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券记(外一篇)

2011-09-30 01:09
雨花 2011年3期
关键词:虹桥门票

● 俞 前

集券记(外一篇)

● 俞 前

1990年时,我与妻子、女儿去了北京,带回来的是一叠门券,有长城、香山、亚运村的,也有故宫、天坛、颐和园的。特别是那张颐和园中德和大戏台的,上面还嵌着一枚“德和通宝”四字的铜钱,更是爱不释手,便心血来潮,又动起了集门券的念头来了。翻箱倒柜地把散落在家里的门券先收集起来,有南京的、苏州的、嘉兴的、南浔的。有一段时间出门,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名胜古迹,即使没有时间去游览,也要买一张门券回来,有一次去常熟兴福寺,是集体购票,没有门票,就自己买了一张。后来去的地方多了,青岛、承德、大连、西安……有亲戚朋友外出旅游,回来后把门券送给了我,我的门券集子在不断地充实。

闲暇之际,翻翻看看,脑海中的游览印象如同重放的录像,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女儿读小学的时候,遇上下雨的星期天,不能出门就缠着我要听故事,我灵机一动就把门券拿出来欣赏。这一张张门券,来自四面八方,大小参差不齐,票面五彩缤纷。这一张张门券上的一幅幅画,含蕴着一个个动人故事,真所谓一票一世界,花花绿绿的门票天地中包含着绮丽丰繁的大世界。这一张张门券,满载着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一张张门券,也深藏着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宝库。于是,我开始拓宽收集门券的范围,向本地亲朋要,向外地同学求,与集门票的票友交换,后来,参加了北京的追求之友俱乐部和广西的交友联谊沙龙,在与相识的和不相识的朋友的交往中,门券也成为了一大内容。于是,一封封信函,便是一处处名山大川,一张张门券,便是一片片欢呼雀跃。我和我的家人在门券中登上了黄山、庐山,游历了蓬莱、瑶林。龙门石窟、太极仙洞、灵云寺、金山寺,无处不到,有胜就游。门券,将我们带进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我收集的门票涉及了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县市。广西罗燕超是个不满二十的小男孩,在1992年元旦,特意为我跑了柳州的游览区,收集了一大叠来自刘三姐家乡的、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门票。通过一张张门票,我感到了一片片友情。四川江油的万静,给我寄来了海灯法师武馆、李白纪念馆、武侯祠等门券。尽管我没去过那些地方,但这些地方犹如在我的身边。洛阳的郁爱琴把洛阳牡丹花会参观券寄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忽然一阵激动。素昧平生,有这么多真挚的友情,这门券,是人间胜迹和友好世情的证明。

我曾经和镇江的汤杰元先生有所交往,他当时是镇江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我早听说他集门券集得很到位,数量多而且品种齐,而且举办过党史门券展览。于是我就专门寻访他。他家不大,但真是个门券的世界,墙上、桌上、柜子里都是门券,他做了一个柜子,一个个小抽屉像中药房似的。他还送给了我一些门券。分别后,他还给我寄来过他创办的刊物《券趣》和一些门券,鼓励我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可是后来我潜心于地方史料的创作而把门券丢在一旁,和他也断了联系,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写这篇文章时我查了一下网站,这才知道汤杰元先生把集门券作为一门事业做大了。他从市级机关“下海”后,创立了国内唯一一家门票博物馆,馆藏中外旅游门票1.6万枚。去年,门票博物馆跳出镇江登陆扬州,创办了扬州联翔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今年门票博物馆又跳出江苏,走向全国,在湖北黄冈设立了培训基地,并着手在全国建立门票特色培训网络,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探索新路。

向时的门券,比较讲究的是北门,大都用铜板纸,正面是风景,背面是介绍或导游图。较朴素的有沈阳韶陵、南京莫愁湖、杭州六和塔,仅像纸分币大小而且是单色印刷。杭州花港观鱼、北京香山索道、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用塑料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门券也在不断更新,不少景点都有几种门券,无锡唐城用仿古钱币作为门券,倒也别具匠心。

我集门券收藏活动开始仅仅限于个人的“独来独往”,后来则有意识地交结一些收藏界的朋友,现在我进入了文联,收藏协会也是我们下属协会之一,我了解到吴江也有一批门券收藏爱好者,于是,我又开始翻出自己的门券本子,想重新拣起这曾带给我无穷乐趣的行当。

一张张小小的门券,无疑是一把把钥匙,可以开启我的思想,我的生活,我人生的另一番天地。

垂虹桥

垂虹桥,曾是松陵人的骄傲,我手上有一张当时垂虹桥的照片:照片上可以看到“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的美景,这七十二孔,一千三百余尺长的长桥,比宝带桥还长。可称为“吴中之冠”。我年幼时桥还在,我家离桥不远,晚饭后,祖母常牵着我的手带到这垂虹桥边,领着我眺望落日余晖,天际云帆,数着这一个个圆圆的桥洞。垂虹桥是吴中名胜,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至此,留下了大量诗篇。曾听吴国良先生介绍,他已经收集了历代名人咏垂虹诗近6百篇,其中有宋朝的苏轼、王安石、米芾、郑獬,元朝的倪瓒、刺多拉,明朝的唐寅、沈周、文征明、王士贞,清朝的吴梅,民国的陈去病等。这在桥史上恐怕也应该是个之“最”了。

宋绍熙二年冬,文学家姜夔在范成大处作客,作了《流影》、《暗香》曲,范成大非常赞赏,临别时将其能歌善舞的青衣小红送给了他,姜夔因而赋诗一首:“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轻清婉约,风韵飘逸。后来,苏东坡从杭州去山东高密,与杨元涛、陈令举等人共游吴淞江,置酒垂虹桥垂虹亭。明月之上,苏东坡与文朋诗友对酒当歌,于朦胧恍惚之中诗情大发。七年以后元丰四年,苏东坡在黄州临皇亭夜坐,回想此景,还感慨万千:“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余,荡然无复孓遗,追思其一梦耳。”

垂虹桥,又使松陵人伤感。因为垂虹桥在1967年突然倒塌。

对垂虹桥的倒塌,我曾读过吕锦华写的这么一段文字:白发苍苍的老人说,“作孽哪!那是因为它冥冥之中已感觉到了一种不祥之兆,那是因为它承受不了突然袭来的风暴呐!”知一点内情的人说:“遗憾哪!那是因为桥年久失修,一孔塌下便倒了一大片。”松陵镇的干部则心情沉重地说,“可惜哪!千年古迹竟毁于一旦,愧对后人哩!”无论什么感想,垂虹桥确确实实地塌了,塌于“文革”,塌凉了松陵人的一片心。

历史上,垂虹桥自宋庆历八年始建后,历经多次重建、重修。

宋范成大《吴郡志》中记了这么一段有关垂虹桥的异闻:庆历中有个叫李元的,泛舟过吴江,岸傍见有一尺多的小朱蛇,被牧童所困。李元就拿一百串钱买下,为蛇洗去伤血,放入茂草中。第二年,李元又经过吴江,漫步在垂虹桥上,有人拿了名帖来拜会他,只称是进士朱浚:“我大人要见君子,但年迈而不能出来,特邀请你去家里,我的家过桥数百步就到。”李元推辞不得,就跟着他上了船,船急驶而去。不一会到了一座山,只见里面殿阁凌空,一人高冠道服立在殿上。朱浚向李元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大王。”那大王说:“小子闲游江岸,不幸被顽童所辱。几乎死在他的手里,赖君子以仁存心救此微命。”又说:“我要报答你救子之恩,现有女童未成年,你如纳之,当得其助。”又以白金送给李元。两年后,李元参加应试,得云姐帮助中了进士。这故事,后来在明代拟话本《清平山堂话本》中成为《李元吴江救蛇》,故事更为完整。之后又被明冯梦龙以《李公子救蛇获称心》为题改编入《喻世明言》,冯梦龙将云姐名字改为称心,他在故事中描写了垂虹桥的景色是:“遥望湖光潋滟,山色空冥,风定渔哥聚,波摇雁影分”。最后写道:“直至如今年内,吴江西门外有龙王庙尚存,乃李元旧日所立。有诗云:昔时柳毅传书信,今日李元逢称心。恻隐仁慈行善事,自然天降福星临。”

1967年,毫无文保意识的年代,使这千年古桥冤沉湖心。而如今垂虹桥遗址的恢复还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

我站在堤岸上,看见湖中有8孔残桥遗址,与原桥东端仍留在坡下的数孔遥相呼应,这江南景色,不由使人浮想联翩。垂虹桥有“江南第一名桥”之誉,如果能再现于太湖之滨,古运河之畔,再建历史名人咏“垂虹”碑廊,这里必然会成为江南不可多得的胜景。

猜你喜欢
虹桥门票
我的专属门票
魔方小区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满足客运需求的虹桥枢纽空铁联运服务评价与优化
凤凰虹桥写生作品赏析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一张门票换来的金牌
柳工挖掘机助力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