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情况调查

2011-09-24 05:51向成军李蜜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广州市院校交流

向成军 李蜜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获得了蓬勃发展,高职教育国际化特色越来越鲜明。以广州市为例,部分高职院校较早通过与国外知名教育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及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在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拓展对外交流空间等方面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其他院校起着示范作用。

2009年5月—10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广州市全部的市属高职院校和主要的民办高职院校(以下统称广州市高职院校),前者6所,后者5所。二者总体水平接近,而与省属高职院校相差较远。我们给每所院校发了100份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957份,回收率87%。

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进行国际合作交流有其自身的实际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需求分为引进职教理念、出国考察、合作办学、师资培训、举办国际论坛、邀请外籍专家讲座、学生跨国跨境实习与就业、对外培养留学生、外教推荐平台、引进课程等类别。

引进理念的需求统计结果显示,81.8%的高职院校都有引进国外先进职教教育理念的需要,旨在提升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眼光、更新观念(54.5%),同时推进课程改革(54.5%),引进成熟的管理理念(54.5%)以及获取前沿知识(27.3%)。多数院校都希望能够凭借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更新观念,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成熟的课程建设以及改革的方法和经验,以推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

出国考察的需求目前,为了保险起见,出国考察仍是广州市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先行条件,占72.7%。参与考察的领导、项目负责人和教师不仅仅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层面(63.6%),还关注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和激励(63.6%),也有部分院校开始关注学生教育管理(9.1%)。由于地缘优势,考察点主要集中在亚洲(63.6%,以日本和新加坡为主)和澳洲(63.6%),其次为欧洲(54.5%)和美洲(45.4%),港澳台也有部分比例(27.3%),甚至还有非洲(9.1%)。

合作办学的需求对于广州市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中外合作办学仍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主要形式,其比例达72.7%。目前,合作办学的专业集中在玩具设计与制作、高铁驾驶与乘务、商务英语、酒店管理、旅游、文秘等专业,以文科专业为主,理科为辅。合作对象主要以亚洲近邻(54.5%,如日本和新加坡)为主,欧洲和澳洲次之(45.5%),美洲(36.3%)和港澳台地区(27.3%)亦有一定比例,非洲仍有一例。

师资培训的需求随着广州市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各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师资水平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72.7%),因而愿意花费不菲的代价进行国际合作交流,以推进师资的培训提升。各院校希望把教师送到职业教育先进或成熟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培训,以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居多(63.6%),澳洲、欧洲和美洲次之(45.5%),以及港澳台地区(18.2%)。旨在更新教育观念与教育理念(63.6%),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63.6%),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54.5%),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关注最新前沿专业知识(27.3%)等。

学生跨国跨境实习与就业的需求广州市高职院校多半都对组织学生跨国跨境实习和就业表现出兴趣(63.6%),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然而有此项目的院校中成功实施学生跨国跨境实习的多,且地点主要为WAT项目的美国、游学项目的澳洲和欧洲,但成功组织学生跨境就业的少(仅一家),地点也只在香港和澳门。可见,组织学生跨国跨境实习和就业的需求还需要深挖。

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上述五类,其余五类比例不高。其中,邀请外籍专家讲座的需求为54.5%,引进课程的需求为36.4%,对外培养留学生的需求和外教推荐平台的需求均为27.3%,举办国际论坛的需求最低,仅为9.09%。

学生及家长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情况

广州市高职院校在读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普遍持正面观点。他们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合理地选择交流地点、交流时长、所学专业,在面对各种困难的同时也保留了难得的信心。

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愿望、动机、交流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都有很强的意愿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比例高达93.83%,其家长支持率更是高达94.15%,这为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动力。至于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动机,学生主要选择“开阔视野,增加阅历”(44.02%)和“提高就业竞争力”(39.51%),仅仅为学习语言的只占12.39%,而以移民为目的的只有4.07%。在国际合作交流地点选择上,欧洲为首选,比例高达49.43%。由于地缘影响,澳洲排第二(29.44%),港澳台地区排第三(13.69%),亚洲(日本、新加坡、韩国等)排第四(9.93%)。由于经费高和签证难,选择美洲的学生最少(7.52%)。

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时长、专业选择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生对于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时长选择集中在1~2年以内,比例高达69.7%;选择2~3年的只有20.06%,而选择3年以上的仅占10.24%。参加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学生略偏向于文科类专业,具体比例如下:语言类18.06%,工商管理类17.08%,金融类11.34%,传媒9.62%,IT9.31%,教育学6.23%,人文学5.49%,艺术类5.43%,工程类4.13%,社会学4.01%,医科3.33%与法律2.1%。

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经济能力、困难与信心 学生虽有强烈愿望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但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其中排前三位的是“费用太高,奖学金难申请”(62.8%)、“离家太远,身边无亲朋”(22.78%)和“外语不好,语言关难过”(14.42%)。第一项与第二、三项比例相差悬殊,可见,语言关、孤独感学生基本都能自我克服,但经济困难是学生参加国际合作交流的最大障碍。这与学生家长的职业和收入有关,受访学生中,36.57%的学生家长一方或双方为农民,27.27%的学生家长一方或双方为小商人,这两项之和达63.84%;与64.89%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有着某种联系,而这也把大部分有意愿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学生挡于门外。学生家庭年收入为6万以内、10万以内和10万以上的比例迅速递减,分别为18.81%、9.3%和7.0%。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如果有机会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学生家长仍然愿意为学生筹措经费,其比例高达67.50%,十分让人感动。然而,让人欣慰的是,就后续资金问题,仅6.58%的学生选择家人资助解决,超过九成的学生选择依靠自己打工(64.89%)或努力学习以获得奖学金(28.53%)解决,显示了学生们阳光的一面和减轻家庭负担的愿望。最后,学生本人及家长获取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途径依次是通过所读学校(34.91%)、教育展(31.73%)、中介机构(21.96%)和别的学校(11.41%),可见学生出于对母校的信任,最愿意参加所读学校组织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再一次印证了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需求。

广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分析

目前,广州市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层面、学院层面、师资层面和学生层面。

政府层面缺乏一个统领各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管理与推介平台。目前,广州市级机构尚缺乏一个稳定有效的、可以统领各个院校进行国际合作交流的管理与推介平台。这产生了两个后果。其一,广州市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交流方面都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相互之间没有实现资源共享,也没有发挥互补优势,出现了合作项目雷同和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其二,广州市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交流方面只能依靠中介机构或者教师个人的人脉关系,成功率不高。

学院层面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偏低,合作模式有待向纵深发展,无专门机构统领国际合作交流事宜。其一,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向发达国家的教育取经,引进其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逐步实现教育“走出去”的目标。而目前,由于广州市高职院校大部分是1999年后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国际合作交流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缺乏。它们主要借助于社会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与国外一些非优质教育机构签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出现了合作层次不对称、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偏低的现象,国际合作交流的目的难以达到。

其二,在调查的11所广州市高职院校中共有13个合作项目,但主要为嫁接型模式、松散型模式,其比例为84.62%。而融合型模式才是我们力求达到的较高模式。只有达到这种更高一级的模式,才能使国际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才能真正借助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但目前的状况表明,我们离真正的融合型模式仍存在一定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三,院校内设立统领国际合作交流的专门机构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保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一般都设有国际合作交流处(外事处)或外事办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国际合作交流事宜。一些国际合作交流活跃的高职院校还设有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或国际交流学院等。但广州市高职院校90.9%未设置类似机构,只有一个学校设有国际学院统领国际合作交流事宜。

师资层面师资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众所周知,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对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既要求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也要求教师提高外语水平能用外语授专业课,但两者兼得的教师少之又少。现在,广州市高职院校对于教师授国际合作交流的课程没有任何优惠政策,所以教师对培训有积极性,对授该类课程则能避则避,理由是授该类课程备课的压力成倍增大。有一家学院选择有意向为非洲的留学生提供高铁驾驶和乘务培训的教师,但专业教师无法用英语授课和英语教师无法讲授专业课的矛盾尚未解决。

学生层面经济条件偏低,外语水平普遍不高,存在身体健康问题。其一,申请参加国际合作交流的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经济条件。尤其是申请到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申请者必须证明自己有足够能力支付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但调查表明,广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受限。常见的情况是,学生有意愿申请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但经济条件又将其挡在了外面。

其二,国外教育机构对申请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要求,只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例如,日本要求申请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学生日语达到一级水平。美、加、英、澳、新等,则要求学生参加英语语言熟练程度考试,如TOFEL,GRE,ESE,GMAT,MELAB,IELTS等。以IELTS为例,广州市学生申请赴英、澳、新参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要求达到5.5分以上,研究生须6.5分以上。但广州市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上述要求。

其三,申请参加国际合作交流者必须身体健康,尤其不能有传染病、精神病。广州市为乙肝高发地区,乙肝、肺结核等把一些广州市高职院校的学生挡在了国际合作交流的门外。

猜你喜欢
广州市院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麓湖春天观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