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导致上臂功能减退1例

2011-08-15 00:50
护理研究 2011年16期
关键词:置管患侧上肢

王 荃

随着肿瘤内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病人接受中心静脉置管(PICC)完成化学治疗。PICC技术能够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而带来的血管损害,也可以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然而,这一技术也极易引发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我科1例病人经PICC进行化疗6周期留置189 d结束后出现置管上肢活动范围受限,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56岁,2009年 9月25日因高热住院检查,确诊为肝脓肿,于9月28日经右臂头静脉留置PICC管,导管为美国巴德3向瓣膜4 Fr。置入后X线影导管末端于第3肋。常规输液、抗生素治疗14 d后确诊为结肠癌。于10月22日进行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化疗6个周期,期间因敷料过敏治疗5 d后好转,余无导管感染等症状,置管期间给予肢体活动指导,未发现有活动异常。因治疗完毕于3月14日顺利拔除,拔除导管后做导管培养,未发现感染致病菌。拔管后3周,病人出现上臂功能障碍,无法带动小臂上提,但无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血管超声未发现血栓形成。病人因留置静脉导管后,置管侧手臂长期处于下垂状态,被动活动均不能配合实行,考虑有血管壁粘连。处理方法:①按摩患侧肢体,每天不少于3次;②每天训练患侧肢体“爬墙”活动并固定高度,每天 5次或6次;③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对病人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建立侧支循环;④让病人自己托起患侧肘关节,努力向上向后推,使患侧被动拉伸,一组为20次,每天5组。采取上述措施 1个月后,病人右侧上肢能抬高约30°,较前有所缓解。

2 体会

此例提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PICC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惧怕心理,单纯抗过敏药物治疗只能缓解躯体症状而不能减轻病人心理紧张等。因此,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可稳定病人情绪、满足病人平安感的精神需要、增强病人心理舒适感,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很多病人在置管后不敢活动置管侧肢体,导致局部血流缓慢,易发生上肢肿胀及诱发静脉血栓。因此,PICC置管后需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以促进置管上肢的血液循环。比如置管侧上肢轻轻行握拳、旋腕及上肢抬高运动,每次10 min,每天2次;每天进行室内外散步运动。置管侧肢体可进行日常活动,避免置管侧上肢过度外展、旋转及屈肘运动,勿提重物。

[1]黎娜.肿瘤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期间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9C):2528-2529.

[2]章海珠,章艳.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行 PICC置管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C):1358-1359.

[3]陈景艳,李铮,王萍,等.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2):69-71.

猜你喜欢
置管患侧上肢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