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产业群演化机制初探

2011-08-15 00:55张俊生胡道华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产业群开发区集群

张俊生,胡道华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一、产业群的形成机制

产业群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界比较关注的区域经济活动现象。目前,学术界对产业群的表述多种多样,但是其实质都基本一致。根据美国学者波特1998年提出的观点,将产业群定义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对产业群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新经济地理观点

新经济地理观点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该观点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增长将取决于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需求的交互作用。由于存在路径依赖和规模报酬递增,产业集群一旦建立起来,将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产业集群可以在任何区位出现,但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企业一般选择在当地需求较大的地点进行投资。

(二)组织观点

组织观点强调单个企业的空间行为是由其内部和空间环境决定的[2]。斯科特和哈里森是这一派的典型代表。斯科特将交易成本方法运用到区位分析中,认为集群的兴起和增长是在内部和外部交易成本之间进行抉择的结果。他认为,集群是企业垂直分解的空间结果。当企业垂直分解时,经济中外部交易活动的水平将增加,由此将促使那些具有强烈愿望和经济联系的生产企业相互向集群地区集中。反过来,大量生产企业的集聚会极大地降低外部交易的空间成本,出现“垂直分解强化聚集,而聚集又进一步加剧垂直分解”的效果。

(三)战略管理观点

战略管理观点这一学派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代表人物是战略专家波特和斯托珀。波特认为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创新和升级的能力,而创新能力主要来自于支持性产业、本地的相关产业和竞争性产业[3]。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可以刺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造并维持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通过加入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其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产业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也更加深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也被应用到产业群的研究领域之中。例如社会经济网络思想被运用于分析地方产业群发展的内部机制[4]。

本文通过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产业群的实战研究,探讨该经济区域内制造产业群的形成演变过程,为研究地方产业群提供个例,同时为产业群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产业群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管理范围192.7平方公里,其中102平方公里为新开发区域。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工委、管委会代表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开发区设立之初,主要的制造业以汽车工业为主,当时中法合资的东风雪铁龙神龙汽车公司进驻工业园,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制造业产业园。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依托和发挥武汉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吸引了众多的知名制造业来区内投资建厂。目前形成的主要制造业产业群有以下几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代表性的企业有法国PSA、日产、本田、东风;电子电器工业,知名企业有神龙、东风本田、海尔、美的;轻工业产业群,以可口可乐、顶益、顶津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晨鸣纸业、南洋印务、惠典包装等为代表的造纸印刷包装产业,以东盛制药、海特生物、同济现代医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世界500强中已有超过28家在此聚集,开发区每平方公里的工业产出达60.01亿元。目前,陆续还有新的制造企业进驻开发区,开发区的目标是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截至2010年2月,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6.50亿元,同比增长61.54%,环比增长-13.35%;实现销售产值103.51亿元,同比增长57.96%,环比增长-16.8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70亿元,同比增长55.08%;财政收入实现16.20亿元,同比增长217.70%,环比增长-17.45%。可以看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

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产业群演化因素

产业群的形成和演化有多种视角的理论解释。主要有聚集经济原理、交易费用原理、创新理论和产业组织原理。理论上的研究有助于探索产业群形成的实质因素。对比中外产业群的发展状况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群发展历程,发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群演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四条:技术基础、地方政府、服务体系、社会文化环境。

(一)技术基础

在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演变中,技术始终是最活跃和关键的因素之一。技术能够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渗透到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初在技术创新方面就进行了巨大的投入,高起点、高技术发展制造业。开发区依托武汉在华中地区的科技人才和教育优势,有一批专门的科研团队和研究机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形成了一批代表中部地区先进技术制造业的产业群,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今后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仍然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比较符合战略管理的观点。

(二)地方政府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推动区内的经济快速科学发展,成立了专门的地方政府机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开发区的实际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尽量精简行政审批程序,为投资商和外企提供便捷化的管理服务,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开发区政府政务的目标是:政府管理方式要进一步从简、从优、从宽、从快。时间就是成本,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就是减少商务成本,减少行政成本;真心实意站在企业立场为企业办实事,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开发区政府在融资、财务、税收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三)服务体系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在产业群内,要想为企业创建和衍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要有完善的地方服务体系。这些服务体系中,企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金融服务、产权交易平台、产品市场等方面。此外还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比如医疗卫生、教育、文体娱乐等各方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服务体系,政府正在投入巨大财力、物力、人力来加强相关的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优化投资环境。

(四)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对产业群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在投资时往往从企业报酬、战略角度来合理选择投资区域,可以从新经济地理学观点分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知名制造业来投资建厂,和武汉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武汉是华中重镇,九省通衢,在交通、消费市场、信息等一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就为这些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契机。知名的制造业进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恰恰看重了它所在的这个大武汉社会背景之下。借助武汉的社会优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下大力气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对交通物流的建设;在教育科研方面,与区内高校——江汉大学开展校企合作等等。

四、武汉经济技术制造业产业群发展战略

(一)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的龙头是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开发区最先发展也是实力最雄厚的制造业。目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成为引领开发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可以说汽车工业就是开发区的特色制造业。当前,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的消费大国,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汽车工业引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抓住这一机遇,继续做大、做强区内的汽车工业,发挥汽车产业群优势和武汉的区位优势,及时调整战略布局,配合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利用东风电动汽车的基础优势,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形成高技术、产品丰富的汽车产业群格局。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配合制造业的发展

一个地区的制造业不管有多么先进,如果没有相应的服务业做保障,经济是不可能取得长远发展的。目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是,结合国内外开发区发展的经验,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第三产业也要跟上,服务制造业。将三产业发展重点放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业、总部经济、公共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可以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5]。

(三)树立科技先导战略发展观,培养创新性人才

所谓科技先导战略发展观,就是要以科技的优先发展支撑和引领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培养、引进科技创新性人才,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用现代高新技术武装传统制造业,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挤占传统制造业,推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向以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的根本转轨。武汉具有科技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林立。但是武汉的高技术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武汉技术开发区的制造业要克服这个短板,就必须尽快建立现代化的科技人才服务机制,完善人才流动制度。通过开发区内的制造产业集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集聚,吸引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以经济实力为基础,为高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以企业为主体逐步形成以竞争和业绩为取向的人才开发、使用、培养与激励的人才带动的创新体系。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7.

[2]聂华林,赵 超.区域空间结构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9.

[3]陈锦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以汕头产业集群为例[J].广东电视大学学报,2009(4):23-24.

[4]罗 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8):42.

[5]胡俊文.武汉制造业雁行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3.

猜你喜欢
产业群开发区集群
高职专业群服务区域发展路径研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