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贪腐心理分析及防治

2011-08-15 00:53张长林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贪腐公务员理想信念

□ 张长林

公务员贪腐心理分析及防治

□ 张长林

一、公务员贪腐心理类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古人云:“心者,行之端,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自知。”公务员由于主客观原因,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等外界因素的诱惑,便滋生种种贪腐心理。

(一)贪婪心理。东汉文学家王逸在解“贪婪”一词时说:“爱财曰贪,爱食曰婪”。贪婪是受欲望的驱使,对今生、现世一切身外之物无节制的索取。贪婪就像吞噬人生命的一剂毒药,许多时候它让人完全失去了理智的思考和心灵的反省能力。湖南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在忏悔书写道:“我的犯罪也是从‘贪’开始的,在仕途顺利,事业有成时,没有把握好自己,忘乎所以,利令智昏,贪欲恶性膨胀,在罪恶的深渊里不能自拔,最终让贪欲送进了牢房。”利令智昏,贪婪是腐败之源。有的公务员守不住欲望的底线,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贪权贪色贪财,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二)侥幸心理。甘肃省宕昌原县委书记王先民被称为疯狂敛财的“捞钱”书记,在任职的三年多时间里总计受贿1556.8万元,另对家中362.2万余元和670克黄金,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他曾对办案人员说:“听说任登宏被抓,我错误地认为,现在社会上搞腐败比较普遍,反腐败是‘隔墙扔砖头’,‘砸住谁谁倒霉’,任登宏被查是他运气不好,没想到今天会轮到我的头上。……当初自认为行受贿是‘一对一’交易,自己在受贿中遵循‘办成事收钱、办不成退还’的做法,行贿人不会告发,群众和组织也不知情。”可见,贪腐干部明知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党纪国法,但认为自己做得很高明、很隐蔽,不易被他人和组织发现,因此,怀着侥幸心理,置党纪国法而不顾,恣意贪腐,聚敛钱财。

(三)失衡心理。我们现在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仍未根本扭转,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党风政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都无情地冲击着公务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宗旨意识。四川省攀枝花市建委原副主任彭宗才在失去自由时才认识到:“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与收入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付出的劳动比那些私营企业主要多得多,而得到的物质回报却相差甚远。因此,当个别私营企业主请我吃喝、送给我红包时,我就有了‘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的想法,也就放松了思想上的警惕,对个别私营企业主别有用心的‘糖衣炮弹’轻易笑纳,最终走上了权钱交易的犯罪道路。”有的公务员经常与老板一类的有钱人打交道,看着他们出手大方,坐着奔驰宝马,进出高档宾馆、娱乐场所,人生观、价值观便扭曲变形,认为自己的知识、本领比他们强,收入却比他们少,吃穿住行也比他们差,于是心理便失衡失控,利用手中权力牟取私利,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

(四)从众心理。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原区委书记、人大主任杨毓培在“落马”后讲:“人情交往、请客送礼、过节拜年是普遍现象,并非我一个人的问题。在这种心理的驱驶下,我慢慢滑向了犯罪深渊。”“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它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公务员在腐败过程中的从众心理表现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别人能捞,我也能捞”、“别人做得,我也做得”;以为吃点、喝点、拿点不是大问题,把收送礼品、礼金当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礼尚往来;“法不责众”,一个班子、一个群体大都这样,看你法律把我怎么样;“我不合群从众,反被排挤打击”,等等。在从众心理的驱驶下,一些公务员逐渐走向犯罪泥潭。

(五)补偿心理。有的公务员认为自己功高劳苦,拿点要点合情合理;或者认为自己为单位和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拿点要点也没有什么;或者认为升官没望,何不另辟蹊径,寻求钱色补偿。总之,有不少腐败之徒以为自己付出多、贡献大,获得补偿,“意思意思”,具有正当性、合理性。因犯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而被判处死刑的文强就非常典型,他在悔过书中写道:“十多年一直在公安局担任副局长,总觉得自己业务熟,有能力,付出的多,取得的成绩也不少。尤其是看到比自己资历短、业务又不熟悉,甚至还是自己过去‘下级’甚至‘下下级’的人,都提拔到与我同一级的职务,甚至更高的职务后,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情绪,升官不成,就乱用权。”这种“升官不成,就乱用权”的补偿心理就是文强之流的典型写照。

二、公务员贪腐心理的防治思考

贪腐现象的产生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贪腐之徒的自身原因;二是制度体制上的弊端酿成了腐败滋生的土壤。防治腐败心理的滋生、膨胀,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三项”教育,增强公务员“不想贪”的心理;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公务员“不能贪、不愿贪”的心理;三是加强权力制约,增强公务员“不敢贪”的心理。

(一)加强“三项”教育,增强公务员“不想贪”的心理

当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办法对公务员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从政“三项教育”,不断锤炼提高广大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意识。

一是增强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论真实性和实践正确性的确认,是人生航程的灯塔,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持久的活动动机,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决定着人生的道路和命运。一个公务员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迟早会发生问题。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公务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这样,才能志存高远,经受住各种诱惑,始终不被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击中,才能廉洁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增强宗旨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牢记党的宗旨,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牢记党的宗旨,就是要“府首甘为孺子牛”,勤奋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我们的工作永远让老百姓答应、高兴、满意。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务员才会不断增强群众意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务员才不会居功自傲,产生补偿心理,出现贪腐现象。

三是增强廉洁意识。廉洁从政是我们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应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公务员的廉洁清政意识。让“捧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白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有再多的钱,一天也只是吃三餐;有再大的房,一人也只能睡一张”等这些朴实无华的名言警句入脑入心,使我们的公务员明白人生真谛、贪腐危害,从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廉洁从政,应该算好政治账、家庭账、经济账“三本账”,把好权力关、金钱关、亲情关、朋友关、嗜好关“五道关”,真正理解“做清官是大智慧”的深刻道理,时刻以“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保持清白作人、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改革体制制度,增强公务员“不能贪、不愿贪”的心理

一是推进体制反腐,清除贪腐土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但还不够完善。不健全不完善的体制制度致使腐败滋生蔓延。因此,我们要加快体制改革,加大反腐力度。体制反腐就是在改革完善现有权力架构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反腐。体制最核心最具实质的是权力结构,健全有效的体制,必然是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权力结构是否健全、完善,取决于构成其结构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子系统的设置是否科学、结构是否合理,操作时能否有效地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目前,应当着重研究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完善现行的决策体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的职能职责,切实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二是科学设置执行程序,切实解决公务员“乱劈柴”的问题;三是改革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管理体制,创新不再由当地党委、政府直接领导,切实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总之,通过体制改革来到达反腐的目的,使我们的公务员“不能贪”。

二是创新制度设计,探索廉洁保证金制度。邓小平说过:“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可探索建立廉洁保证金制度。廉洁保证金制度可采取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的办法,其数额可根据工作年限、职务、职称、部门等的不同来确定,数量可高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离任、辞职、退休时经过严格审查,若无贪腐行为,可在一定时间内分批领取,若有贪腐行为,则全部没收,上交国库。通过这一制度设置,增加公务员贪腐成本,使其在心理上“不愿贪”。

(三)加强制约监督,增强公务员“不敢贪”的心理

一是要加强异体监督,确保监督落实到位。我们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监督分同体监督和异体监督。同体监督即指执政党系统对其党员干部的监督,或者行政系统对其行政干部的监督。异体监督,包括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司法机关、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对执政党和政府的监督。在现行的监督体系中,异体监督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人大政协监督乏力,司法机关监督被动,群众监督意识不强,媒体监督认识不够;同体监督属自己监督自己,由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驱驶,也造成了对腐败问题的监督不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异体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广大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特别是要给广大群众、新闻媒体以最大自由呼吸的空间。

二是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香港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廉洁的地区之一,一个可借鉴的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便接受大家的监督约束。据《曾荫权为何不敢乱花钱》一文介绍:曾荫权在过去4年外出访问40次,发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且机票费用占了一半以上,有两次到广东、海南参加会议,仅花费四五百元。特首办公室向媒体披露了每项活动的日期、地点、行程项目、机票费用及其他开支明细。目前,我们应该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程序,要求各层级的党务、政务都要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首先,由相关部门科学拟定党务、政务公开透明的程序和内容。其次,由相关部门督促检查,对没有按规定运行的进行严肃查处。再次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的体制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璧山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新 华

猜你喜欢
贪腐公务员理想信念
魏晋时期的清廉与贪腐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篮球公务员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