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度浙江经济分析报告(下)

2011-10-14 02:33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浙江经济建设

文/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2010-2011年度浙江经济分析报告(下)

文/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2011年经济工作不仅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更要为整个“十二五”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浙江经济工作的重点不仅要保持当年经济平稳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要为整个“十二五”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浙江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再创竞争优势,才能使浙江经济继续位居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队。为此,对2011年浙江经济工作重点和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改善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全国历届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评比结果中,浙江一直居于全国首位。浙江的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广东,居于全国第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但是,多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很少被政策的“阳光普照”:紧缩政策最先涉及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扩张政策最后惠及的才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面对2011年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环境,浙江需要高度关注国家为防止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多种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叠加效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一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审批、用地、财政、金融、人才、技术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二是贯彻落实“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等各个领域。三是鼓励民营企业继续进行制度、组织创新特别是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完善依靠市场力量的内生动力机制。四是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商务、决策咨询机构。

(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浙江已经确定的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突出重点,主攻研发、设计、产业化、推广应用等环节,衔接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统筹安排省级各部门现有产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加大资源整合和部门合作力度。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效应的评估,引导财政性资金向使用效率高的政府部门集中,逐步削减使用效率低的政府部门支配额度,使之形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合力。

(三)高水平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战略性大平台。对已确定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新型城市化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的要求,继续给予优先安排土地指标和提供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确保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浙江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承接大项目的战略性大平台。同时,借鉴江苏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江西吉安(深圳)产业园的作法,利用众多浙商在中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发展的机会,争取国家配套建设用地指标等支持,在浙江设立合作示范区,在省外建立产业园。

(四)大力推动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浙江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海岸线长,港口和岛屿众多,滩涂面积大。要紧紧抓住浙江已被国家列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的机遇,全面启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11年可以规划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舟山新区)为重点,围绕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岛型花园城市的目标,积极推进科学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寻求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加快发展。

(五)推进强县经济向都市圈经济发展转变,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步伐。在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县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中心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强弱,不再取决于单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而是以一个或多个大中城市为核心所形成的都市圈经济实力。由于县域经济存在生产要素集聚效应的不足,难以有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为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浙江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力度,促进强县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变。这是浙江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

(六)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浙江城乡关系比较协调,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多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2.4︰1的水平,并没有缩小;在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品供给方面,城乡差距更大。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和一体化发展,任务远未完成。为此,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二要走“小县大城”的发展之路,加强对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的规划建设。三要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七)集聚和培育科技、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今后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将由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力所决定。因此,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对浙江高等教育的支持,努力提升浙江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培养与引进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增强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继续引进和集聚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完善中试、检测、技术咨询和推广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政企金”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八)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浙江经济发展已进入人均GDP7000美元的阶段。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国际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相比,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一是劳动者所得在GDP中的比重过低;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落后;三是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差距过大。为此,浙江不仅要进一步努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问题,更要大力加强包括养老、疾病、失业、工伤事故在内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性、规范性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所得在GDP中的比重;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缩小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重视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尽快扭转广大群众普遍不满的食品、医疗、药品市场的混乱无序局面。

(九)创新内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新的发展阶段,浙江需要进一步创新内外贸发展方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融合发展并以无形市场引领有形市场发展。推广海宁“好立方”等新型商业模式,有效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鼓励浙江企业与境内外批发商、经销商开展贸易,减少中间贸易环节;充分利用境内外浙商的人脉资源优势,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浙江产品贸易展示中心,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空间。继续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引导企业“抱团”到境外或中西部开办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和生产基地;加快完善贸易政策体系,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推动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等。

(十)鼓励地方金融创新,不断拓展民间投资渠道。近年来,在传统制造业面临多重因素挤压、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情况下,浙江民间相当一部分资金从制造业抽离成为游资,亟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应该看到,地方金融创新对于下一阶段浙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需要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金融市场,引导民间资金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猜你喜欢
浙江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