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以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为例

2011-11-06 06:30牟玉梅吕艳玲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校级体育竞赛文化节

牟玉梅 吕艳玲 王 步 洪 平

(1.三江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12;2.南京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

性别视角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以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为例

牟玉梅1吕艳玲2王 步1洪 平1

(1.三江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12;2.南京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性别的角度研究江苏省首家民办普通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结果显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女生满意度相对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虽有较完善的三级管理体制,但学生的体育竞赛、文化节和社团的参与率偏低,女生参与率相对男生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需加强,女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不亚于男生,体育习惯却明显差于男生。

性别;校园体育文化;物质文化;视角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对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三江学院的在校学生。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图书馆、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南京书城查找有关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社会性别等的专著、期刊、研究报告、硕士和博士论文,获得相关的文献资料。

2.2 访谈法

通过直接面访和访谈提纲的形式,对主管体育副校长、学工部领导和18个院系学生会主席或体育部长及部分学生进行了访问,获取第一手资料。

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问卷设计的需求和论文研究需要,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1500份,有效问卷1424份,有效回收率95%。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R=0.85,信度为80%。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进行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开展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物态形式。因此,应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学生人数和性别等科学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3.1.1 体育场地设施调查结果与分析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保障。学校内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或制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本校共有三个校区:本部、南校区和花神校区。体育场地设施室内、室外总面积为49067.94m2,生均面积为室内0.87m2,室外2.01m2。可见,本校室内场地能够满足基本要求,而室外场地远远不足;篮球场相对充足,而羽毛球、乒乓球场相对缺乏;无网球场、游泳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

从对学校体育场馆、场地、器材的满意度看(表2、表3),学生认为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男、女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满意度相对低。这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布局和男、女生对体育项目的偏爱有关。访谈发现,男生除喜爱篮球、足球外,同女生一样也爱好羽毛球和乒乓球,在羽毛球、乒乓球场地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度。3.1.2 体育宣传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体育场馆满意度分析结果

表2 场地、器材满意度分析结果

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体,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意识和精神教育,对促进学生体育精神、体育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建筑、雕塑的表现形态,广播、宣传栏等蕴含的丰富内容是体育文化的凝聚和展示,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育作用。本校体育宣传部门是校、校学生会、各院系和体育部宣传部,宣传媒介主要是宣传栏、广播站、网络与横幅,无体育雕塑。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除风景园林学院、电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外,各院系都有良好的宣传机构支持。客观条件限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风景园林学院因刚成立不久,还未成立宣传机构。各院系均认为其宣传效果很好或一般,并已考虑男、女学生的不同需求,除土木工程学院男女生比例极度失调而放弃外。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表3),说明各部门虽尽己所能,对学生的影响却不尽人意。

表3 体育宣传结果

3.2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要获得健康、高效的发展,使其规范、科学、充满生气活力,完善的、科学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规章制度是其强有力的保证。本文主要从体育管理制度、体育竞赛或文化节和体育社团三方面对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分析。

3.2.1 体育管理制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校的体育管理体制为主管体育副校长到体育部、学工部、团委再到各院系的三级管理。其中体育部和学工部、团委分设一位副校长负责。本校体育工作分体育教学和群体两大类,体育教学由体育部负责,教务处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群体工作由体育部、学工部、团委共同承担,体育部主要负责大型的校级体育活动,如春季太极拳比赛、秋季运动会和冬季长跑活动,学工部和团委负责校级单项体育竞赛、体育文化节和体育社团。

3.2.2 体育竞赛或文化节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访谈,本校每年定期举办校级、院级体育文化节与体育竞赛,承办单位是各个院系和体育部,主办机构是体育运动委员会。院系承办校级比赛需递交竞赛方案,由团委下设的体育中心评比,确定承办单位。校级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传统,主要包括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体育活动、和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四大联赛,及春季太极拳比赛、秋季运动会和冬季长跑活动,同时鼓励各院系每年申报、承办特色校级体育活动以配合学校传统项目。院系各院系体育竞赛发展非常不平衡:近一半的院系仅参加校级比赛,没有定期主办院系的体育竞赛或文化节;其余的院系会定期主办一些院系的体育竞赛或文化节,但偶然性很大,形成传统的院系不多。多数院系认为在规划每年的体育活动时,已考虑到了男、女生平衡发展的需求,院系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现象。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校级、院级体育竞赛和体育文化节的开展情况比较了解,说明学校通过体育竞赛和文化节创造的氛围比较浓厚;在满足男、女生需求方面,稍显不足,尤其是体育文化节,认为有考虑的仅占39.3%;参加体育竞赛或文化节的学生比例少,经常参加的仅占21.3%,且男、女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相对参与率低。

3.2.3 体育社团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校社团作为团中央示范点,现有80个,20个为校级。校级体育社团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街舞、女子健身和棋牌,每个社团人数不等,平均约四五十人,女生主要集中在女子健身、乒乓球和羽毛球三项。社团的开设需要学生提出申请,有体育中心负责审批和管理,有社团联合会进行监督和质量评比。每个社团会费不等,有的10元,30元,有的120元,会费由学生会财务处管理。院级社团有各院系负责管理。社团教学之外,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活动提高社团质量和影响力。

社团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可是也发现多数同学不了解体育社团,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不多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表4):仅有26.9%的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且男、女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女生相对参与率低。男、女生都认为不了解、没有时间和没有适合自己是其未参加体育社团的原因;女生更注重兴趣和会费,男生更注重教学质量;其中“不感兴趣”这一原因所占比例最高,为51.6%,说明培养学生兴趣很重要。从学生喜爱项目看,每个项目男、女生之间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偏爱篮球、足球,女生偏爱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和形体等,其中乒乓球和羽毛球男、女生选择频数都比较高。

表4 参加体育社团情况的分析结果

3.3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趋同性群体心理、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行为方式等,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塑造的主要内容。可见,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3.1 体育观念调查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表5),男、女生都已形成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且基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是否有助于培养个性”方面,女生相对认同度高。这说明男、女生具有良好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基础,应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改善体育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

3.3.2 体育习惯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体育习惯明显优于女生,他们在课外体育锻炼投入时间、锻炼次数,自觉锻炼、阅读报刊、观看体育节目,及体育消费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每次30min以上的学生占62.9%,每周3次以上的学生占23.9%,说明体育人口比例少。能够经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为40.9%,还有大比例的学生未形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应在现有管理体制、场地、设施基础上,引导更多的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体育消费情况普遍处于低水平,这与学生目前没有经济来源,主要锻炼场所是在校内,而校内体育场所除上课时间外免费开放有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女生满意度相对低

学校室内场地基本满足需求,室外场地远远不足。其中篮球场相对充足,羽毛球、乒乓球场地相对缺乏,无网球场和游泳池,女生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相对低。应该根据男、女生的喜好大力开发室外场地,尤其是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体育宣传媒介主要是宣传栏、广播站、网络、条幅,无体育雕塑。宣传内容单一,宣传媒介形同虚设,宣传方式较传统,宣传效果不理想,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度有限。应加大宣传力度,另应开发新颖的吸引人的宣传方式。

4.2 学生的体育竞赛、文化节和社团的参与率仍然偏低,女生参与率相对男生低

在体育社团项目中,男生偏爱篮球、足球,女生偏爱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和形体等,其中乒乓球和羽毛球男、女生选择频数都比较高。应加强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依男、女生的不同需求设立项目、调整会费,项目可分初、中、高级班。应鼓励各院系或班级举办体育竞赛、文化节和成立体育社团,将群体活动的开展好坏作为各院系的考核指标之一,提高参与率。

4.3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需加强,女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不亚于男生,体育习惯却明显差于男生

男、女生都已形成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但是大比例的学生未形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体育人口比例少,每次30min以上的学生占62.9%,每周3次以上的学生占23.9%,能够经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为40.9%。男生的体育习惯明显优于女生,他们在课外体育锻炼投入时间、锻炼次数,自觉锻炼、阅读报刊、观看体育节目,及体育消费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1]郭成.校园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11-13.

[2]袁明莲,王志杰.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最具人文意义的体育精神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9):361.

[3]尹干闽.福州大学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mpus Sports in Gender Prospect——Taking the first private university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Mou Yumei1,Lv Yanling2,Wang Bu1,Hong Ping1
(1.Department of Sports,Sanjiang College,Nanjing,210012,Jingsu,China; 2.P.E.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03,Jiangsu,China)

The papermade a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mpus sportsof Jiangsu Province the firstprivate university in gender by information,interview,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The results:thematerial cultural development can’tmeet the demand for student,girls’satisfaction is relatively low;the institutional culture system isa better three levelsofmanagement system,but the students’athletic,cultural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low and girls’participation is relatively low;themental culture to the boysand girlsneeds to strengthen,girls’sportsvalue isbetter than boys’in sports,but the habits isworse than the boys’.

gender;university compus sports culture;Mann-Whitney U test;chi-square test

G80-05

A

1672-1365(2011)01-0018-03

2010-06-29;

2010-08-16

牟玉梅(198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及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校级体育竞赛文化节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论学校体育竞赛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让教师爱上校级公开课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