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教师身体成分测试与评价

2011-10-24 11:46顾慧亚裘琴儿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年龄段隐性高校教师

顾慧亚,裘琴儿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逐渐增加,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科研和教研项目。因此,不少教师出现失眠、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健康状况急剧下降,“亚健康”状况逐年上升。身体成分反映了人体体内脂肪、蛋白质、无机盐与水分等主要组成成分的比率,只有各成分之间以合理的比例存在,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1],所以身体成分的测量和评价成了医生和体质专家评价健康的主要依据之一。

本文利用INBODY 3.0身体成分分析仪测试浙江省高校教师不同年龄组的身体成分,包括体重、BMI、PBF、WHR、细胞内外液、蛋白质、无机盐、体脂、水分,分析不同年龄组教师的身体成分特征,提出改善身体成分的建议,推进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教师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高校教师,包括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浙江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纺织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和浙江海洋学院的教师,其中男教师437人,女教师484人,年龄在20—59岁之间,按每10岁划为一个年龄段,共分为4个年龄段。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方法。身高用身高测量仪进行测试,测试者赤脚,背靠身高测量仪,脚跟并拢,脚后跟、臀、肩、头呈一直线,水平测量。

采用“Bios pace”身体成分分析仪(韩国,INBODY3.0型)测试身体成分,该仪器利用高精度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技术,采用八电极法测定身体成份。所有测试者在8:00—16:00之间进行测试,要求测试者赤脚、着轻便服装进行测试,测试时用生理电解质擦拭双手和双脚。测试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

1.2.2 测试时间。杭州高校教师、浙江海洋学院教师2011年4、5月份分别到宁波大学参加教研交流活动,在活动期间组织教师到体育学院进行测试,测试人数98人,其中男教师47人,女教师51人 。

绍兴文理学院的教师委托该学院组织教师集中测试,测试时间在2011年4月份,测试人数257人,其中男教师132人,女教师125人。

组织宁波高校教师到宁波大学体育学院进行测试,测试时间在2011年4~5月份,测试人数为566人,其中男教师258人,女教师308人。

1.2.3 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检索身体成分的相关文献资料。

1.2.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均数与标准差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龄段身体成分分析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进食动物性食物的增加,体力活动不断减少和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超重和肥胖人口迅速增加。肥胖是一种慢性病,严重地影响人的健康和身体素质,同时又和许多慢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和超重、肥胖有密切的关系[2]。PBF指的是身体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按照体脂百分比(PBF)标准,男性正常体脂百分比为13.0%~16.9%,女性正常体脂百分比为20.0%~23.9%,男性超重体脂百分比为20.0%~24.9%,女性超重体脂百分比为27.0%~29.9%,男性肥胖体脂百分比为大于25%,女性肥胖体脂百分比为大于30%[3]。研究发现:男、女教师的PBF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教师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的增加比例逐渐上升,从图1、图2可以得出50~59岁年龄组教师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男教师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为36.37%和6.48%,女教师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为38.69%和8.29%,在任一年龄段女性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高于男性。分析发现: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教学科研任务重,平时静坐的习惯很明显,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不乐观。男教师缺乏锻炼、应酬、抽烟喝酒都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原因。相对于男教师,女教师参与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更少,而且大部分女教师并不喜欢体育锻炼,再加之女教师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造成长期的紧张和抑郁也成为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是控制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尽量使身体处于动态之中[4],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做家务、散步等这些一般的体力活动既能增加能量消耗,又有助于减少脂肪在体内的积聚,降低体脂百分比。其次,教师应合理利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制定合理有效的锻炼计划,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并保持终身,合理安排膳食,尽量避免静态的生活方式[5]。

图1 男女教师超重率一览表

图2 男女教师肥胖率一览表

(WHR)是指腰围与臀围测量值的比例,主要反映腰部与臀部脂肪分布的情况,也是身体成分评价中常用的简易指标。腰臀比正常值男性为0.85~0.90,女性为0.75~0.80。我国多数专家认为,腰围与臀围之间的比率(WHR)约为0.72是最合适的,这个数值不仅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也使得身体的负担减到最小[6]。向心性肥胖也称之为中心型肥胖,指的是患者体内脂肪沉积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7]。结果显示,男女教师的 WHR值随着年龄的增大明显增加,各个年龄段WHR的值都没有达到0.72这个标准值。每个年龄段教师的WHR都有超出正常的范围值,存有向心性肥胖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WHR的超标的值越大、人数越多。从图3可知,女教师的向心性肥胖发生率高于男教师,40~49岁年龄组向心性肥胖发生率明显上升,存有性别差异。相关资料显示:腰围大于臀围的向心性肥胖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其并发动脉硬化、脑猝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约是全身匀称性肥胖者的2~3倍,且腰围越粗,危险性越高[7]。因此,对于向心性肥胖,各个年龄组的教师都要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多吃鱼类食物、水果和蔬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选择太极拳、步行、游泳等项目,并长期坚持下去。

图3 男女教师向心性肥胖发生率一览表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以相对于身高的体重,来衡量体重是否超重的常用指标。计算公式如下:BMI=体重(kg)/身高2(㎡)。根据 WHO标准,BMI正常值范围为18.5~25,亚洲人理想的BMI值范围在18.5~23之间[8];当BMI≤23.9,体脂率男>20%、女>28%的人为隐性肥胖[9]。隐性肥胖的人群脂肪含量超标,且脂肪多堆积在肝、胰、胃、肠道等内脏的周围和内部,也就是内脏脂肪含量较高。隐性肥胖成为健康的最可怕杀手,一是因为从外表看不出来,容易被人们忽视,二是因为脂肪多堆积在内脏,容易损伤内脏功能,最常见的就是脂肪肝,并且当大量内脏脂肪无处堆积时,就会进入血液,引发高血压、高血脂,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10]。测试结果显示:男、女教师的身高随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体重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男、女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BMI值逐步增大,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存有隐性肥胖人群,女教师隐性肥胖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表现明显,男女教师在50~59岁年龄组隐性肥胖的发生率最高,分别达到13.27%和33.16%,30~39岁年龄组之后隐性肥胖的发生率开始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教师隐性肥胖的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教师,这与女教师成家后对家庭关注度过高而疏于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女性自身的生理生化特点也是女教师隐性肥胖发生率较高的原因[11]。既然导致隐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内脏脂肪的堆积,那么就要减掉内脏脂肪,要减掉内脏脂肪,最主要的是要多运动。相关资料显示:一般的运动可以使内脏脂肪停止堆积;大量的运动可以将已经存在的内脏脂肪消除掉,运动越多,内脏脂肪的减少量就越多;反之,如果长期不运动,就有可能以每年增加2公斤体重的速度堆积这种危险的脂肪[10]。所以教师想要远离隐性肥胖,就要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可以选择快走、慢跑、爬山、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掉内脏脂肪的效果。

图4 男女教师隐性肥胖发生率一览表

表1 浙江省高校男教师不同年龄段体成分统计表

表2 浙江省高校女教师不同年龄段体成分统计表

2.2 不同年龄段机体组织分析

人体成分主要由水、蛋白质、无机盐与脂肪等化学物质组成,这些成分在人体中存有性别和个体差异,但大致比例为55∶20∶5∶20[11]。蛋白质和水是组成上、下肢、躯干骨骼肌及平滑肌的主要成分;无机盐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脂肪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健康人群的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比例接近2∶1。研究结果显示:各年龄组教师的细胞内、外液比例达到人体的基本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内外液、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逐渐增大,各指标与不同年龄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除体脂肪外,细胞内液、外液、无机盐、蛋白质4大指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表3 浙江省高校男教师不同年龄段机体组织统计表

表4 浙江省高校女教师不同年龄段机体组织统计表

2.3 不同年龄段局部水分分析

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水分组成,水分占75%左右,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从表5、表6显示高校教师身体局部肢体水分的含量,男性和女教师的左右上肢、左右下肢、躯干的水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肢右侧的水分含量高于左侧的水分含量,并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肢左右侧水分比较均衡,而女教师下肢左右侧水分具有差异性(P<0.05)。结合表1、表2得出,高校教师随着体重增长,水分含量、PBF、WHR、BMI的也逐步增长,说明中年以后的身体肥胖和增重,是以脂肪的增加为主,并以腰腹部为主要集合区。

体内的水分大部分存在肌肉中,水分的分布能间接反映肌肉的运动状况,高校教师上肢右侧的水分含量高于左侧的水分含量,这表明右侧的力量比左侧的力量大,这可能是高校教师经常性使用右侧上肢有关,导致上肢左右侧水分的不对称。表7、表8经配对t体检研究高校教师左右上下肢水分对称性,发现上肢左右对称性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下肢左右的对称性差异相对不大。因此,在平时生活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双手用力的平衡,增加上下肢力量类项目的锻炼。

表5 浙江省高校男教师不同年龄段局部水分统计表

表6 浙江省高校女教师不同年龄段局部水分统计表

表7 浙江省高校男教师不同年龄段局部水分对称性比较表

表8 浙江省高校女教师不同年龄段局部水分对称性比较表

3 结 论

3.1 高校教师的身体成分中PBF、WHR、BMI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年龄组教师的身高、体重、PBF、WHR、BMI各项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教师的超重率、肥胖率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向心性肥胖、隐性肥胖的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教师;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和隐性肥胖的发生率存有性别差异。

3.2 高校教师的细胞内外液、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各指标与不同年龄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3.3 高校教师的左右上肢、左右下肢、躯干的水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肢右侧的水分含量高于左侧的水分含量,并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肢左右侧水分分布均衡,女教师下肢左右侧水分含量具有差异性(P<0.05)。高校教师上肢左右对称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肢左右对称性差异不大。

[1] 杨静宜.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质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质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10.

[3] 沈剑威,阮伯仁.体适能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 狄玉峰,李艳平,赵斌,等.北京市城区不同体质量人群能量消耗和体力活动水平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

[5] 栗华,张建新,等.河北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与体育锻炼及运动方式关系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08(2):229-230.

[6] http://www.5ifit.com/viewnews-89422-i mp-2.

[7] http://baike.baidu.co m/view/1319307.ht m.

[8] 裘琴儿,李建设.女性知识分子体成分与骨密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5):71-74.

[9] 日本肥满学会肥满症诊疗のてびき编辑委员会.肥满症诊疗、治、指导のてびき[M].东京:医齿出版,1993.

[10] http://www.chinadaily.co m.cn/micro-reading/dzh/2011-05-06/content_2531901.ht ml.

[11] 王悦,白真.宁波大学教职工中隐性肥胖者体成分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22(9):445-448.

猜你喜欢
年龄段隐性高校教师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