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改进刍议

2011-08-15 00:49张法清
关键词:思想品德政治思想

张法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改进刍议

张法清

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大学创名牌、塑品牌,必须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品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素质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得以确认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质和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是高校打造名校,立品牌的“催化剂”。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它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的需要,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和感染下以及在其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对思想品德规范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并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德;其最终结果是形成精神形态和行为形态相统一的思想品德。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包过五个要素:知、情、信、意、行。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要从知开始,经过情、信、意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进行经常的锻炼和修养,使之成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凝结为一个人具有稳定倾向的思想品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四有”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的冷思考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指导和方向,起到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个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能与时代同步,未能符合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对大学生的创新培养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表现在:

(一)传统模式阻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双边共同的活动过程。“教育本是主体创造力再生产的过程,却因为它的模式化、格式化而驱使学生刻板地做作八股文,反而埋没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个性。”[2]在这教与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选择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具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学生也不能一味地消极吸收,要主观能动地培养自我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教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那么学必决定着学生知识的深度,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相长”。然而,在现实中一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奉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忽略学生的真正感受;有些老师虽然敢于创新改革,但受现实制约鲜有成功。许多大学生信奉“60分万岁”,对老师传授的思想和方法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批判。教学管理只把教学任务数量和考试成绩当作 “指挥棒”,使“教”与“学”失去了真正本来的教育意义。

(二)部分内容安排不利知识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鲜明的层次性,符合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观念到概念的认识规律,各层次间有所区别,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纵向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脱离现实、脱离社会,从而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创造新地提出新理论。横向上,科目内容过多雷同。如:形势政策与报告、当代政治与经济、马克思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毛邓三”等课,虽然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始终存在“重政治,轻思想”的现象,不利于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员

(三)传统方法阻碍大学生思维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其过程不是青年观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内在的体验的真接认同,其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知、情、意、身心的介入。长期以来,有些老师注重灌输,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照本宣科,硬性灌输。课堂教学不理会学生的实际感受。这样的教育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效果当然不佳。

三、全面深入、务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着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打造大学思政品牌,就要切实地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的思政老师就要在贯彻执行的同时更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己任,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探索着一条务实之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首先,要明确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习抱着“学与不学一个样”,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则无从谈起。笔者认为,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用定位不准,学生学习被动消极的现状,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下大力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改善教学方法,使课程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课程,方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渠道的作用。

其次,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要职责。教育家加里宁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就要有像政治教育者的样。”[1]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学的同时,老师要在形式与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概论等课的教学当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要精心挑选并努力形成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原理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教材体系,使学生能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二)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舍区

由于很多大学生涉世未深,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知之甚少,容易为社会的表象所蒙蔽,甚至有的学生对社会“深恶痛绝”,在宿舍里大放其词,使宿舍的其他同学深受其害;有的大学生偏听偏信,在宿舍广泛宣传小道消息、流言、谣言,使得同学们的政治辨别力下降。为此,我们要以打造“良好育人环境、服务学生、利于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为理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宿舍的新途径,使学生宿舍成为各高校党团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积极推进“启发式”教学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各种思潮不断涌进,大学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多极化,给“两课”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赋予“两课”新的生命力,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地时政热点和困惑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校“两课”变得鲜活起来。

(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学以致用、施展才华、成人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良好途径,像“四进社区”、“‘产学研’实习”、“ 义教”等活动已逐渐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和服务物质、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品牌教育服务活动,从而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学校刚建立学生宿舍网之际,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力度,利用媒体(QQ、飞信、微博等)为学生生活、学习服务,对同学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牢牢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中共中央党校赵杰博士认为:“网络媒体处于思想舆论阵地的前沿,只有在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中,用客观、公正、翔实的报道先发制人,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透明、迅捷的信息服务,才能引导舆论。 ”[1]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需要我们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打造大学思政品牌,开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

[1]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

[2]赵静.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3]王燕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管理,夯实品德培养基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G641

A

1673-1999(2011)14-0176-02

张法清(1983-),男,广东茂名人,硕士,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助教。

2011-03-3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