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应顺势而变

2011-08-15 00:42台沐云苑介娥
山东农机化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公益性机具

台沐云 苑介娥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应顺势而变

台沐云 苑介娥

最近,借参加诸城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基层政策大调研的机会,笔者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其体制、观念、手段、人员素质等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基本情况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农机科技服务。

诸城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为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5人,实有从业人员4人。乡镇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行使行业行政管理的事业单位,共有13个,每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下设农机组,在编3人。其职能主要是负责本镇的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安全监理、农机管理等。现有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部由乡镇政府管理,市农机主管部门只对其实行业务指导。

村级有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农机大户已发展到522个,拥有大型拖拉机1800多台,联合收割机1768台,配套机具3719台(件),每年作业收入达到3100多万元,纯收入1200多万元;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6个,从业人员1324人,固定资产达6500万元,每年作业收入达到4500万元。合作社充分发挥集团优势,进一步带动了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移,确保了不误农时,机具利用率高,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人员太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只有人员4人;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更少,还被抽调从事其它工作,乡镇农机组人员真正从事农机工作的每个乡镇只有一人,就是这一人也身兼多职,其大多数时间也被镇其它中心工作所占据,根本无法专心从事农机工作。没有建立一个运转正常、高效统一的农机技术服务网络。对发挥农机科技推广工作重要作用造成较大影响。

2.农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缺少科技推广的设备手段。镇一级农机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培训设备、无办公网络设备,制约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农机户场地不足。农业机械的使用季节性强,为保证机具技术状态,使用后需及时保养入库。但是,调查中发现,由于场地不足,很多农机户只能露天放置,特别是近几年大型机械发展迅速,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农机管理水平和农机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对农机技术推广影响很大。

3.资金投入不足。财政对基层农机科技推广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市一级工资由财政拨给,事业费给的很少;大多数镇农机推广人员除工资由财政拨付外,基本上没办公业务经费。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条件较差,难以适应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要求。由于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其发展仅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尚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由于合作社等组织没有什么抵押物,在银行贷款上也比较困难。

4.农机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目前市镇农机推广的人员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多年经验积累而从事本职工作,所掌握的知识与现代农机化技术有一定差距,这些人很少有脱产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接受新知识教育的途径非常有限,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其他农机从业人员中,仅有不到10%的农机从业人员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其他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5.农机科技推广离广大农民的需要差距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农机科技推广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有一些科技我们还提供不了。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农民都非常渴望一种保姆式的服务。但是在一些经济作物生产等关键环节,农民仍得不到其想要的技术服务,政府提供公益性农机科技推广的职能没有全面落到实处;结构上出现断层,一些地方农机技术服务延伸不下去,难以到村到户,特别是多元化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育滞后,难以满足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的多种需要;功能上手段落后,技术传导能力弱。

三、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明确思路。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政府强有力的公益性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市、镇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服务功能,要以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新型技术扩散网络,开展关键性机具、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2.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机科技推广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公益性的,提高服务手段,改善服务条件。要积极争取对农机公益性推广组织的政策扶持,改善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

3.规范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加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倡导龙头企业、农机能人及村组干部牵头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合作、共同经营农机,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

4.重视培训,提高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安排人员脱岗学习、进修和外出考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能力。同时,采取借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借用高级专家教授为本地农机推广服务,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队伍素质。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要创新农机培训形式,采取“送教上门”、“田间办学”等农机从业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争取政策,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进一步降低培训成本。

5.深化改革,优化农机科技推广机制。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强化市级农机科技推广公益性服务能力,充实人员,不断增强市级技术传导能力;改革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整合人员力量,可以设服务于几个镇的农机科技推广服务区域站,作为市农机科技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 农机推广机构要切实履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所赋予的职能,承担好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机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等公益性职能。同时,积极探索实施推广项目责任制,使利益和效益挂钩,激励创造性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公益性机具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茶条槭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通过绩效评估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