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评

2011-08-18 01:18
新民周刊 2011年33期
关键词:韩流舆论监督群里

@美女:刚刚听到的笑话:说是英国留学生群里聊天,有爱国青年义愤填膺道,咱们趁着骚乱,去把大不列颠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都给抢回来还给故宫吧,那么多的瓷器青铜器啥的!群里人纷纷响应,出谋划策。然后有个人幽幽地说了句:抢回来又被故宫摔碎了怎么办……于是群里顿时安静了。

老曹:现在故宫曝出来的还只是一些蠢事,就担心接着会曝出什么盗卖、私吞,那就彻底完了。

四川省宜宾市副市长徐进:“我去过60多个国家,深深懂得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有网友跟帖:“去过60多个国家,这钱都是谁出啊?”被质疑后,宜宾新闻网删除了“去过60国”内容。

老曹:原来徐副市长是当代马可·波罗,看来有五粮液垫底,再远的地方都去得成哪!

@中国秦火火:经多方求证,现在得到柴静的几点消息:一,她于7月6日同白岩松、刘建松、棋哥一起吃过饭;二,她7月22日于宁波采访红色特工朱枫后代;三,她于7月27日和同事陈晓卿一起吃过饭;四,她于7月31日与姚晨合影留念;五,棋哥和沈浩波证实她在筹办新栏目《看见》,将于8月播出,证实完毕,我们大家可以放心了 。

老曹:一个优秀的电视人一段时间没见人影,就会引起众多的担心和猜测,这是她的荣耀,却是另外一些人的耻辱。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我们的舆论监督与西方的舆论监督不同,西方的所谓舆论监督就是出丑,是哗众取宠,我们的舆论监督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

老曹:人家西方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咱们的一些学者倒是与人家的很不相同。

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李庆平11日在沪出席“第四届沪台民间论坛”时就两岸青年交流提出“新五识运动”的概念,并称交流应产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合作”的新思维。

老曹:两岸有共同的利益基础,这是两岸年轻人日后交往最实质的基础,也是身份认同的关键。

日本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8月5日从北海道出发,以国会议员身份前往日本与俄罗斯存在领土争议的岛屿之一择捉岛访问。这是日本前外相首次访问“北方四岛”、即俄罗斯所称“南千岛群岛”。

老曹:俄罗斯让前原诚司登岛,凸显了对这些岛屿的主控权。

@王文的感悟:现在中国一线记者太年轻,基本与美欧记者平均差10岁。常见某些小青年采访国际名流,问得很简单,属ABC层面。对方常会客套地笑,像打发自己家小朋友一样给出敷衍的回答。所以我强烈建议,做国际报道的媒体一定要多派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记者外出采访,那代表着你们媒体的水平,也代表国家!

老曹:这样的记者哪儿来?经验从哪儿来?人家的资深记者也是从年轻做起的。等白岩松们一直做到华莱士那样的年岁(88岁退休),能不成熟?

香港《文汇报》报道,“韩流”袭港日现象多年后,日本最近出现“反韩流”,大批民众于8月7日在东京台场的富士电视台总部外聚集,抗议该台播放大量韩国节目。主办单位称有2500人参与集会。韩国网民对于“反韩流”怒不可遏,不少人声称会抵制日本,令日韩关系进一步绷紧。

老曹:这些日本人够无聊的。人家电视台喜欢播放韩国节目,一定是因为喜欢看的人多,收视率高,你们管得着吗?只是今天日本居然也出现“哈韩”,有点叫人意外。一个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呆滞,也会影响到大众娱乐?

猜你喜欢
韩流舆论监督群里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反韩流”排名:中印泰列前三
一滴水
浅谈湖南地区“韩流热潮”与湖南高校韩国语教学
韩流文化的营销传播模式
韩流消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