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探究

2011-08-15 00:53刘英
重庆行政 2011年4期
关键词:张冲国统区南方局

□刘英

红岩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探究

□刘英

当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程时,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正是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千锤百炼,逐渐走向成熟,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把握中国历史趋势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中,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红岩精神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这就决定其有着丰富的内涵。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特殊环境中培育且身体力行的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融汇、再现和升华。

一、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

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是红岩精神的基石。这种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但因抗战时期红岩共产党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其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在表现的方式和形式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南方局在重庆一成立,就面临着全新而复杂的局面:国共合作较好的时期结束了、国民党秘密制定溶共、限共和防止异党活动的一系列措施。战斗在重庆的共产党人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不仅要躲避日机的狂轰滥炸,还要应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没有坚定的信念是立不住脚的。

当时在重庆的一位美国外交官费正清在日记中写道:“居住在周公馆里的共产党人虽然他们现在随时有被捕并被投入集中营的危险,但他们仍然本着惊人的团体精神和坚定信仰照旧开展革命工作。”“他们经常学习,开展讨论和自我批评,在生活上同甘共苦……但他们的思想信念宗教式的热情,毫不动摇”。 这段文字记述的事实鲜明生动。可见以红岩为中心,聚集起这批共产党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执著、向往达到了炽烈程度。

红岩人的坚定信念在皖南事变后表现尤为突出。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血洗我新四军军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共两党之间撕开了巨大的裂痕,国共合作的抗日前景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延安党中央担心红岩同志们的安全,连日急电:“恩来、剑英、必武、颖超等重要干部于最短期离渝……”。周恩来向中央报告:“我们一切都准备了,即他捕杀讨扣,毫无所惧。”南方局常委召开紧急会议,经研究认为此时难以离开,如离开将意味着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将失去政治上进一步斗争的阵地,于我方的政治进攻不利,于抗日大局不利。周恩来断然表示:“我要坚持至最后!”。

红岩的共产党人谨记周恩来的教诲:“懂得怎样在光明和黑暗中奋斗,不但遇着光明不骄傲,主要是遇着黑暗不灰心气,只要大家坚持信念,不顾艰难向前奋斗,并且在黑暗中显示英勇卓绝的战斗精神,胜利是会到来的,黑暗是必然被击败的。”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支持下,红岩的中共党人能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精神

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精神是红岩精神的亮点。由于十年内战国民党的恶意中伤和肆意丑化宣传,以及党内“左”、右倾错误所造成的恶果,在国统区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眼中,这些“流窜”到陕北的共产党人不过是“青面獠牙”的“洪水猛兽”、“流寇”,甚至开明的上层知识界对中共都有强烈的误会和隔阂。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后来的万人拥戴之形,众星拱北斗之势,有的只是敌意、误会、隔阂与神秘。这就是周恩来和他的战友们所面临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然而,他们以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进取之气,以其风范、风骨、风仪折服了国统区的大多数民众。

周恩来经常告诉红岩的同志,中国共产党还处于非执政党的地位,除了政策、方针的正确外,必须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亲身实践去消除误会,建立信任。“对过去不认识、不了解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要解除他们对共产党的疑惧,只有把对方当作朋友,人家才会把你当作朋友。”只有这样,再艰难的局面,工作都能开展下去。

南方局统战工作委员会经济组组长许涤新对国统区民族资本家的统战工作实践,便充分体现了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红岩精神。那时许多资本家对中共有很深的隔膜,对“共产”二字更是闻之色变,在公开场所不敢与许涤新这样的共产党接触。许涤新便私下单独拜访,在前往被吃闭门羹数不清多少次的情况下,仍坚毅地一次又一次递进名片,慢慢地较开明的资本家被打动了,终于请他一谈,他把中国共产党主张抗日和反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与之的一致性,和中共维护民族资本家利益的政策阐述得十分透彻,终于让他们渐渐向中国共产党靠拢。

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和荜路蓝缕的开拓精神,使中国共产党走出了边区,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胡乔木在评述南方局的历史功绩时指出:“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说,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只有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自觉的、无私无畏的奉献行为。周恩来率领的这群战斗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为民族解放和人民的民主奉献出一切。在抗日救亡、争取民主的时代旋律中,如果说坚定的信念是支撑红岩的共产党人奋斗的力量之源的话,那么,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红岩的共产党人则用自己无私无畏的奉献行为和实践活动,为红岩的奉献精神提供了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生动事例,从而使红岩精神更显生动和凝重。

在南方局的领导下,有一大批出生权贵家庭的革命者,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崇高的理想,抛弃优裕、安逸的生活,而投身到抗战艰辛的革命阵营中。他们不愿做娇骄女或贵公子,而选择了真正抗日、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共产党,甘愿为之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

还有一大批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同志。他们因为工作需要,长期与国民党中上层人士或特务机关打交道。他们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打入敌人的要害部门、首脑机关。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忍辱负重,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

红岩精神还包含歌乐山烈士的精神。在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有很多革命志士是南方局直接和间接领导的,他们在狱中的斗争精神以及为了国家民族和共产主义理想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是一种奉献精神。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亲自培育、歌乐山革命英烈用生命实践了的一种伟大精神。这种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是红岩精神无私奉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集中表现在被囚禁在国民党上饶、息峰、恩施等地监狱和军统重庆集中营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身上。

如果说,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精神揭示了红岩的共产党人是如何生的话,那么,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则展现了红岩共产党人面对死亡、危难的凛然与无悔。

四、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精神

红岩的共产党人长期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这里既是虎穴又是染缸。他们在与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社会各阶层人士,甚至在与特务机关打交道中,真正做到了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节。这种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精神”是红岩精神异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红岩共产党人工作环境所决定的,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出红岩的共产党人在斗争生活中的创造性和适应性,是坚定信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重庆是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国民党统治阶级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成了当时的真实写照。在国统区险恶的环境中,处于秘密状态的国统区党组织随时面临被杀戮的危险。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发展党的事业,红岩的共产党人必须要有特别坚强的党性,韧性的战斗精神,其言行既要同本身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相称,又要“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精神,是红岩精神中所蕴含的最具有特征、最鲜明的历史内涵。

南方局领导下的部分同志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有为党筹集经费的地下经济工作者;有打入到敌人心脏的情报员。如打入敌特机关的沈安娜、黎强、张露萍;利用国民党各种关系为党开公司、办企业的卢绪章、肖琳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身处大染缸,虽然他们的言行必须同公开职业和地位相称,但却时刻牢记周恩来的嘱咐“同流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在特殊的岗位上,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情操。

五、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是红岩精神的核心,它是中共统战实践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中共统战思想成熟期的代表。周恩来和红岩的共产党人以 “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泛的人们一道斗争”的大勇,以其恢宏的气度,海纳百川、和衷共济的胸怀,将国统区各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抗日、民主的旗帜下,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长期生活在国统区的进步朋友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与周公交,如饮甘醇”。周恩来和他的战友们待友的真诚、赤诚、坦诚、尊重人、理解人的情怀,雪中送炭的热情和浓厚的人情味,便是这种巨大磁场效应的内在力量。

抗战期间,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的交往是红岩“和衷共济”精神的另类典范。1932年国民党中统干将张冲炮制的“伍豪启事”,污蔑周恩来等人脱离共产党。就是对于这样一个既有公仇又有私怨的人,当张冲坚决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周恩来以“一个共产党人必要时应该忘记自己所受的侮辱”的胸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在谈判期间,与张冲几百次接触。张冲在周恩来的感召下,积极奔走国事,置顽固派的攻击于不顾,多次真诚地给周恩来的工作帮助,在共同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中,他们“由公谊而增友谊”,成为国共合作史上的一段佳话。1941年张冲逝世,周恩来题写感人至深的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如今,由此意境幻变而成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已成中共统战实践的至境。

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是红岩精神的核心,红岩的共产党人正是以巨大的人格魅力,真挚的交友之道、海纳百川的广博胸襟和恢宏气度凝成了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可见红岩精神蕴含着丰富历史内涵。红岩精神实质上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结晶,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共产党人的群体精神并闪耀着这个群体领导者独特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光辉。

总之,红岩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表明:红岩精神就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特殊环境中培育且身体力行的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融汇、再现和升华。红岩的共产党人在峥嵘岁月的奋斗中,培育和锤炼出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坚持到胜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国统区赢得广泛的人心,是因为有一种救亡图存的民族爱国精神,是因为有共产党人坚持抗战、相忍为国、团结御侮的精神,是因为有共产党人丰富、深厚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来推动、来凝聚。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新 华

猜你喜欢
张冲国统区南方局
《救美记》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张冲作品欣赏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