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研究

2011-10-12 07:48刘超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学时外贸职业院校

刘超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00)

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研究

刘超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0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12所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研究。认为,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要以《纲要》为指导,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和体育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标准,以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职业岗位需要来构建课程组合。

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改革设想

当前,高等外贸职业院校在“以市场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建设目标指引下,体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课程,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质,也要呈现职业教育的一些特色。但目前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定位研究,大多数高等外贸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按照普通高校设置,甚至全盘移植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它的特色和要求体现不出来。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12所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为高等外贸职业院校推行素质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外贸专业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调研了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福建外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等1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外贸职业院校的体育负责人、教师和学生。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2.目前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1 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结构尚不完整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配合、组织。[1]高等外贸职业院校发展历史才二十几年,基本上都是从中专基础上升格而建的,起点很低,普遍存在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体育课程建设缓慢,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结构基本包括了理论课、普修课、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课。但作为职业院校,如果缺少了职业体育拓展课程的研究和设计,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不完善的,除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有对职业体育拓展课程的尝试外,其他院校都没有。

2.2 课程设置内容虽多,但缺乏针对性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方式。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都在10项以上,有的院校甚至达到20项。但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能够增强体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同时也希望从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一些未来职业需要方面的一些体育技能。而12所高等外贸职业院校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设置的运动项目很少或没有。除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了外贸体育课程以外,其他院校均没有设置与学生职业需要相关的体育课程。显然这样的课程安排不能够满足高等外贸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需要。

2.3 课时达不到要求,对理论课教学重视不够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理论部分的学时不得少于教学总时数的10%。[2]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体育课程开设年限上,75%的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开设两年(128-138学时)的体育课,25%开设一年半(96-100学时)。课程设置上都基本上保证了每学期18周(除新生入学第一学期14-15周外)、每周2学时、全学年72学时的课时量。因为三年级的时候,学生都面临实习和就业,一般都不开设体育课。在体育理论课时上,只有16.7%的高等外贸职业院校达到16学时,58.3%只达到8学时,还有25%的学校仅达到6学时。在12所学校中,以不同形式开设健康教育讲座、体育人文教育等内容只有5所。这些都与《纲要》的指导思想是极不相称的,因此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无法体现,学生的体质也得不到很大提高。

2.4 教材编写不合理,体现不出外贸高职的特点

3.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3.1 明确课程设置目标

外贸专业的特殊性是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培养目标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素质教育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首先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其次是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各种技能和能力,三是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的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也要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所以,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核心,重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实践”等教育要素,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基本理论、体育活动技能以及外贸交往技巧相联系的体育素质和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与外贸职业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外贸活动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创建良好的基础。

3.2 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结构主要有三种,即三维宏观课程结构、三段式中观课程结构、模块化微观课程结构。[3]其中模块化微观课程结构的内涵是将课程(群)作为模块,主要包括基础体育课程、特长体育课程、岗位体育课程三个部分。一年级安排基础体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最基础的体育内容;特长体育课程就是让学生集中一定的时间,系统的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把所选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体育特长进行锻炼;岗位体育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岗位体育可持续发展及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模块化微观课程结构的构建将是我们对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方案设计的理论来源。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方案的架构由三个模块组成,即基本体育模块、特长体育模块、岗位体育模块。基础体育模块主要包括最基础的体育内容;特长体育课程就是让学生集中一定的时间,系统的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把所选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体育特长进行锻炼,有球类、舞蹈、武术、田径、健美操等模块;岗位体育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岗位体育可持续发展及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模块涉及文员类、营销类、业务类、服务类等岗位体育课程(表1)。

3.3 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外贸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校时就确定了专业方向。由于所学专业不同,各专业性质的差异性形成了对学生体能、技能,甚至在性别上的不同要求。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体育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较强的未来岗位适应能力。而且,体育教师要讲明所学专业对体育课的具体要求,以及要达到的标准,使学生明确方向,有目的地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分析体育运动与职业岗位(群)特点的关系,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未来所从事工作的适应能力。

因此,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就要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较强的未来岗位适应能力。这样,学生的体质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表2)。

表2 高等外贸职业院校岗位体育模块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

3.4 适当延长体育课程修业年限

体育的功能不但能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身体和心理基础。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高等外贸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适当延长体育课程修业年限。针对目前大部分高等外贸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开设二年,三年级不安排体育课的情况。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采用体育俱乐部式的学习形式,对三年级学生开设体育任选课程,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修学时间和学分。

如表3,考虑到高等外贸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体育课一般都开设二年的情况,我们设计将基础体育模块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除去新生报到和军训,实际安排28学时;特长体育模块课程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为72学时;岗位体育模块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为36学时。体育课程总学时为136学时,具体开设将视各校情况而定。

表3 高等外贸职业院校“模块式”体育课程设置构想方案学时分配

3.5 建立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是指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实施个性化评价。而结果性评价主要看成绩等客观因素。过程性评价要求对每一名学生进行体检和身体素质测验,以此为基础建立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并为其制定运动处方,然后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动态的监测,不断地调整运动计划,最后在每学期根据每名学生的提高幅度和教学中具体的行为态度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看态度、努力程度、提高幅度等主观因素。结果性评价客观、准确,较易操作,过程评价具体、公正,操作时工作量较大。

我们认为,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一是要简化考试的内容,同类测试要避免;二是要简化评分的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三是测量方法要讲求实效和灵活。

[1]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8.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6.

[3]王玉扩,李曙刚,赵华恩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体育课程结构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7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of PE Curriculum in Higher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Chao
(Anhui Insti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 Anhui 231100,China))

The paper research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 curriculum in twelve higher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s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PE curriculum in higher foreign trade colleg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Outline",to structure students'complete knowledge systems,and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and the professional post.combining with their ow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E teachers strength and based on the goals of cultivating various professional talents.

higher foreign trade college;PE curriculum;current situation;reform

G712.3

A

1672-0547(2011)01-0120-03

2010-12-23

刘超(1975-),男,安徽宿松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课题《我国商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编号:2009XM19)成果。

目前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教材使用情况比较复杂,主要以统编和自编为主。尽管此类教材的编写结合了国家和地方特点,也兼顾了外贸专业的特点选编了一些运动项目,但还是缺少了一些职业拓展技能的课程内容,况且各个外贸职业院校选用的教材都不尽相同,已不适应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体育教学的需要。教材当中也缺少了预防职业病和提高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内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达到。

猜你喜欢
学时外贸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