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十二五”建智慧校园

2011-11-09 13:42石莹刘革平张为群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7期
关键词:十二五西南校园

文/石莹 刘革平 张为群

西南大学“十二五”建智慧校园

文/石莹1刘革平1张为群2

西南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十一五”的全面推进、夯实基础,目前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在“十二五”期间,确定将一体化应用系统建设、核心资源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安全、便捷、环保、开放的智慧校园。

西南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十一五”的全面推进、夯实基础,目前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为谋划未来五年信息化工作,我校于2010年上半年就启动了《西南大学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力图借助信息化来提高质量、凸显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力促学校战略目标的达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信息化之路是西南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信息化的定位

重庆市作为惟一的中西部直辖市,肩负着成为西部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教育高地的重要使命。信息化平台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西南大学是重庆市的惟一两所211高校之一,决定其应该也必须率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西南大学教育现代化,为重庆市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重庆市人才强市的重要战略支撑。

西南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211高校,条件和经费仍然有限,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兼顾全局,准确判断西南大学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定位,决定今后五年数字校园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从实际出发。依据《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以统计调查中的335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为基础参照,重点分析和比较临近重庆市的湖南、湖北两省的985/211高校的数据,确定我校在信息化资金保障、硬件设施、资源建设及保障措施的差距,找准定位。

其次是突出重点。根据学校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总结,配合《西南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完善综合办学条件等一系列要求,确定将一体化应用系统建设、核心资源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于学校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总体目标。

第三是兼顾全局。重庆市对教育信息化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实施“数字校园”建设与评估工程。因此,西南大学必须紧紧围绕重庆市的建设目标,全面提升“数字校园”水平。西南大学“数字校园”必须充分考虑重庆市人才培养和建设教育高地的需要,着力推进普适教育和资源共建共享。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为指导,重庆市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为参照,以为学校决策管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和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校升位为主线,瞄准国内教育信息化一流大学,面向未来发展要求,解决“十一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信息化引领和促进教育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核心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建设安全、便捷、环保、开放的西南大学智慧校园。

西南大学将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严密的安全体系和规范的校园服务体系,保障数字校园的效益的最大发挥。

基本原则的和建设目标

基本原则

西南大学数字校园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坚持为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和科研现代化服务的原则;

2.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步推广,全面推进的原则;

3.坚持“以人为本”,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推动力,以用户为中心建设资源,注重实效的原则;

4. 坚持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为关键突破口,以发展跨部门的校级应用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支撑应用的原则 ;

5.坚持新技术探索研究,注重特色应用建设的原则。

建设目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提速、完善,建设高水平网络平台,完善IPv6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现高速优质有线网和无线网全覆盖,构建100G骨干的网络系统,逐步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云计算平台,实施虚拟服务器系统,完善有效服务不同学科的共享高性能计算环境;建设基础应用支撑平台,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广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信息门户和中心数据库;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构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开发整合校内各种资源的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建设覆盖学校所有领域的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建立提升管理效率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支撑学校核心战略发展;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建设信息化校园服务平台,完善虚拟社区功能,建立涉及各类服务项目的“一站式”服务申报、受理信息系统;建设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探索智能感知、识别控制等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严密的安全体系和规范的校园服务体系,保障数字校园的效益的最大发挥。

以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为重要保障举措。经过两个阶段的努力,将西南大学数字校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教育信息化高地,建立示范性智慧校园,支撑与推动学校整体战略发展。

“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

“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系统建设

建设以不同类型用户为中心的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打破传统以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管理思维,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

1.“以人为本”的综合应用系统

(1)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综合应用系统是以培养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涉及学生的入学、学习、生活、毕业全过程的各个应用系统,打破部门界限,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报考者、学生、校友”不同阶段身份过渡和转换,覆盖与学生相关的招生、就业、学生、教务、教学、网上学习、文化生活、保障、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与应用。

(2)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综合应用系统以教师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为线索,设计与开发以教师为中心的综合应用系统,全面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该系统整合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和科研信息平台,实现支持教师备课、行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支持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完成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定级、课时津贴发放等工作;同时也支持教师从事的各类科研活动。

将教师和学生综合应用系统有机衔接,实现数据共享,使教师和学生综合应用系统成为一个整体,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校园e生活。

2.重构管理流程,打造一体化应用

(1)财务管理一体化系统

建立在线支付系统,使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缴费业务,减轻财务工作人员对各项资金的核算工作量;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对关键流程中的活动和信息流进行重新审视和设计,从而达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加柔性的目的。实现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校园财务信息的标准化,使西南大学的财务会计流程与其他经济业务有机融合,实现财务业务协同运作、信息共享,实现系统化和一体化。

(2)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系统

建立涵盖资产配置、资产预算、资产采购、申报审批、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维护、资产条码盘点、资产查询、资产统计报告、资产分析等全过程管理,充分体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并能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账务处理、清产核资等系统挂接,实现资产变动申请、审批到财务入账的整个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

建立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实现档案目录数字化和档案内容数字化。文档一体化是将各职能部门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两项管理工作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相互衔接的流程进行组织与管理。电子文件从形成、流转、审批、交换、传递到整理、鉴定、移交、归档、保管和利用等整个生命周期活动,都通过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

3.用好沉淀数据,做好决策支持系统

“沉淀数据”是最有价值的宝藏,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信息系统真正价值的体现,拓展空间无可限量。

以“沉淀数据”的使用的终极目标建设共享数据库,保证各系统所使用的数据的权威性和一致性。以校级的信息标准规范保障全校各业务系统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从数据质量上提高全校基础数据的可获得度、可理解度、可信度和可用度。

一手抓“沉淀数据”价值的挖掘,一手抓共享数据库建设,两手都要硬。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取决于学校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沉淀数据”的使用主要取决于数据质量的高低以及应用模型是否合适。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以扩展“沉淀数据”的宽度,但两者没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只要有优质的数据就可以积极开展决策分析服务。

对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支持学校和部门(院系) 各级领导的决策活动,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分类的、个性化的数据服务。

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支撑学校战略规划的实现:

(1)教学决策:师资队伍配置与优化分析、教学效果分析。

(2)科研决策:科研队伍建设分析、科研经费规划分析。

(3)学生管理决策:生源计划调配分析、招生规模分析、学生结构分析、奖励制度合理性分析、贫困及助学状况分析、就业形式分析。

(4)财务和资产管理决策:学校收支财务分析、设备采购分析、设备管理及使用分析、设备投资收益分析。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推动力

建设“西南大学分布式异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整合学校各个单位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采用流媒体的先进技术对资源进行优化,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内容多样、准确检索和流畅播放,最终形成西南大学的优质多媒体资源,同时,与其他高校资源进行交换,扩展资源辐射范围,为重庆市教育高地作支撑,实现教学资源的“分散建设、分布存储、跨库检索、资源共享”。

该系统中还包括建设个性化数字资源服务系统,为每个教师提供操作简捷、功能完善的资源添加和修改界面;为全校教师提供资源存储空间,方便教师进行资源积累和管理;构建个人资源门户,支持优质资源筛选和共享。

在整合平台上,构建以用户驱动的个性化集成定制系统,提供以共享平台信息资源为主的资源,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及个性化的需求,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功能,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网络文化建设

紧紧抓住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媒体形式,如:社区、博客、播客、微博等,唱响红色主旋律。建设集资讯网、思政网、音乐网和视频网为一体的网站群,实现博客、播客、电台、点播和社区的全部功能,全面、均衡、可控、协调地发展各个子网站,达到真正的资源复合利用,以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延伸和扩展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既有娱乐性,又强化教育性。

(作者单位:1为西南大学信息中心,2为西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猜你喜欢
十二五西南校园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Country Driving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