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者化”首倡者考辨

2011-08-15 00:46敬亚平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者学报出版社

敬亚平

(重庆教育学院 学报编辑部,重庆 400067)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有关 “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至今已有30年了。“编辑学者化”的概念甫一提出,便在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不少学者和编辑出版工作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客观上丰富了编辑学的内涵,有助于研究者对编辑职业的性质与定位进行深入思考和重新认识。但是,与其他成熟学科的学术问题讨论相比,“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和学缘支撑,文献梳理也不够细密,致使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厘清。例如,“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究竟是谁?“编辑学者化”的提法究竟于何时出现?这些问题都很有考辨的必要。

“编辑学者化”首倡者的提法最早见于尹玉吉发表于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的综述性文章《关于“编辑学者化”论争的全方位审视》。尹文指出:“编辑学界在1988年开始就提出了这一问题(笔者按:指”编辑学者化“问题)。这一问题的首倡者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林理明。他在1988年第2期《编辑之友》上撰文呼吁'编辑应当参与学术'。当时他虽未能明确'编辑学者化'这一命题,但也属难能可贵。到1989年,汕头大学的吴颖和《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的梁春芳同时在《编辑学刊》第1期上分别发表了《文科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题》和《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的思考》,以此为标志,'编辑学者化'的命题在学术界正式出现,也由此开始了 '编辑学者化'是与非的论争。”[1]尹文认定,“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林理明,而“编辑学者化”这一命题在学术界正式出现的时间是在1989年。尹玉吉的文章发表之后,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尹玉吉的这篇文章稍后又以《“编辑学者化”讨论纵横谈》为题发表在1998年第3期的《中国出版》上,借助专业出版杂志扩大了其在编辑出版界的影响。两年后,朱栋梁撰文《“编辑学者化”讨论述评》(先后刊载于2000年第11期的《出版发行研究》和2001年第2期的《编辑学刊》上),朱文对于“编辑学者化”首倡者和提出时间的表述,几乎一字不易地引用了尹玉吉文章中的观点。同时,朱栋梁刊于《编辑学刊》上的文章被2001年第8期的《新华文摘》转载,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其次,自从尹玉吉、朱栋梁此论一出,可谓论者风从。10余年来,除了极少数研究者在提到此类问题时表示“无从考证”之外(如杨焕章、蒋永华),有关“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为林理明, “编辑学者化”命题出现的时间为1989年的观点,一直作为定论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其实,在尹玉吉和朱栋梁先后发表有关“编辑学者化”讨论的综述性文章之前,就已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1990年,都媛发表《学报编辑学者化之我见》一文(《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提到:继著名作家王蒙热忱希望更多的作家成为“学者型作家”之后,天津老编辑林辰先生提出了“编辑学者化”的问题,由此引起文艺界、编辑界的争辩诘难[2]。

尽管都媛语焉不详,但这段论述至少隐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编辑学者化”的提出与“作家学者化”有关联;二是“编辑学者化”的提出者是“天津老编辑林辰”。也许是由于当年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的不便,尹玉吉和朱栋梁都应该没有看到都媛的文章,否则就不会轻易下结论说“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林理明,并将这一概念在学术界出现的时间确定为1989年。据笔者考证,王蒙最早论述“学者型作家”的文字见于《读书》杂志1982年第11期,而不是都媛文中提到的1985年第1期。在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一文中,王蒙有感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作家队伍的非学者化问题,提出“在今天的社会,作家应该是知识分子,应该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有学问,应该同时努力争取作一个学者”。这就是当时在文学界影响甚大的“作家学者化”问题讨论的滥觞。不难看出,王蒙提倡“作家学者化”的出发点是为了提升作家自身素质和文学作品质量,而编辑出版界提出“编辑学者化”问题的出发点,同样是为了提高编辑自身素质和出版物的质量。比较两者出现的时间, “作家学者化”在前,“编辑学者化”在后。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学者化”的提出受到王蒙“作家学者化”观点的影响在逻辑上是站得住脚的。

但是,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天津老编辑林辰”受到王蒙影响提出“编辑学者化”。第一,经查考,编辑出版界有两个知名的编辑林辰,一为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一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前者是辽宁东沟人,后者是贵州岱朗人,皆不是都媛所说的“天津老编辑林辰”。笔者认为,与“编辑学者化”关涉较深的,应该是时任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的林辰。对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林辰,1992年第6期的 《编辑之友》“出版名人录”栏目曾有专门介绍:

林辰,1928年生,辽宁省东沟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时从事新闻工作,1949年开始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先后在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编审部、东北人民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东风文艺出版社(笔者按:“东风”实为“春风”)任编辑、编审。1988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又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

该专栏还简要介绍了林辰编辑生涯的三个阶段及取得的成就。该专栏特别指出,林辰通过编小说、编研究专刊、召开明清小说研究年会“三位一体化”的工作方式,组成了一个以出版社为主导的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从而开拓了“明末清初小说”研究的新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研究人才,林辰自己也成为著名的明清小说研究专家。但《编辑之友》该专栏并没有明确提及林辰与“编辑学者化”的关系,而1986年第6期《出版工作》上的一篇题为《一个有意义的动向》的通讯(署名为“本刊记者”)则引起笔者的注意。这篇通讯所报道的“一个有意义的动向”,就是春风文艺出版社几位同志提出的“编辑学者化,出版社学术化”。在谈到“编辑学者化”时,文章主要介绍了林辰,认为“在明末清初小说研究领域,林辰已成为学术带头人之一”。通讯的最后指出:“说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动向,道理很简明:这有利于编辑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出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整个著译界水平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出版物质量的提高。”笔者将林辰发表于1990年的《谈谈我的编辑思想》一文与上述介绍和报道印证,可以得出结论:林辰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思考“编辑学者化”的问题,并在编辑出版《明清小说选刊》丛书的时候就着手付诸于实践,到80年代中期已经卓然有成。

因此,林辰是较早思考“编辑学者化”问题的编辑出版工作者之一,都媛文章中提到的 “天津老编辑林辰”除了“天津”尚待考证外,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但是,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首先撰文提出这一命题的,还不是林辰和《出版工作》的“本刊记者”。“编辑学者化”提出的时间,还要至少提前两年。

笔者通过检阅有关“编辑学者化”讨论的文献,发现最早撰文明确提出“编辑学者化”命题的,是时任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的胡光清。他于1984年发表了题为《试论编辑的专业化与学者化》的文章(《编创之友》1984年第2期)。从胡光清文章刊发的时间来看,比王蒙《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一文晚两年,但较之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林理明则早了4年。

胡光清的文章以“编辑应该是杂家还是专家”立论,认为不能将“杂”与“专”对立起来,在现实形势下更应该走专家学者之路。文章从编辑步入学者之路的立足点、编辑知识构成特性、编辑社会活动和编辑知识功力内修等4个方面,探讨了“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途径,即“第一,编辑要以所承担的某一学科书稿任务为专业知识轴心,在专的基础上与其相关的学科贯通。”“第二,编辑的知识构成具有鲜明的动态性,把握这一特点有益于自己的提高。”“第三,由出版社出面,编辑同各相关的学会定期召开小型座谈会,研讨学问。”“第四,编辑治学,读书方法尤为重要。”我们不难发现,胡光清提出的这4条途径实际上就是老一辈编辑出版工作者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林辰、岳麓书社的钟叔河和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朱正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成功走出的“编辑学者化”之路。

至此,笔者可以根据已经查考到的文献资料认定,湖北人民出版社的胡光清为“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是谁?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编辑学者化”的概念是出版社系统的编辑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刚提出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争议。而20世纪90年代的讨论主要发生在高校学报编辑之间,却另有原因可寻。2004年,蒋永华发表《回归杂家——就“学报编辑学者化”与杨焕章先生商榷》(《学术界》2004年第5期)一文指出,“学报编辑学者化”是时任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的杨焕章教授于1992年11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并且杨教授还在《谈谈学报编辑的学者化问题》、《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与可能》、《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与可能》等文中对这一观点作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引起了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界的广泛反响[4]。

实际上,“学报编辑学者化”最早并不是杨焕章先生正式提出的,而是王英志先生在1988年撰文提出的,其发表在1988年第3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文章《学报编辑学者化略论》可为佐证,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杨焕章先生是高校学报界“编辑学者化”最有力的提倡者和推动者。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苏州会议向全国学报界发出 “编辑学者化”的号召,并将1995年定为“编辑学术活动年”。1995年在湖南张家界举行了全国学报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产生了一批有关“编辑学者化”的研究成果,应该说杨焕章先生与有力焉。这就是“编辑学者化”能够在高校学报界引起论争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最早撰文提出“编辑学者化”的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胡光清,他发表于1984年的文章《试论编辑的专业化与学者化》(《编创之友》1984年第2期),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编辑走专家学者之路的较早的经验总结。时任 《苏州大学学报》编辑的王英志,在《学报编辑学者化略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学报编辑学者化”的概念。“编辑学者化”的讨论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学报界,时任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的杨焕章是其有力的推动者。

[1]尹玉吉.关于“编辑学者化”论争的全方位审视[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2]都媛.学报编辑学者化之我见[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3]出版名人录.林辰[J].编辑之友,1992,(6).

[4]蒋永华.回归杂家——就“学报编辑学者化”与杨焕章先生商榷[J].学术界,2004,(5).

猜你喜欢
学者学报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我等待……
致敬学报40年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学者介绍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