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道树发展误区及其改进措施

2011-08-15 00:44孙淑芳
山西林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行道树透气树木

孙淑芳

(山西省太原市滨河公园, 山西 太原 030024)

园林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城市自然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丰富的园林植物向城市输入自然的因素,构成系统的优美的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美化城市,为市民提供游览、休息场所、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道树是种植在道路两旁的乔木,通常要求成行栽植、排列整齐、规格一致、株间有一定距离,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行道树种植中产生了一些误区,阻碍了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树木根系要呼吸,路面硬化要科学

1.1 路面硬化的误区

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稳定树木、使树木屹立不倒的基础结构。在许多城市道路上,人们为行道树留下1.0 m或不足1.0 m直径的树池,把树池以外的地面铺上水泥砖或沥青、混凝土。在许多古建筑的庭院中,为适应越来越多的游客往来,管理部门把大部分地面铺砌了砖石。土壤中有许多微生物,通过它们的活动,养分才能不断分解被树木根系吸收。这些微生物也要呼吸。土壤中还有许多有机物在不断腐烂,在腐烂过程中要放出二氧化氮和乙烯等对树根有害的气体,这些气体只有经过地面才能与大气进行交换。降水或灌溉有如开送抽气的活塞,在每次灌溉时,渗入土中的水会把土壤空隙中的废气排出地面。当这些水分被树根吸收或渗入下层土中时,新鲜空气又会从地面吸收到土壤的缝隙中来。但是,一旦地面被封闭,这些活动就停止了,富于活动的地下环境变成了僵死的、含有毒素的“闷罐”,树木的根系就会窒息而死。因此,种树养树时要考虑整个根系分布范围内地面和地下的生存条件——地面的透气条件、土壤的透气和持水条件、对根系发展的机械阻抗因素以及下层土壤的排水条件等。

1.2 科学的路面硬化方法

1.2.1 透水透气的铺装

要尽量减少铺装或不铺装。在不得不铺装时首先要避免用整体浇注的方法,铺装前应按照一定的距离在根系生长区预留出若干个直径约15 cm~20 cm的通气孔。在孔中装入粗砂、石砾、锯末等混合物,这样不仅有利于水汽交换,也可以作为施肥与浇水的孔道。其次,还可以采取架空式铺装,这种铺装适合在各种公园或是住宅小区等一些非机动车道上采用。在高出地面30 cm~40 cm位置进行铺装,铺装材料一般宜用木材,这样不仅不会对树木周围的土壤产生破坏,而且木质材料的铺装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给人以温馨、质朴的感觉。

要改进铺装方法,选用新型环保铺装材料。在改进行道树周围铺装方法上,可以用组合式透气铺装方法,用混合石料、块料或水泥预制格栅组合成半开放式面层,面层下可用15 cm厚的粗砂作为基层,基层下用5.0 cm厚粗砂作过滤层,面层上的空隙可用较粗的石砾填充。在材料的选用上,尽量用新型环保、渗水、透气的铺装材料,以达到不影响土壤水汽交换,促进根系健康生长的效果。中国花卉报刊载,广州某公司研制出新型的草坪格,这种草坪格与水泥表面不同的是,雨水可以直接引入泥土中,且效果显著。在人行道上进行透气透水试验时,采用水泥砖间隔留空铺砌,空隙处添砌透气透水性好的砾石、泥土的办法,效果也很好。再如,铺装中部镂空、中间可种草的水泥砖,在铺砖时留出若干空挡,上盖筛网等对树木生长都大有裨益。

1.3.2 土壤物理性及其改善

解决了地面通透性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地下的透气、持水和排水条件问题,这些条件又决定于土壤的物理特点,即土壤由多大的颗粒组成,它们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结合成什么样的团粒结构。种树的土壤不能经常耕耘,无法人工改变团块的状态。因此颗粒的粗细和不同颗粒的比例——专业名称叫粒级分布或机械组成——就是决定土壤物理性的主要条件。要注意树下裸土不应被人踏车轧,因为土壤被压实后会大大改变其中各种孔隙的容积和比例,并增加对根系发展的机械阻抗。一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在不损伤根系的前提下进行人工松土工作。

2 正确理解城市生态建设

2.1 错误的生态建设做法

1)城市各区域未能因地制宜植树,如医院附近、交通干道、风景区等地未能按杀菌、吸尘、美化等主要功能种植不同的树种,绿化不能发挥环境效益。

2)绿化单一,行道树虫害严重,树木死亡不断,治理费用连年增加。

3)许多城市采用同一树种绿化,使各街区面貌大同小异,相邻城市绿化雷同掩盖了各城市自己的景观特色。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忽略了行道树的生态规划所致。生态规划是指,在自然生态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基础上,以自然、人类及生物所造成的生态系统为基础谋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地是城市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相当于自然调节器。一方面,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植物通过一系列生态效应净化污染物,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城市景观,给城市生态环境以反馈调节作用。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环境生态因子,只有符合该地生态特征的绿化才能使绿色植物充分发挥生态因子效益。

2.2 正确的生态建设做法

2.2.1 符合城市生态物理特性

城市物理特性中与树木相关的主要是大气、水、土壤状况等。大中城市拥有的大量人口、汽车、动力设备不断向大气释放能量,造成“热岛效应”,使城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2℃~3℃甚至5℃。在夏季,大量的空调使室外温度增高。在这种情况下,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把大量土壤液化水转化为气态水,既增加大气湿度又降低大气温度,起到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因此,根系发达且埋藏深、树冠大的树种就成为首选的行道树,如银杏、刺槐、悬铃木等。这些树木能充分利用降水,成为良好的自然调节器。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大,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树木还担负起吸尘、减尘、降噪的作用。毛白杨、臭椿、云杉、侧柏等都是吸尘降噪效果较好的树种。悬铃木、桧柏、雪松都是很好的杀菌树种,这些树木有利于净化空气,特别适合种植在医院附近。

2.2.2 符合城市生态生物特性

合理的做法是在树木种植前进行生态调查,按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将一条路上速生和慢生、落叶和常绿等不同的树种间隔种植,做到一个区域内树种丰富多样。促进行道树符合本区生物特性的主要工作是调查本区内的鸟类昆虫等树上栖息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如捕食对象、栖息习惯等。适宜的树木有利于吸引鸟类、丰富城市物种、控制昆虫的数量。昆虫往往是影响城市行道树健康的主要原因,选择行道树时应考虑到其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治理的可能性以及本区域内是否有害虫的天敌,以便能采用无污染的生物治理手段。选择不易发生虫害的树种,则后期养护的追加投资要少得多。这样既使城市景观富有变化,又能防治虫害,消除喷药灭虫带来的污染,模拟再现自然景观。

3 大树进城必须科学合理

目前,不少城市为了短时间内见到绿色,急于求成,大量种植大规格行道树。这样会把园林绿化的实质引入歧途。园林绿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盲目种植大规格行道树,从现实和长远的角度考虑,其缺点如下:第一,大量种植大规格行道树,使行道树的有效绿化时间大大缩短。第二,施工成本提高,苗木费用增加。规格加大种植坑径需加大,土方工程成本相应提高,费用增加。第三,成年大树移植风险很大,把它从生长多年的环境中移走,很可能造成树木死亡。大规格苗木移植时根部受损程度大,伤口愈合难,难以维持水分代谢平衡。另外,即便能把它养护成活,也将损失掉很多生态价值。第四,行道树是城市绿化中阻隔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第一道防线,而直接起作用的是树冠而非树木胸径。即使种植大规格的苗木,经过修剪重新定干,逐渐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树冠。景观本身是活的,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本身也是很美的,绿化是百年大计,只有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发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第五,挖走大树对于其原生地的环境也是一种破坏,不能把美化自己的环境建立在损坏别人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大规模大树移植是不可取的。

猜你喜欢
行道树透气树木
行道树是景也是民生
织物透气量仪透气率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透气感
行道树
树木之最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弥散式和狭缝式透气砖在首钢京唐钢包中的试验对比
漫说古代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