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1-10-24 09:23李芳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指标体系

◆李芳玲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李芳玲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为了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质量,构建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遵循科学性、导向性、职业性、层次性和可实施性原则,一级指标由实习实训条件、内容、师资和效果四个方面组成,下面设了14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清晰地勾勒出了制约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为教师指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技能学习的方法。

质量 评价 原则 指标 构建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已经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换到了实训场所教学,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转化到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因此,评价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点也应该从“应知”转化到“应会”上,具体考察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那么构建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属于办学规范的范畴,用于衡量该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状况。它既不是一个完全量化的指标,又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宏观指导,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构建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具体要求不能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实习实训教学实践中。每项指标的内涵界定要明确,各指标的表述清晰,既不相互重复又不相互矛盾,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可以达到具体要求。由于影响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是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评价,因此,在确定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要素时,尽量排除人为因素,采取点面结合方法,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对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只有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的实习实训质量指标体系,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实习实训质量。

2.导向性原则

构建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向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培养目标发展,着重学生专业技能养成;另一方面是要指导教师按照指标体系中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的方向性,使其发挥导向功能。比如,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那么,我们的指标体系中必须包含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指标体系会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

3.职业性原则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也是企业需要的人。那么,教学中必须确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必然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对于有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进行要求与评价。

4.层次性原则

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个指标组合而成的整体,必须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性原则要求在构建该指标体系时,从质量评价的目的出发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同时考虑每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进而确定该指标所处的层次。这样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5.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是指构建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能够测量,在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后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那么,首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来源于教学实践,切实可行,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的子项目数量适当,既能够体现核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又能够有利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最后,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化或呈等级制,便于实施。

二、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

?

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习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硬件设备和外部环境等,确定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影响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实习实训的条件、实习实训的内容、实习实训师资,而从质量评价的角度还应该考虑实习实训的效果。由此得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由实习实训的条件、内容、师资、和效果四个方面组成,再从影响各个一级指标的制约因素设立二级甚至三级评价指标。在本指标体系中,共有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29个,根据各项指标在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了其权重。具体指标体系如上图所示。

下面对各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实习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是指学生实习实训所需的校内外的实训场地、设备和支持实习实训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学生的随堂实训和课程设计都需要校内的实训室,要求实训室中的设备满足基本的实训要求,否则校内实训会变成“纸上谈兵”,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顶岗实习则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支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岗位顶岗锻炼。而实习实训教学文件这个二级指标又分别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和实习计划三个三级指标来描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实践的课程均要求有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要提前制订好课程设计指导书;每次实习前要制订严格的实习计划。这些都是实习实训得以实施的最基本的软硬件条件保障。

2.实习实训内容

实习实训内容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随堂实训、课程设计和顶岗实习三种形式来完成实习实训内容。在这三种过程中都不仅要重视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切合度,而且还要注重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在考核这三个二级指标的质量时,还要考虑它本身的制约因素,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随堂实训

随堂实训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在理论课之后进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方式。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会有15门左右课程需要进行随堂实训,那么对于随堂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就更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对每门课程每一节随堂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我们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实训前准备、实训过程、实训结果以及实训报告五个方面综合评价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根据这五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来衡量学生随堂实训质量。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组织的另一种形式,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学完之后,利用一周的时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团队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绝不能只看学生最后的设计报告,它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课程设计整体质量,而要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完成水平、团队协作精神、学习和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总结汇报六个方面综合评价。从涉及到的三级指标来看,课程设计实训环节不仅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提高。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即毕业实习,是对学生两年多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综合检验,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毕业后直接顶岗工作打下基础。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走入企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和学习。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要与企业指导老师、管理人员等经常联系,共同从学生的出勤情况、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实习报告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实习实训师资

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实训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教师的基本素质、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态度都会影响实习实训的质量。经过调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较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并且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要好。因此,对于实习实训师资我们分别从教师基本素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来评价,又进一步分析制约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有四个:学历、学位、职称和科研水平;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是否是双师素质、是否经过挂职锻炼、是否承担过大赛的指导老师以及实践教学组织能力。

4.实习实训效果

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是最直接的质量评价指标。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必须考虑学生能否对口就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参加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以及企业的满意度等硬性指标。实习实训质量的好坏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主要看企业是否认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因此,课题组在设计实习实训效果的二级指标时,在学生对口就业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获奖率、企业满意度和学生自我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多角度考核。

综上所述,本指标体系清晰地勾勒出了制约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充分体现质量实现的过程性、动态性和多面性。同时,此指标体系为教师指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提高实习实训质量的具体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技能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1]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9-62 .

[2]张晓峰.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J].科教文汇,2008,(9):43.

[3]张鸣等.基于ISO9000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64 -167.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指标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