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伙饭”别成了庸俗的毕业记忆

2011-09-24 05:51刘凯玲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聚会毕业心态

刘凯玲

编者按:

当今大学生毕业离别之际,散伙饭、谢师宴越吃越讲究,不少学生感慨“毕业季,花钱如流水”,更为自己疯狂“被消费”表示无奈。如此现象背后,反映出大学生怎样的心理状态?大学又当如何引导呢?对此问题,本刊读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活,几多欢笑、几多汗水,现在毕业了,同学们即将各奔前程、天各一方,以后见面机会就少了,从情感角度讲,大家毕业前夕聚一聚,本无可厚非。但是临别聚会演变成了“被聚会”“被消费”,大学毕业生不惜花费父母的血汗钱,互相攀比吃散伙饭,把临别聚会变成了推杯换盏的社交游戏,明显地走入了误区。

“散伙”饭局过多,其弊端显而易见: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助长互相攀比的不良消费习惯;大吃大喝,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果醉酒,还会成为安全隐患……笔者相信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不会不明白这些简单朴素的道理。但他们为何要热衷于散伙饭局呢?我看,除了面子观念与攀比心理外,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毕业焦虑心态。

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与朝夕相处的同学,走入社会,大学生面临社会角色的转换。象牙塔中的他们可能还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角色转变,于是借频繁参加散伙饭局来“实习”社会生活,释放自己,缓解这种焦虑心理与紧张情绪。而且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家长的期待、自己的理想、现实的残酷,使大学生们普遍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充满焦虑与期待。一部分已经找到工作单位、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更是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散伙饭局正是他们焦虑心态的真实写照。

面对大学毕业生的焦虑心理,学校应加强引导、调适,帮助他们度过这段焦虑期。大学生们也应该认识到,表达同学情谊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能只剩下大吃大喝一条路。大学毕业,只是人生短暂的分别,并不意味着永远分离。现在通讯发达、交通便利,微博这些时尚方式联络更方便。告别同学、诠释同学情谊,应当注重情感交流,不要让大学岁月的最后回忆变成“被消费”的庸俗。如果大学生们心态平和,散伙饭局也会逐步回归理性。

猜你喜欢
聚会毕业心态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毕业歌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