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1-10-26 06:19杨艳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制约农业机械机械化

杨艳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杨艳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但我国机械化程度较低,面临许多的问题,下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方案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tatus; issue; scheme

表1 我国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年底数)

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将大批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放出的劳动力可以进行研究调查,也可以从事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以此来促进农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发展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原材料和劳动力,积累更多资金,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更快的向前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为我国农业高效、高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业机械化把工业、自然科学等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中,这样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一、农业机械化的定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在农业生产中以机器为主体的生产力替代以手工农具为主体的生产力系统的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也是运用先进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农业机械化也可以说是用机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例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运输等各项生产过程,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

二、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一)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有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改变。1949-1999年期间,我国小麦跨区机械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麦主产区基本上实现了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这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的一个里程碑。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械化也逐渐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等全面发展。以表具体说明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见表1。

根据上表表明,我国农业机械拥有量是逐年增加的,这也说明我国农业机械化也是逐步上升的水平。但是根据2006年国际统计年鉴,2006年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各国如下:中国11.2台,日本434.6台,韩国146.2台,俄罗斯联邦3.6台,英国82. 1台;2006年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收割机使用量各国如下:中国3.1台,日本220.6台,韩国53.4台,俄罗斯联邦1.0台,英国7.7台。所以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是较低。

(二)制约农业机械发展的因素

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因素如下:

1、家庭经营规模小

2006年国际统计年鉴上说明我国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为0.3公顷,所以根据这个可以推测出我国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家庭耕地面积在0.9至1.5公顷。在每个家庭这样少的土地空间内是很难运用大型机械进行播种、收割的,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农民收入偏低、增长速度缓慢

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农民的收入还是不能够支付农机养护使用、农机维护等方面支出,并且购买农机的费用也很高。这样就使大多数农民不具有购买农机的能力。

3、农民文化水平低

目前,大多数农民学历只是中小学生,只有少数是高中生,大学生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样的教育水平使大多数农民都意识不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4、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先进的技术都是引进国外先进国家,这样从某一方面来说,发达国家具有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有关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法律体系、政策等都不够完善,农业扶持与农民补贴等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为我国“三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条件。因此国家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完善政策体系与法律体系。

二、解决方案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比较低的现状和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我结合前人的探索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千方百计引入人才,大力促进农机技术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都要靠人才和科学技术。例如大多数农场虽然引进了先进的农机设备,但是由于很少有人弄够读懂原文说明书和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农机设备,使引用的设备大多数都停放在仓库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引入人才和农机技术的进步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以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条件。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通过扶持农村合作社、农业服务企业等推进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

(三)对农业机械化进行结构性调整。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二是小型农机设备多,大中型农机设备少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对于农业机械化进行调整,既是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加强文化普及教育和宣传有关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知识。文化的普及,让中国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为宣传农业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的普及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让农民更加接受和了解农业机械化。

(五)政策建议。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减免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等方式,激励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有能力购买农机设备,从而促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林善浪,张国.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1)

[2]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垦经济体制改革无发展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2009(1)

With the wide u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rural economy.But the low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faces many problems, below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pecific solutions.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1.047

杨艳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北区第四学生公寓209室。

猜你喜欢
制约农业机械机械化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2020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