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春医专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介绍与思考

2011-08-15 00:55赵丹妮张丽颖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赵丹妮,张丽颖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部,吉林长春130031)

关于长春医专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介绍与思考

赵丹妮,张丽颖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部,吉林长春130031)

一、我校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构想

为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践行“以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和我校“教以惠生、学以达仁”的办学理念,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方法,2007年我校引进台湾和国内发达地区学校生命教育相关理念和课程方法,结合医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利用医学院校的教育资源,选择大学阶段相关教育内容,设计开发了生命教育课程。我校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构想。

(一)认识医学从认识生命开始

正所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你选择了医学,也就选择了对生命健康的保护与陪伴。生命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阶段推出,首先要进行第一次集中式的通识性生命教育,正是基于认识医学从认识生命开始,认识生命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走入医学院校开始,来考虑与设计的。让师生共同探索生命之奥秘,唤醒生命之意识,欣赏生命之美好,发掘生命之价值。体悟“争生立命”之道理,了解生机、生存、生活、生义的生命成长过程对于医学生意味着什么。使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生命教育开始,从认识生命开始,从认识自己开始,发现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诞生、成长、疾病、衰老和死亡)、个体心理学意义上的生命(身心灵、知情意行)、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命(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职业。

(二)塑造医学生健康人格从生命教育出发

从人、人性出发,探讨人生重大议题,从中引申出积极的人格取向,对塑造健康人格产生影响。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机会成为“时节”“好雨”,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医学生产生入脑入耳又入心的效果。

(三)从生命教育切入,建构生命意义观与职业价值观

人的生命有其整体性,是身心灵的统合,不仅有物质的生命,也有精神的生命;在由生向死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地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发生联系。而医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向成人期转型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而作为医学高等院校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有机会从职业的角度,观察由生向死的生命周期与过程,挑战我国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学习死亡应对技术,了解死亡对生命的意义。

(四)以死观生,生死渗透的生命教育不可缺失

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在对死亡价值的深刻反思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古罗马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说过:一个人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真正地出生了。死亡是生命的导师,正因为有了死亡,才有对生命的思考,因为死亡的必然性,才凸显生命的可贵性。

二、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

(一)生命教育应成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生命的宝贵性决定了医学的崇高性。而医学的崇高性正是由医学本质上的双重属性所决定。属性之一是科学性,需要科技进步;属性之二是人文性,需要人文滋养,在科学精神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掌握了“仁术”的“仁爱之人”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生命教育让医学生有机会从全人角度上,全面地认知生命和敬畏生命,在健全健康人格、拓展职业生涯、培育职业精神上,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生命教育应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为医学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与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完全吻合。正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特别是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医学生,更应懂得医道天德、大医精诚。生命教育能引导医学生从人生的终极问题上思考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从而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呵护生命,建立起生命神圣而平等的价值理念和对人生意义的崇高追求。这不仅是医学高校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更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

(三)开展生命教育,可实现四个结合、一个融合和一个渗透,建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

将生命教育作为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独立设置课程。并探索两阶段集中式教学,引领其他人文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与学生管理结合,与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与医学院校文化融合,并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的新体系。

本课程按照生命教育特有的学科体系加以建构,如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境遇、生命的死亡、生命的意义等。将人的生命历程比喻成生命四季,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在整个人生过程中结合人生的一些重大议题,结合医学生的职业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分为10—15个专题。每个专题主要采用模块式教学,各模块间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同时各自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具体教学的实施中,可从夏季篇切入,经秋季篇、冬季篇,然后回到春季篇。象征生命的遗传密码DNA螺旋上升,生生不息。

三、我校开展生命教育教学的特色

作为一所医学专科学校,我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引进先进的理念,紧扣医学职业,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四新”特色。

(一)树立新观点

提出一个坚信: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面对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问题,他们始终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他们身上有无限潜能。这是与传统教育思想截然不同的观点,可以发掘学生自身的生命潜能,使学生自身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

(二)建立新体系

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生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四个结合、一个融合、一个渗透,建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融合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为一体,服务于每个学生亲历的生命实践的一门发展性、体验式课程,实现了学科的整合。融合了思政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学生志愿者为一体的一支队伍,体现了人员的整合。

(三)运用新方法

生命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需要师生的“生命在场”,应用游戏音乐、图片、视频短片、电影欣赏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取的是三种教学方法即情境教学法、活动与探究型教学法、扮演与体验型教学法。

(四)进入新角色

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是爱的教育,需要任课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进入自己的新角色,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好“四者”,即倾听者、引领者、陪伴者和催化者。

四、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生命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证明,生命教育作为一门体验性发展性课程,在大学生“灵性”觉醒的“最佳教育期”开展,十分必要;充分的讨论和把话语权还给学生,非常重要。如何更多更好地培育有爱心有生命激情的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是生命教育课程健康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如何建立符合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在生命哲学和生命文化的追问和反思上,在打通中华民族传承的生命智慧的血脉上实现新突破,将成为我们今后的目标和任务。

(责任编辑:刘明)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