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助产士的心理压力分析和减压探讨

2011-09-13 12:54蓝彩旋钟玉旋邱海花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产房心理压力助产士

蓝彩旋,钟玉旋,邱海花

(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河源 51700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母婴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产妇及社会对助产士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助产士除了具备一定的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产房助产这一高压力、高风险、高负荷、高责任的职业[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河源市某医院45名助产士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所医院的45名普通护士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40岁,平均27.5岁;护龄最长18年,最短2年;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2名,初级职称69名,两组人员身体健康、无心理障碍。

1.2 研究工具

采用压力指数评分表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个体访谈,其中0~5分为正常;6~10分为轻度压力;11~20分为中度压力,21~31分为强度压力。

1.3 研究方法

对河源市某医院的45名助产士及45名护士进行整群调查,由4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同一时间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调查表设有统一的问题共31个,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占实查人数的100%。调查以科室为单位,在护士长的配合下,解释测试目的和意义。为确保结果的真实性,采用不记名方式,由助产士和护士独立填写,填写完毕后即由专职调查员即时收回,再由调查者进行数据分析。

1.4 质量控制

严格整群抽样,减少选择偏倚,严格培训调查员,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和意义,问卷逐一审核、复核,确保录入数据准确,减少信息偏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助产士压力指数评分与普通护士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心理压力指数得分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3.1 助产士心理压力分析

3.1.1 产房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产房工作性质特殊,急诊多,工作量大,夜班时间长,值班人员相对较少,助产士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外,还要确保不发生意外,致使心理压力加大,使助产士体力透支,身心疲惫,夜间长时间的工作又对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1],不但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还影响了人体激素的分泌,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记忆力下降,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生活的不规律又易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而持续生活疲惫,又影响容貌,降低了助产士的自信心[2],久而久之则造成慢性疲劳综合征。

3.1.2 产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现代产房多采用相对密闭层流净化系统,颜色单调,助产士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极易产生胸闷、憋气、头痛、精神不畅,意志消沉、情绪反常、疲劳、皮肤过敏及压抑等症状[3]。 另一方面,环境中的理化因素也对助产士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拖地后遗留的消毒剂、产房装修所用的人造板、防静电地板胶、油漆、钢筋等建筑材料,会散发出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如聚氯乙烯、聚乙稀、甲醛、酚等化学物质[3],这些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使助产士产生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空调的长期使用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变态反应性疾病、不适等,对助产士产生一定的危害与心理压力。

再次,助产士因工作原因经常需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比普通护士大,有时来不及防护就暴露在携带传染病产妇的血液、羊水及各种分泌物中。进行会阴伤口或宫颈裂伤缝合时,由于暴露困难,针刺伤时有发生。尤其是HIV 一旦感染上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的改变,甚至生存也成了问题[4]。这些因素给助产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及心理负担。

3.1.3 助产士缺乏应对职业压力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传统一对多、一对一陪产模式向家庭化式陪产模式的转变,使孕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和家属对新生儿的高期望的心理很大一部分都转嫁到了助产士的身上,给助产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此种陪产模式使助产士操作的全过程都置于产妇及家属的监督之下,使助产士面临的压力更大。

3.1.4 缺乏社会支持 目前助产士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虽然助产士为产妇、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却依然改变不了“医尊护卑”的社会现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使助产士的内心期望感与现实发生冲突,使助产士心理失衡,无法找到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由于助产士夜班频繁,照顾家庭不周,极易引发婚姻危机,增加了助产士的心理压力。

3.1.5 心理学知识缺乏,未受过专业性的培训 产房助产士普遍是助产专业毕业生,缺乏心理学知识,接受心理知识的培训不够,当碰到压力时,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久而久之易出现心理障碍。

3.1.6 职业危机感 ①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助产士要求的增加,产房助产士在提高助产技术的同时,还要给产妇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如心理护理、生活照顾等,给助产士带来一定的压力;②目前大多数医院引入了竞争上岗、因岗定人定编的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让”的竞争机制增加了助产士的职业压力,增加了助产士的职业危机感。另外,助产士多为女性,担负着多重角色,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以及高学历考试、进修、晋升、深造所面临的考核、评比、学习等压力,相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3.2 减压对策

3.2.1 重视护理工作,帮助助产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工作量大、压力重、超负荷运转是影响助产士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助产士作为护理人员中的特殊群体,培养困难,编制缺乏显得尤为突出,医院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助产士的培养,弹性排班[5],尽量减轻助产士的工作压力和疲倦感;其次是设法缓解助产士的心理压力,给予产科适宜的政策扶持,如提高助产士的夜班费,给助产士专项补助,提高助产士的职业认同感,消除职业压力。

3.2.2 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多样化爱好,为工作减压 改善产房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融洽的团队,在产房播放一些节奏轻快的音乐,减轻助产士的职业疲劳;多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拔河等,使其发泄心理压力;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个体自我放松方式,减轻来自职业上的压力,如看书、听音乐、练瑜伽、爬山、跳绳、找朋友聊天等,藉此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助产士对职业压力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另外,助产士应注意人文学科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适应职业和环境,积极寻求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的方式,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适宜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容对待各种压力源,减轻压力带来的身心损害程度。

3.2.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助产士的适应能力 转变角色,摆正助产士的位置,正确看待助产专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助产士的适应能力,学习情绪调节,不要把生活上或家庭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培养事业的进取心,勤奋工作,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5],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产妇,努力提高自然分娩率。感觉有压力时,可以找好朋友、家人或护士长倾诉,争取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开导,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3.2.4 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及合理的实施方案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培养良好的心态及正确的操作习惯,确保工作安全。

3.2.5 转变服务模式,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助产士的认同感 培养职业自豪感,不断学习,使自己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从容应对产程中出现的瞬息变化,在提供专业性指导的同时,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产妇以细心的关怀,同时要顾及家属的心理情况,随时进行产妇情况的告知,让家属放心,尽量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时常更新、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接生上,应该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理论,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6],做到正确评估产妇与胎儿、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要善于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尽自己最大努力确保母婴平安,减少产妇的痛苦。同时学习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进行自我调节,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感恩他人、宽容他人。

总之,助产士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了解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减轻压力,保持自身健康,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郑如月.产房的工作特点及助产士的护理道德[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9(12):53-53.

[2]周小燕,蒋红梅.助产士心理压力及自我调适[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100-101.

[3]郭启明,侯大勇.现代文明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112.

[4]谭利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87-988.

[5]郎静.浅谈医务人员的压力及缓解对策[J].全科护理,2008,6(30):2805-2806.

[6]夏琴芬.医学模式的转换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8):1218-1219.

猜你喜欢
产房心理压力助产士
箭毒蛙的神奇产房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产房外的丈夫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缓解心理压力10法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