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兼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2011-08-15 00:55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

袁 芳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100089)

在中共十七大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明确了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十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提了出来,相应地,就将毛泽东思想划分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这一划分引起了理论界的讨论:应当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并很好地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联系?探讨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对薄一波曾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的提法进行分析。弄清楚了这个提法的背景、内涵、意义,仔细地、辩证地分析这一提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的认识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这一命题的提出

薄一波曾多次对毛泽东及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作用,及两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进行阐释。他在“就毛泽东的探索和邓小平的业绩答中央文献研究室问”时说到:“始于毛、成于邓,继往开来;这就是我对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的相互关系的理解”[1]。这是“始于毛、成于邓”的明确提出,要对这一提法有正确的理解,首先要对其提出的背景及内涵进行分析。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事件与决策回顾》及多次谈话中对毛泽东探索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对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有全面的、辩证的分析。薄一波认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论述,包括两类矛盾的论述及矛盾的转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在对社会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科学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始于毛、成于邓”的提出,是在1994年10月11日,时值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之际。中共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即是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宣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这一突出的理论成就,不仅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甚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的产物,小平同志对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十几年的探索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其有益的探索是需要充分肯定的,其教训是值得后人借鉴的。邓小平时期的探索是对毛泽东的继承和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就解释了薄一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的说法。

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看,从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突出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来看,“始于毛、成于邓”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这一概括,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了理论界的肯定和认同。

二、对“始于毛、成于邓”理论的再认识

实践的探索是在不断前进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中共十七大上,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的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参见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作了明确的概括,即是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界定就必然引起对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的思考,弄清这一问题,是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提法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就有重新认识“始于毛、成于邓”提法的必要。

理论界对“始于毛、成于邓”的提法有两种认识:赞同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早在1956年,毛泽东不仅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而且还指出这一探索的长期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2]。因此,从理论的连贯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当“始于毛”。反对者则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虽然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扬弃,但二者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是有分歧的。表现在,毛泽东仍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而邓小平则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要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始于邓的[3]。更多的学者主张对于“始于毛、成于邓”要辩证地看待[4]。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今天,应当对“始于毛、成于邓”的观点加以辩证的分析,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对其进行说明与修正。

首先,应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有明确的认识。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具有确定范畴和内容的概念。而十四大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是区别于苏联模式及拨乱反正纠正曲折探索的开始,是比较笼统的。因此,如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层面上讲,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始于毛、成于邓”的;但是,当十七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的范畴,仍然说“始于毛、成于邓”则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其次,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何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一个整体的视角观察。从内容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探索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的回答,是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其主要成就是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其理论的重心在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在新民主主义成功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及初步建设。由于条件的限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有限的,曲折探索中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就理论主题而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各有侧重的。

三、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既然严格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始于邓的,那么,如何看待毛泽东时期的探索?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何关系呢?

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说明二者既不能混为一谈,同时也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明确地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源。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是不能严格的割裂的,对于毛泽东思想中一贯坚持的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我们是要充分肯定的。对于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也要给予充分全面的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看到失误挫折的方面,正如邓小平所说,“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5]。薄一波在论述邓小平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时说“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吸取了毛主席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对现阶段仍有指导意义的全部积极成果,包括当时没有照做或实际上后来又被毛主席否定了的正确观点。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从毛主席的失误中,特别是从“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把坏事变成了好事①参见薄一波1993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从根本上讲,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言,毛泽东思想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受的曲折,也成为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为新时期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探索,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有两点清醒的认识:一是老路不能走,但不能走邪路;二是老祖宗不能丢,但要讲新话。走新路、说新话,还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研究中国的新情况,解决中国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十三大做出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为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立足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突破了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观点,解决了关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性问题。在面临新的执政环境条件下,中共又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沿着实事求是的主线,不断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和基础,是必须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取得了新的进步。在现实情况下,对于“始于毛、成于邓”理论的重新认识,不是对毛泽东思想地位的否定,更不是忽视、无视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恰恰是看到了毛泽东时期的探索的重要意义和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源头地位,也因此才更应该做出一个明确的理解和划分。

[1]薄一波.就毛泽东的探索和邓小平的业绩薄一波答中央文献研究室问[J].党的文献,1995(1):4.

[2]徐志达.中国特色社会涵义新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

[3]齐卫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之基和思想之源[J].思想理论教育,2008(1):4.

[4]杨风城.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8(4):10.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62.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