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滨州市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调查及建议

2011-08-15 00:42孙丽燕刘红孟令国
山东农机化 2011年5期
关键词:滨州市保护性耕作

孙丽燕 刘红 孟令国

2007年,滨州市开始设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专项资金,截至2010年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全市6县4区全面示范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2333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96.6万亩。

一、实施效果

主要体现在:减轻农田水土侵蚀,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肥力,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模式,实现了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一是观念和认识上有待加强。保护性耕作不仅仅是耕作技术的变革,同时带来了农作物栽培制度、农田管理措施及传统农耕习惯与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化。作物增产和综合效益存在着缓释性,而大多数农民习惯于已有的生产方式,更多关注作物产量、近期经济效益和变革带来的风险,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还需要逐步深化。

二是基层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总体偏弱,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亟待改善。基层农机机构的服务手段和装备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技术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自保护性耕作推广以来,适合滨州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技术路线得到了不断发展,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联的技术问题如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与有效利用等尚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实现整体推进;农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专用机具供应能力需加快提升。

四是保护性耕作的主体推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农民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确立;二是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保护性耕作专业服务组织的传、帮、带作用有待充分发挥;三是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有待培育和发展。

三、面临的机遇

一是2010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4%,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整体跨入高级阶段,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为推广新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基础;

二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提供了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

三是滨州市农机化“十二五”规划提出“围绕粮食生产,重点推广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求,全市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已正式启动,为发展保护性耕作提供了政策基础;

四是全市各级政府重视、支持保护性耕作的氛围已经形成。各县区均将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从实际行动上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五是农机部门先后开展了保护性耕作与常规作业对比测产、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保护性耕作现场会等基础性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农民参与,以农机专业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及维修、信息咨询等服务组织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综合服务体系。

四、主要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农艺等多部门和农作物栽培、土肥、种子、植保等多个技术领域,关系到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各个环节,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效果监测。要在保护耕地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创新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模式,进一步强化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农艺放在基础地位,加强作物秸秆管理、作物轮作、播种质量、除草灭虫、水肥利用、机具选择和操作等关键技术环节的把握,切实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配套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加强机具的研发改进。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加强科研开发和技术储备能力,提高专用农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完善播种质量和免耕施肥技术。

四是抓紧制定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针对滨州市 “小麦-玉米”两熟实际和不同土质情况,分别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技术模式、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少耕技术模式进行适应性对比分析,抓紧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技术模式。

五是强化培训和宣传。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在培训各级管理和推广人员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操作规程的技术骨干和机手,为农民提供标准化作业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度。

猜你喜欢
滨州市保护性耕作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