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的一次培训

2011-08-15 00:48李明远
湖北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议课实践性讲座

◎/李明远

我连续参加了两次暑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培训,去年的培训让我收获最大,因为它与前一次培训相比有本质的不同。

培训理念,由专家权威性转向教育教学理念生成性。以往的培训多以粗放型培训为主,主要解决的是一些理念和理论等宏观方面的问题,专家讲的都是对的,受训教师只能聆听和记录,培训仅靠“专家讲座—教师聆听”的单向传递方式来实现。单一、静态的讲座,容易让受训教师的思维停滞。而去年的培训不单单是使教师头脑接受新观念,而且结合教师教学情景中的实践问题,围绕新课程理念确定示范课、对照课、研讨课,使教师在一定量的教学观摩和互动研讨中自主构建一种新认识,在相互观摩教学技术和反思、研讨教学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新课程理念。在自我总结反思、同行交流研讨中发现并揭示行为背后隐藏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性知识,并在分析案例、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中,更新、重构、获取个人的经验和实践性的知识,生成实践性的智慧,达到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培训形式,由以讲座为主转向上课、说课、评课、议课并举,在观摩研讨实践中培养教学实践能力。以前的培训形式主要有远程讲座、面对面讲座和案例式培训等,就形式而言都是以讲座为主,属于“传递—接受”式,这种方式往往把受训教师预设为没有教育经历的人,教师在培训中的角色是听众、受众,这种以讲授人为中心,忽视受训者的陈旧培训形式,不利于教师主动参与学习。在这样的培训中,主讲人与教师之间是分离的,彼此缺乏接触和交流,主讲人把教师当成了知识容器,采用简单的“讲、听、考”模式,专家讲得口干舌燥,教师听得无精打采。而去年则通过上课、说课、评课、议课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立足于课堂实际,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联系,让参训教师在课堂实践观摩中通过学习、模仿和研讨、反思和修正等来增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培训内容,由固定的已成定论的知识、信息授课内容转向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参训内容。以往的培训主要是由专家学者传授一些已成定论的理论知识,或穿插一些特殊的例子,致使培训内容与教师本人的教学实践处于分离状态。去年的培训不再是参训教师听课式了。展示者的课堂实录,展示者与参训教师的合作、交流、互动、对话以及在观摩之后评课、议课、讨论、反思总结等使学员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参与课堂观摩与研讨,是以实践的操作对新课程理念与实践进行审视,思考新课程怎样走进课堂实践,从而激发了每一位学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在去年培训期间,虽然天气非常热,但我却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次培训告别了以往那种短期内为参训者提供较系统的知识,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参训者积极性的局面,创设了鲜活的课堂情境,参训者在观摩、互动、研讨中自发学习,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议课实践性讲座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四心”让议课更精彩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议课形式种种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