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人物教学初探

2011-08-15 00:47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白描素描线条

杨 莎

(长治学院 美术系,山西 长治 046011)

白描人物教学初探

杨 莎

(长治学院 美术系,山西 长治 046011)

白描人物作为国画基础课,其教学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文章从中国画的造型观着手,分析它与西式素描的差异及联系,力求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画造型观的训练方法,以期待解决当前高校白描人物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中国画;白描人物;教学

一、中国画的造型观与白描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是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观和方法论。传统中国画讲究“神”、“意”、“气”、“韵”,一切都是“意”与“神”,一切都是“不似之似”,只求“达意而已”,在实践中遵循以形写神、传神写照、似与不似的原则。20世纪初,随着美术学院的兴办和西式画法的传入,传统的中国画遭到冷落,甚至批判。同时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也开始沿用西式素描的造型体系。直至今天,美术类高考的专业科目只有素描和色彩两大类。大一学生在接受了高考前的素描训练后,受“先入为主”的西式素描的影响,很难画出象样的白描作品。如何使白描教学既符合中国画造型观,又能吸收素描的优点,是高校白描人物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白描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又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第一,它是一种高度的线描艺术形式。它不依赖色彩、明暗等造型手段,而仅以变化多端的线条来表现对象。第二,由于它是单一的线描造型艺术,所以线的粗细长短、轻重虚实、干湿浓淡、疾徐收放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就构成了画面富于节奏的装饰美。如宋人的《八十七神仙卷》,由单纯的同向线描构成的长卷画幅,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其审美价值是其它形式无法取代的。为了充分发挥线的表现力,古人总结出了“十八描”。(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撅头描、曹衣描、橄榄描、枣核描、折芦描、柳叶描、竹叶描、混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

二、中西画之异同

绘画是一门造型艺术,造型性和直观性是其主要特点。无论是素描教学还是白描教学,离开“造型”,离开“造型方法”而空谈其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造型无非是个方法问题,在方法论上划分,我们在绘画造型中使用点、线、面、体四种基本手段。在这个基准上可分为两大类不同的造型方式:线面造型,包括点、线造型和平面的造型方式;体面造型,既块面造型”笔者同意毕建勋的观点。)造型有线面造型和体面造型之分。中国画属于线造型与平面造型。平面造型讲究“平”,不追求立体效果,与西式画法追求真实的立体空间效果相反。线造型有“线”这一人为假定性因素,它可以是形似的也可以不求形似,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写意的。中国画的线是“意象”的线,并非只为描绘具体形象服务,还有着独立于对象之外的审美价值。“线”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中国的文学戏曲是线性结构,章回体小说的前后情节环环相扣,舞台上的戏曲情节也是线性穿插;中国书法对用笔用线的讲究之严格是世界文字史上都未曾有过的;中国传统绘画可以说就是一部“线家天下”。从《人物龙凤图》到《洛神赋图》,从《天王送子图》到《西厢记》插图,不能不说“线”已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再看西方绘画,从《命运三女神》到《蒙娜丽莎》,从《西斯庭圣母》到《夜巡》,一直以来是沿着写实的路子走,虽说二十世纪以来出现了抽象派,表现派等,但体面造型一直是它的主要造型手段。

中西绘画虽然有诸多的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中国画的“以形写神”是经常提及的,但这里要说,西画也是“以形传神”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只描绘了一个普通市民女性形象,通过她的眼神,微笑,富于青春弹力的双手,我们不难体会到人对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凡高的《向日葵》都是以形传神的。只是西方画家更注重客观对象,通过对客观形象的准确捕捉来达到传神的目的;而中国画家更善于主观表现对象的“神”罢了。中西绘画都有各自完备的造型体系,但两者之间有时非常相似。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梁楷的人文写意、吴道子的吴带当风、陈洪绶的《水浒叶子》,用现在的眼光看,具有现代的风格。现代人丰子恺的漫画、叶浅予的速写、林风眠的仕女等,放在世界素描史中毫不逊色。西方人,安格尔的线条运用是西方画家中最成功的,他作品草图中的线条准确而富有弹性;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作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为平面的,很难说没有中国艺术的影子。

三、白描人物临摹及写生教学

理解了中西绘画造型法的差异及联系后,学生在学习白描时就能从理论的高度上来领悟“线”,在画画观察时就能从明暗素描的框架中摆脱出来,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运用线。在多年来的白描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在此整理出来,仅供大家讨论。

目前,在为美术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白描人物课程中,有白描人物临摹课与白描人物写生课。临摹是中国画入门的主要途径,临摹的范本选择主要有《永乐宫壁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孟蜀宫伎图》、《五马图》、《送子天王图》等。我在教学中采取的临摹方法是:先让学生认真读范本,对范本的用线风格、特点有了一定理解后,将范本拷贝到宣纸上,再勾线。第一步读原作不能省略。一些学生拿到范本就下笔画,往往不能领会原作线条的特色,导致所画的线条与原作线条风格相差甚远。第二步铅笔拷贝也应认真对待。可以说这一步是用铅笔在“勾”线,对一些细节装饰线也要一丝不苟。第三步勾线当然是最重要的。执笔姿势要正确,身体坐端正或站平稳,勾线之前还应调整好“气”。这些看似不重要,但在实际作画时的影响不容忽视!执笔姿势不正确会影响运笔的灵活度和中锋线条的效果;身体姿势不端正会导致用力的不均匀;忽视调整呼吸可能会影响勾长线时的连贯性,出现因呼吸而引起的断笔断线的情况,勾线时起笔、行笔和收笔过程同样应认真对待,行笔过程中的轻重虚实、疾徐收放、顿挫转折等,都应根据原作线条特点而恰当运用。总之,临摹课应重点培养学生对白描作品中线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熟悉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方式。

白描人物写生课最能反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受素描影响,不能主动地运用线条塑造形象。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借鉴素描严谨的轮廓线和准确结构为白描人物造型服务是可行的,同时应坚决抛弃明暗的表现方法。在指导学生白描写生训练中,我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起形准确是关键

起形阶段,可与画素描一样找准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用线条确定下来。这样在最初阶段就解决了“形”的问题,后面的深入刻画就不须过多考虑造型问题了。

(二)提炼线条是重点

用线阶段,用线条将人物形象从上至下贯穿下来,即用穿插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画头发时,应强调出头部的转向关系和发型,而后分组勾线。画眉毛也要按照它的生长方向来勾线;勾毛发用笔都应“虚入虚出”。这样,学生在写生时就能主动地观察并做到尽可能生动地表现了。画脸部五官及手时,要强调用线轻重有别、虚实结合。这样才不会显得人物形象呆板。衣纹的穿插,最能反映一个学生驾驭线条的能力。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到线条穿插自然,人体转折处的衣纹线条尤其要明确。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分不清主要衣纹和次要衣纹,画面总是在重要处线条含糊不清,不重要处的线条又杂又乱。这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人体关节转折处、外部轮廓处的衣纹是应主要表现的衣纹,人体无明显起伏部分的衣纹是其次要表现的。分清重点区域才能抓住重点,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出现杂乱效果。对于一些影响整体效果的线条可以大胆舍去,而重点区域的线条可根据情况适当增添。画衣纹时还应注意,模特服饰上的图案、纹饰、或是好看的缝纫线都应认真画出来。也就是说,装饰线同样能起到为画面添彩的作用。

(三)调整完善看通盘

在调整完成阶段,对一些破坏画面整体效果的线条应果断舍去;而一些不太合理的衣纹线条要重新调整;包括装饰线也可以视情况而重新增减。此阶段应从整体形象考虑,尽量使画面生动又不失完整。

白描人物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能最好地完成白描人物临摹和写生教学任务,我认为还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具体的知识技法外,还应讲授中国绘画理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到民族绘画的精髓,才可能画出优秀作品。其次,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学生欣赏到大量生动的作品,自然也加深了对白描技法的认识。再次,重视对学生进行速写训练,多布置短期白描作业,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线的理解,提高学生用线造型的能力。运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作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从对白描的陌生到熟练运用线条,其进入状态是非常快的;部分学生还画出了生动完整的白描人物作品。

白描人物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大多数学生接触中国画的第一课堂。关于白描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将会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期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白描人物教学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唤起更多学子对祖国传统绘画的关注与热爱。

[1]周宗岱.艺术美与自然美-中国画独特的美学观[J].国画家,2003,(5):14-16.

[2]李德仁.中国画教学系统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观察,1990,(5):60.

[3]张建龙.浅议儒道释与中国古代绘画[J].国画家2004,(1):71,69.

[4]“国画素描”的艺术技巧解析[J].美术,2003,(3):126.

[5]王德年.中国人物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不能被稀释的基本功.中国现代人物线描技法序[J].新美术,2002,(2):6.

[7]李鸿照.对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0,(4):49-50.

The Discussion of Teaching about Linear Art of a Character

YANG Sha
(Departmentof Art Changzhi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Nowadays,art education iswidespread,thus there aremany art departm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As a basic Chinese painting course,linear art of a character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arts.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sketch,aiming at discovering a proper training methods,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linear art of a charcter.

Chinese painting;linear artof a character;teaching

J224

A

1673-2014(2011)01-0119-03

2010—06—08

杨 莎(1981—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许华林)

猜你喜欢
白描素描线条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武汉素描
线条之美
素描
写给远去的路遥
跟踪导练(一)4
《白描荷卷》自跋
凡·高的早期素描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