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茶研会优势 服务“杭为茶都”建设

2011-11-16 06:50周国富
茶博览 2011年4期
关键词:龙井茶茶业研究会

■周国富

发挥茶研会优势 服务“杭为茶都”建设

■周国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国富

探索建立全省茶文化研究会(11+1)会长联谊会这一新平台,目的是促进各地茶文化研究会的相互学习、协作交流,推动对茶文化研究会工作的深入研究、正确把握,提升各地茶文化研究会自身建设水平,更好发挥茶文化研究会的独特优势,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茶文化研究会(11+1)会长联谊会,由浙江省11个市的茶文化研究会加安徽省黄山市茶文化研究会组成,由各市轮流作东,半年一次,每次研讨一个主题。我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安徽黄山市茶研究会加入我省联谊会,杨立威会长亲自与会,感到十分高兴。黄山市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优名远,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今天,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率先承办。首次“11+1”会长联谊会,为起始之作,高调亮相。 有三个特点:一是准备充分,杭州市茶研会在虞荣仁会长的带领下,主动加强协调沟通,充分准备为首次联谊会顺利举行开启序幕;二是主题鲜明,围绕建设“杭为茶都”专题凝聚智慧;三是领导重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同志发信致贺;王金财副书记发表讲话,听取交流发言,听取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高度重视和对推进茶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交流、借鉴、凝智聚力的目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和全体与会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各市茶文化研究会共同努力,把(11+1)会长联谊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开出特色,办出成效。

打造“杭为茶都”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实施这一决策,不仅是杭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生活品质之城、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平台,还是发展城市服务业、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杭州城的一张金名片,对浙江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茶文化研究会优势,积极为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建言、献策、出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打造“杭为茶都”首先必须搞清楚何为“茶都”,怎样打造“茶都”的问题。

所谓“都”,本义是指建有祖先宗庙之城,后逐渐演绎为被普遍认同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相对集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或在某一方面具有权威、支配、引领地位的较大城市。从字面上说“都”字,左为者,者为人也;右为耳旁,耳意为闻,名闻遐迩、声名远播。由此可见,“茶都”必定是具有悠久的茶历史、发达的茶经济和广为人知的茶文化影响力的城市,在茶产业、茶文化等方面名声极大、影响广泛、占有首席地位,是茶的“中心”、茶的“都市”。打造“杭为茶都”,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谋划。

一是茶之源。

杭州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在撰写世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时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茶经》不仅记载了当年杭州天竺、灵隐两寺产茶,余杭更留有茶圣邑泉品茗的“苎翁泉”(陆羽泉)。苏东坡有诗为证:“烹茗僧夸瓯泛雪,炼丹入化骨成仙。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宋代高僧辩才率众种植龙井茶,故有龙井茶原产地在杭州一说。宋代杭州已是茶风浓郁,更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茶的俗语。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访龙井,是龙井茶的大力推崇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视察龙井茶区。毛泽东主席还亲手采制龙井茶,并评价道:“虎跑水,龙井茶,天下一绝。”周恩来总理五陪外国元首访问梅家坞,并用龙井茶招待馈赠贵宾。“杭为茶都”,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发掘、整理、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创新茶文化任重道远。

二是茶之首。

杭州自古盛产名茶,仅宋代40余种著名贡茶中,浙茶占近半共17种,其中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龙井茶、宝云茶、径山茶、黄岭山茶、鸠坑茶、天尊岩贡茶、西庵茶等赫然在列;自清乾隆皇帝直接把西湖龙井茶推举为天下名茶之冠以来的二百多年中,龙井始终位居我国十大传统名茶之首,并一直是新中国主要的外交用茶和国宾礼品。现今杭州是“两会两所两中心和一馆一系”共八个“国”字号涉茶机构所在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总部在杭州,中国国家重点茶叶科研机构在杭州,中国茶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在杭州,中国茶学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最长、水平最高的院系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杭州茶叶科技力量雄厚,茶叶科技人才济济,茶学高等教育领先。从茶文化看,人类首部茶学经典成于杭州余杭和湖州;径山寺的茶宴是中国茶资源和茶文化向海外流传的首个窗口。因此,杭州作为茶之首是当之无愧的。当然,“首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会一劳永逸的。打造“杭之茶都”,不断提升“首位度”,始终走在茶领域前列,责任重大。

三是茶之市。

一千多年来,杭州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绿茶产区,也是茶叶交易和出口的重要集散地。过去,运河两岸茶市众多,西湖周边茶山遍布,城乡茶肆茗坊林立,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喝茶、品茶、敬茶蔚然成风。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的茶叶通过钱塘江上游转辗运抵杭州,茶叶交易、消费、转运出口兴旺繁荣。龙井茶100多年前就远销韩国、日本、欧美等世界各地。目前,杭州全市的茶园面积已达52万多亩,总产量3万多吨,总产值近20亿元,2010年茶叶出口货值达4500万美元,是浙江乃至全国产茶大市。2010年12月,中国国际茶叶拍卖交易中心在杭州正式开业并试运营;被誉为“茶叶广交会”的“中国国际茶叶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将争取永久落户杭城。所以“杭之茶都”的市场地位基础坚实。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潜力无限的茶业发展,创新市场、繁荣市场、竞争市场,重任在肩。

四是茶之业。

如今茶业已不是简单的农产品、工业原料或商品,而是融合农、工、商、游、文和贯通一、二、三产业以及发挥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的独特载体,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譬如,茶树栽培技术和茶的采制工艺,已成为一门学科;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正在向园林化、立体化、观赏化、无公害化转化;茶消费已从引用型、数量型向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品质化、品牌化方向转变;茶产业不断从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集成为茶综合深度开发利用、茶休闲旅游、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大茶业研发力度,加快茶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提升茶科技,是当务之急,使命在肩。

五是茶之文。

历代文人墨客为杭州茶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高濂等无不挥洒茶意,使茶文化丰富厚实。据统计,从唐以后至清代的上千年间,涉及龙井茶的茶书就有120余种。到了现代,茶文化作品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譬如,以龙井茶乡为创作背景的音乐舞蹈《采茶舞曲》风靡全国,以茶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南方有嘉木》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茶文化已化作人之文、民之俗、市之风,与儒、释、道相融相合形成重德、尚和、崇俭、贵真、求美的茶德,为“杭为茶都”积蓄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赋予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是打造“杭之茶都”的题中应有之义,

打造“杭为茶都”一定要科学规划、注重特点

(一)规划引领,各负其责。规划是龙头。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全市展现,应是茶都规划之要。规划要呈现杭市溢茶气、彰茶文、融生活、显品质,使茶文化化作人之文、民之俗、市之风,使各地尽显亮点,各具特色,气象万千。

(二)珍惜传统、创新发展。杭州市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一定要十分珍惜。但最重要的珍惜就是弘扬传统、创新发展。创新发展茶业,当务之急就要保护弘扬龙井品牌,深度综合开发,倡导茶为国饮,弘扬茶文化,打造真正的茶都。

(三)强化本色、融入发展。茶文化是推进茶业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弘扬茶文化是打造“杭为茶都”的本色。既要从杭州文化的悠久历史渊源中获取滋养,又要创新发展茶文化的时代性和雅俗共赏性;要大力弘扬“廉、美、和、敬”茶德精神,倡导“茶之性,俭也;茶之味,甘也;茶之本,洁也;茶之道,精也;茶之行,雅也;茶之功,醒也;茶之境,静也;茶之魂,和也”的精行俭德思想境界,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要大力倡导“茶为国饮”,引导饮茶、品茶、爱茶成为民众风行的生活习惯。加强茶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茶业职业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的茶文化素养。加强茶文化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杭为茶都”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茶文化研究会要为打造“杭为茶都”凝智聚力,当好参谋助手

打造“杭为茶都”,党委政府领导是关键,社会各方参与支持、团结合作是基础。茶文化研究会要发挥优势、强化本色、致力本地,当好参谋助手。

第一,要把自身建设摆到突出位置。

自身建设既是事关茶文化研究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又是茶文化研究会强本地强本色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省已有10个市、15个县(市、区)、1个乡镇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促进)会,组织构架和工作网络初步形成。由于多数市、县(市、区)茶研会建立时间不长,还需要探索实践,积累经验,创新发展。一要健全机构、完善职责、有序运转。二要强化队伍,充实骨干,提升素质。三要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创新发展水平。

第二,要以茶文化研究为重点,

引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茶文化研究是茶研会的本色。茶文化研究要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茶业的五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养生功能),使茶文化贯穿于茶业的整个产业链之中,显现时代性、人文性和促进性。如倡导“茶为国饮”,推动茶饮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如创新品牌,深度开发,提升茶业的市场竞争力;如针对“杭为茶都”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茶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深化研究,提升茶文化功能,提高茶业效益;如有效开展茶文化研究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提高学术交流的档次和水平,努力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同志们,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华茶产业,是我们茶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意义重大。我相信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各方协调融合下,“杭为茶都”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龙井茶茶业研究会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波兰睡眠研究会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杭州龙井茶园
贵州茶业大事记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
茶业新星——“冷泡茶”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