖学教学标本缺乏的困境。学院于2008年7月由福建省红十字会和福建省卫生厅联合颁布文件,被确定为首批福建省捐献遗体接受工作站的5个单位之一,目前是漳州市唯一一家接受遗体捐献的单位。

2.4 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室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发展趋势。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标本、模型、挂图等最基本的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学院投入大量资金,为每间实验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我们积极收集解剖学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制作了文字资料和电子教案,建立了解剖学图像素材库、文本素材库、视频素材库、动画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试题库等。力图充分利用和共享资源,将不能直观的结构或过程视觉化,把复杂人体生动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室,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改革水平、拓展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开拓今后实验教学发展前景。

3 健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机制

3.1 制订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人体解剖综合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做到管理的规范、有序、细致。以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契机,结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精神,基础医学部重新修订和完善人体解剖综合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评估要求,制订了《实验室主任工作职责》、《实验教学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物品及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物品、仪器赔偿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措施》、《各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制度》等,建立账、物、卡相统一,做到财产专人专管,以保证现有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3.2 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教学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实验教学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政治表现、法律观念、行为语言方式等方面,都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实验教学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如工作态度和作风的培养、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标本制作技术的培养;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的培养;个人学历、专业技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充分利用教师职责和考核细则实行有效管理。

在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对人体解剖综合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深化了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也提高了教师、实验教学人员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快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1]罗嘉伦,涂腊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5):1~3.

[2]傅晓燕.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之浅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40~141.

[3]马俊英,曹心芳,张琳.浅谈我校护理实讯基地建设与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95~96.

G40-03

A

1671-1246(2011)02-0086-02

猜你喜欢
解剖学标本人体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