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2011-08-17 08:58余全珍李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左房时限高血压病

余全珍 李 剑 李建华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 621700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心房颤动(AF)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尤其是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应尽量早诊断、早发现。

P波离散度(P-wave dispemion,Pd)是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小时限(Pmin)之间的差值,表示P波时限的变异程度,出现异常则提示患者心房肌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现探讨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6月~2011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伴或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并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8例(并发AF),治疗组62例(无AF)。

入选标准: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等严重心脏疾病及其他脏器疾病者;近两个月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患者安静平卧自然平静呼吸,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纸速50 mm/s,增益2 mV/cm。若有出现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在心律恢复正常2 d后再行心电图检查。取窦性心律且基线平稳的心动周期固定专人测量,每个导联测定3个清晰P波取其平均值为该导联P波时限。取12个导联中Pmax和Pmin计算Pd:Pd =Pmax-Pmin。

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作t检验,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Pmax、Pd、Pmin、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见表2。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将Pd指标作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Pd比值为1.993,95%可信区间为0.816~1.034(P<0.05),表明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AF频繁发作不仅可演变为持续性AF,而且同样存在导致血栓栓塞的危险,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AF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房解剖学和(或)功能方面的改变可能导致心房纤维化加重,使心房肌内电活动的非均质性程度加重,可加大不同心房部位自律性和兴奋性的差异,导致AF的发生[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注:两组患者比较,P均>0.05

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男/女)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高血压病程(年)观察组 58 55.7±13.5 30/28 167. 5±7.1 94. 8±8. 3 75.1±11.3 9.4±3.1对照组 62 54.3±15.1 33/29 165. 8±6.8 95. 3±8. 5 74.8±10.7 8.9±3.5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s)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Pmax(ms) 124.9±14.5 114.7±12.0 8.59 <0.05 Pd(ms) 48.1±10.2 35.4±9.7 6.17 <0.05 Pmin(ms) 76.3±9.5 78.6±7.7 1.65 >0.05左心房内径(mm) 41.5±6.8 34.4±5.2 7.15 <0.05舒张末期的左心室后壁厚度(mm) 12.3±1.6 9.4±1.9 4.53 <0.05记录项目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可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向后传递引起左房压增高导致左房扩大,一旦左房扩大可导致左房相对缺血,继而纤维化,从而出现左房传导异常,Pmax、Pd延长。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Pmax与左房容积呈正相关。徐韬等[2]报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左心房心腔扩大,且比左心室扩大更普遍。

在12导联心电图上Pd>40 ms时表明心房各部位在同一时刻的复极程度有差别,易形成折返而发生AF。杜昭贵等[3]对13篇文献(所有纳入文献均以有AF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无AF原发性高血压组进行分组,研究患者数总计为1295例)进行循证研究,经meta分析表明Pd、左心房内径的增大与AF有相关性。

P波离散度是1998年Dilaveris等[4]提出的新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其可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雷蓉等[5]认为Pd和Pmax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两个无创而简便可靠的指标,两者联合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91%。季青等[6]认为Pd可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高血压病心肌重塑手段。

本研究的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本结果中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伴发心房颤动的患者58例,占48.3%,其Pd与未伴发心房颤动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也表示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彩超还显示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房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Pd异常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可能有关。也说明Pd是可靠预测高血压病并发AF的心电图指标。

综上所述,心电图既方便又经济,因此Pd预测高血压患者是否伴AF发生具有简便、无创、快捷、较为可靠等特点,且与心脏的各种病理生理状态紧密相关,适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在不同病程期间进行动态监测心功能,有利于临床辅助诊断并及早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能力。也可以将Pmax、Pd、左心房内径联合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预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意义的临床指标[7-8]。

[1]郦娜.P波离散度和最大时限与左心房扩大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419.

[2]徐韬,孙华清,赵东华.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2008,48(10):64-66.

[3]杜昭贵,李华才,覃晓波. P波离散度预测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的meta分析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688-1691.

[4]Dilaveris PE,Gialafos EJ,Sideris SK,et al.Simple electrocardiographic marke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paroxysmal idiopathic atrial fibrillation[J].Am Heart J,1998,13:733-738.

[5]雷蓉,徐丹. 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的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1(6):528-529.

[6]季青,李娜.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心肌重塑关系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4):341-343.

[7]田海皊,许毓申.利钠多肽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和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8):52.

[8]张娟,周群,童庆伟.左旋氨氯地平与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4):19-20.

猜你喜欢
左房时限高血压病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