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功能的探析——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例

2011-11-16 12:05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梁文珊
电影评介 2011年15期
关键词:哈利人物形象性格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梁文珊

电影中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功能的探析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梁文珊

音乐是电影中整体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的手段。音乐中音调的明暗、节奏的快慢、和声的轻重、配器的音色等都能直接地作用于观众的内心。虽然音乐并不能具象地表达电影中人物的外在特征,但是正由于音乐在语义功能上的抽象性,决定了音乐能够让观众脱离画面,在内心塑造出属于他们自我感悟到的更深层次的人物形象。

电影音乐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人物形象塑造

通常,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故事情节、画面内容、人物的行为和对白来实现。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随着它的不断发展,音乐在电影中已不再是纯粹的辅助功能,它除了可以达到音画同步为电影塑造画面与情感气氛外,同样可以深化甚至是塑造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电影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音乐可以塑造画面同样能借助有组织的乐音塑造人物的形象。相比于塑造画面,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更为复杂:画面的塑造相对以静为主,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则需要动静结合。一个人的形象包括外型特征与内在性格。人物的外型在电影画面中可以清晰地展现,但人物内在性格往往不能简单地通过几个镜头完整地表达。尤其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由于它的隐蔽性,很难从演员的表情及形体表演中细腻、完整地表现出来。相比电影画面对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功能,音乐则是直接作用于人们内心的艺术,它能够把人们内心世界的各种感受和情愫细腻准确地表达出来,能够从人物的情感世界里集中地刻画与概括人物形象最本质的东西。下文,笔者试图以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例,对在电影中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功能进行探析。

一、人物外形塑造

在电影当中,人物外在形象多侧重于人物的表情、精神、气质、职业特征等;内在形象则是指人物的性格、内心情感。两者关系相辅相成,外在形象通过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烘托来突出;内在形象则通过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来表现。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往往就能创造出形神兼备、立体化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外形是具体实在的,譬如:高矮肥瘦、长发短发、穿风衣还是衬衣等非常具体的外貌特征。而音乐则是抽象的艺术,它难以通过人的听觉实在地描述一个人的外形,因而音乐对于人物外形塑造的体现较少。而电影画面本身作为视觉艺术,通过镜头即可清晰地给观众呈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当然,倘若能够视听艺术相结合,音乐作为一种辅助的塑形手段,以具有相应特性的配乐为画面上呈现的人物形象加分,那固然能更深刻地塑造需要表达的人物外在形象。

影片《哈里波特与魔法石》中有视听结合塑造人物外形的具体表现:

1、影片中最典型的例子——哈利舅舅的外在形象。画面中,当拥有庞大身躯的舅舅凶狠地靠近哈利并正想责骂他的时候,大管奏出的强烈厚重音响突然响起。大管的音色仿佛是哈利舅舅沉重身躯的缩影。短暂却又极具象征性的音乐,既配合画面塑造了哈利舅舅庞大的典型身材,也塑造了哈利舅舅气势凌人讨厌的形象。

2、与此同时,当猫头鹰接二连三给哈利送信的时候,“海德薇”主题旋律以预示魔界即将有新一轮变化的灵动旋律出现,与代表舅舅厚重凶恶形象的音乐形成对比复调,交错出现。

3、影片中作曲家以铜管乐器独特的声响为海格塑造了鲜明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哈利舅舅与海格外形上的典型特征都是身材庞大,在音乐的设置上也都以厚重色彩为主,但是,哈利舅舅用的是大管音色,狡猾且有压迫感,而海格用的却是铜管乐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音质呈金属感,声音宏壮辽阔,这样,恰恰突出海格正义的形象。尽管是配器上微小的差别,也正体现出音乐在塑造形象上的细腻。

4、与塑造人物外形一样,音乐同样可以配合塑造动物的外在形态。在海格心爱的蝙蝠蛋破裂之前,音乐突然变得怪诞,仿佛预先告诉观众,马上要出现一个稀奇古怪又可爱的东西。木管组单簧管短暂的吐音、弦乐组配以大提琴跳音拨弦断奏,以同音反复跳跃的节奏进行,将蝙蝠小怪搞笑奇怪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性格塑造

电影音乐具有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人物性格是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角度,性格是人物形象中内在的东西,而音乐正是最适合表现具有不确定性的内在。通过音乐各种独具特色的本质要素进行组合,用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音乐本身可以是一种情感体现,不同的旋律、音调、配器等往往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譬如,歌唱性的旋律表现的是温文尔雅、善良的性格;律动性强烈节奏的旋律变现活泼开朗的性格;厚重的配器表现深沉、老气的性格;轻巧、灵动的音色表现古灵精怪的性格;爵士音调构成的旋律则表现了西部牛仔潇洒的性格等。

下面,列举两处《哈里波特与魔法石》中体现了音乐塑造人物性格的例子:

1、学生们进入魔法学校的第一天,需要通过魔法帽识别来分配学院,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试戴帽子时作曲家配以不同性格的音乐。第一个出场的是赫敏,音乐由带有“海德薇”主题动机的旋律开始,当魔法帽子表示合适的时候,旋律后半部分开始变奏,音乐变得活泼又带有紧张的情绪,恰恰表现了赫敏可爱的女生形象。当马尔福走向帽子时,音乐奏出大管主奏的旋律——沉重、阴暗。正好预示了马尔福是反面角色,同时也塑造出他狡猾的形象性格。轮到苏三出场,音乐顿时变为由弦乐奏出的抒情缓慢的旋律,表现了善良温柔的女性形象。此时笔锋一转,镜头转向了斯内普教授,音乐使影片气氛变得凝重,仿佛告诉观众他注定是一个会引发战争的人物。随后,小号加上提琴音色配以顿音节奏,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罗恩既滑稽可爱又胆小的性格。最后,单簧管、钢片琴和圆号的融合让音乐变得灵动、厚重,表现了哈利机灵、富有责任感的性格,为主人翁哈利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亮相。

2、当众人在森林里与伏地魔斗争时,费伦泽的出现伴随着圆号、小号奏出了英雄性的音乐;在影片结尾,当意外地得知奇洛邪恶的真面目时,双簧管奏出了阴森的旋律,以音乐解释了他扭曲的心理和恶毒的性格。

三、人物内心情感塑造

人物的内心情感是故事叙述中需要深层表现的一个方面。影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是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但是,在一些时候需要通过音乐塑造画面中人物所需变化的内心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虽然它所表达的思想不像视觉艺术,诸如绘画、摄影等那样具体明确,但它在对人物的情绪和情感方面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音乐最大的长处,是能够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以及塑造出动作语言无法表现的非语义性的情绪氛围。电影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亦有能说明音乐塑造人物内心情感的例子。按照影片由前往后的顺序,笔者一一列举:

1、影片开始不久之处,邓布利多教授将小婴儿哈利放于哈利舅舅的家门前,海格在一旁因为要与哈利分别而伤感。此时,配乐先是持续的“海德薇”主题旋律,当镜头特写海格从眼角流下伤心的泪水时,音乐顿时融入了两句格外忧伤的旋律,表现出离别时难过的心情。短短的两句旋律,将一个细小的镜头,一个微小的情节,表现得恰到好处,使观众也随之感伤。当邓布利多教授说出:“这不是真的告别!”,音乐又重新加入了明亮的元素,忧伤与希望的结合在音乐短暂的几小节中,通过配器、和声、旋律的改变,表达得淋漓尽致。

2、当哈利听完邓布利多教授语重心长的教导后,他离开了守候已久的镜子,充满活力地回到校园。此时,一只雪白的鸽子飞落在他的胳膊上。延续着带有忧伤的弦乐旋律,随着哈利的抬头,鸽子飞向蓝天,音乐立刻变得喜悦、充满光明与希望。短短的旋律明暗变化,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哈利由悲到喜的、由绝望到希望的心理转变过程。

3、影片中,哈利生日的晚上,狂风暴雨过后,亲戚们已熟睡,唯独哈利孤单地在地上用泥土画了个生日蛋糕,为自己庆祝生日。此时,双簧管奏出凄美的旋律,正好表达了哈利内心孤独和渴望,成功地塑造了整个画面孤独伤感的气氛。此后,影片也有一处在音乐上与之形成呼应:刚到魔法学校的那晚,哈利孤独地坐在窗前思考,此时,音乐由大提琴奏出与生日场景时一般凄美的旋律。不同的是,此时的音乐除了原有的凄美,还增添了一丝力量和希望,准确地描绘了哈利的欣喜、憧憬的心理。

4、在魔法学校,哈利第一次收到圣诞礼物时,由三角铁奏出叮叮咚咚的节日音乐,配以欢快的长笛奏出优美的旋律,充分表达了哈利惊喜、愉悦、感动的心情,与之前哈利生日场景时凄凉的音响行成强烈的对比。

5、在各种音乐语言中,旋律是描绘、传递人物内心世界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以音调起伏和旋律的流转直入人心地创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的形象”,唤起欣赏者思想和心理情绪上的共鸣。影片中,哈利第一次在魔镜前见到了自己的父母时,双簧管奏出优美旋律,幸福中带有哀愁,表达了他对父母单纯的思念,钢片琴奏出童谣般的音乐,则展现了孩童心灵纯洁的一面。

6、影片接近尾声时,赫敏在魔法棋战争胜利之后深情地鼓励哈利,告诉他:“友谊和勇气最重要。”此时,抒情感人的音乐响起,单簧管奏出连音式上下行级进的简单音调,配合着温柔的和弦分解织体式的弦乐,音乐充满深情与勇气。这时,配合哈利感恩的眼神,他内心的那份感动与期望跃然而出。三个神奇的小孩内心的勇敢及难能可贵的友谊显得弥足珍贵。

四、结语

音乐是电影中整体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的手段。音乐中音调的明暗、节奏的快慢、和声的轻重、配器的音色等都能直接地作用于观众的内心。虽然音乐并不能具象地表达电影中人物的外在特征,但是正由于音乐在语义功能上的抽象性,决定了音乐能够让观众脱离画面,在内心塑造出属于他们自我感悟到的更深层次的人物形象。

[1] 陈斌、程晋《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

[2]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

[3] 曾田力、雷伟《影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 王佳 《电影音乐艺术探微——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个案的分析》《电影文学》中“学术论坛”版面 2008年第四期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19

梁文珊,女,汉族,1986年3月生,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09届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哈利人物形象性格
读《哈利•波特》有感
猫的性格爪知道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好脏的哈利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像哈利那样隐身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