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级市场机遇大于挑战

2011-11-17 07:47彭志君
陶瓷 2011年12期
关键词:直营店建材小城镇

■文/彭志君

三、四级市场机遇大于挑战

■文/彭志君

随着国内陶瓷卫浴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三、四级市场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当前产业环境恶化、大多数陶瓷卫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举步维艰的形势下,市场突破更显得至关重要。市场在哪里?在三、四级市场, 也就是在地级市的郊区和县城以下的小城镇。流通渠道方可取得市场突破。

小城镇是三、四级市场主体

闻名于世的麦肯锡咨询公司经过调研以后发现,在中国很多并不引人注目的小城镇,生活着数亿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他们是未来10 年最庞大的消费市场目标人群,但是一些国际品牌和大部分国内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企业,都没有充分开发或者是忽略了这个市场。其实这些小城镇的家庭收入总量,已经比一线和二线城市总和高出约50%,而且在今后20年内,在小城镇里年收入超过3.5万的家庭,每年将增加760万户, 比大城市的增长速度还快。

此外,不少陶瓷卫浴企业还忽略了一个重大机遇,即小城镇中潜在的富裕家庭。企业往往不关注这些小城镇,认为三、四级城市太穷,消费水平不高。虽然这些地方有2000万个家庭收入比较低,但平均月收入为1400元的家庭达4300万个,他们是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另一个潜在的富裕群体,平均月收入为3800元的家庭数量达3500万个。在中国,这种收入水平的家庭不仅有能力购买生活必需品,还有能力购买一些奢侈品,而且这个潜在的富裕群体的收入,已经接近中国一线城市的月平均收入4300元的水平。因此,这个群体是企业首要的目标顾客,而中国三、四级市场小城镇中的主流群体,也构成了富有吸引力的市场。

客户消费理性 更注重品牌

在小城镇潜在的富裕群体中,年轻人比例比大城市高,18—34岁的人数占一半以上, 其中1/3至少受过大专教育。因此,小城镇的富裕群体具有独特的消费需求和特征,他们消费比较理性,不会像一、二线城市的富裕群体,讲究刺激兴奋。比如,小城镇的富裕群体不会像大城市的人,花几百上千元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去夜总会,大部分小城镇的富裕群体更注重生活的稳定性,有了钱首先想到建个安乐窝,而不是高消费,这就给家居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商机。

此外,中国小城镇的潜在富裕群体的品牌意识强,6成受访者非常关注时尚潮流。其原因首先是小城镇居民的信息来源较少,他们不知道如何挑选产品,认为只有相信名牌才比较可靠;其次是小城镇居民的邻近有不少亲戚朋友,他们怕被人小瞧了,因此更加看重面子。这些消费心理,恰好与传统思维相佐。有一些陶瓷卫浴企业以为,这些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消费者,对品牌要求并不高,三、四级市场甚至可以成为推销积压货品的场所,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而这恰恰是一些企业开拓三、四级市场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四级市场“蛋糕”大 但不容易吃

俗话说:“吃到嘴里的是肉,装进兜里的是钱。”国内三、四级市场的“蛋糕”虽然巨大,但这块“蛋糕”并不容易吃到嘴里。据了解,在三、四级市场中,潜在的富裕群体消费能力不可低估,他们的空调拥有率高达67%,另外15%希望明年购置,这两个数据远高于其它城市的比例。手机拥有率和上网程度也高于北京、上海、广州以外的城市, 汽车拥有率也高于城市总体水平。但建材家居企业要进入三、四级市场,难度相当大。首先,物流成本极高,因为三、四级市场的人口高度分散,交通设施落后,销售网络不够完善。其次,小城镇潜在的富裕群体人口有1.35亿,已接近一、二线城市总人口1.37亿,但是前者分散于全国1.2万个小城镇以及2000个县镇,其市场开拓难度和成本都很高,这也是10多年前长虹家电下乡活动失败的原因。因此,对于三、四级市场的开发,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需求差异阻碍市场化运作

国内建材家居企业把流通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开拓小城镇市场,是家居建材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需要相关企业调整战略方向、组织架构及运营模式,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

首先,由于国内小城镇及农村市场高度分散,文化差异大,生活习惯及自然环境迥然不同,因此他们对于家庭装修和家居布置的要求差异甚大,不仅不同于一、二线城市,而且就算小城镇之间需求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建材家居企业必须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性,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发出适应他们的产品。比如他们的家庭需要有堆放间放置生产工具、各种杂物以及粮食之类的物品,由于使用要求的差异,对瓷砖的耐磨性及其他特点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只有了解他们,并专门设计生产出他们所喜爱的产品,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其次,要建立起销售网络。建材家居企业针对一、二线城市的销售模式,肯定不能适用三、四线城市郊区及小城镇市场。

扁平式销售网络开发三、四级市场

小城镇市场地域广阔,需要企业建立扁平式的销售网络,并且要制定三、四级市场的市场开发战略,培训销售人员,这是一项长期的、关系到企业开发三、四级市场成败的重要战略。在目前恶劣的产业环境下,在企业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开发国内三、四级市场的战略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任何短期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在美国发展早期,闻名于世的西尔斯公司是通过邮购渠道,运送产品到乡村,并且通过该渠道,将专门为农民设计的邮购手册通过邮局发送到农民手中,这就是市场协同作用,即通过邮局这个渠道发送物品。在国内,建材家居产品不可能走这个渠道配送货物,但要降低物流成本,也必须通过协同作用才能实现。特别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后,建材家居下乡的企业必须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途径,共享资源,以分担降低物流成本,这需要行业内甚至行业之间的协同努力,开拓一种新模式。

仓储式+直营店将引领渠道变革

当前,很多建材家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专注三、四级市场的渠道建设,尤其是在经济大环境低迷,一、二级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三、四级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我国目前城镇人口近7亿,建制城市655座,其中498座城市定位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可想而知。据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城市的建材家居市场增长速度很快,而且在这些三、四线城市基本上没有强势品牌,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谁能先期进入,并且把功课做足,谁就能够赢得市场先机。

在此情况下,三、四级市场的仓储式+直营店的渠道模式,就成为国内企业开发三、四级市场,引领渠道变革的新兴模式。这种新兴模式不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是三、四级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市场的选择:所谓“商场如战场”,指的是市场经营就像一场战争。在战场上攻克目标,既需要高射炮,也需要冲锋枪,因为他们各自的作用不同,彼此不能互相取代。在国内建材市场,不能没有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超级大卖场,它们倚仗超强的实力,在一、二线城市抢占市场。它们代表的是高端商业形态,有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但三、四级市场也同样需要性价比高、价廉耐用、大多数消费者买得起的建材产品,这是红星美凯龙等卖场“大鳄”鞭长莫及的。而仓储式+直营店的渠道模式,正好符合县镇的实际,能满足上述需求。可以说,仓储式+直营店的渠道模式,是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是对国内建材市场商业形态的必要补充。而且从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和国内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来看,仓储式+直营店的渠道模式将得到充分的发展,承担起市场主渠道的作用。

品牌的选择:目前国内市场的强势品牌,大都集中在一、二级市场,三、四及市场几乎找不到一线品牌。即便有,也因为价格等原因,很难扎根三、四级市场。因此,二线品牌在三、四级市场做大做实,几率很高。从降低成本的需要来看,仓储式+直营店的渠道模式主要吸引的也是二线品牌,因为一线品牌“身价”太高,讲究“门当户对”,不可能降低身价“屈就”仓储式卖场。从某种程度上说,仓储式+直营店的渠道模式,就是为二线品牌量身打造的。

流通渠道的选择:一线品牌在三、四级市场“水土不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通渠道不适应市场需求和物流成本过高,而这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就渠道本身而言,仓储式+直营店就是要设在地级市的偏远郊区和县级市,这种崛起于城乡结合部的城镇大卖场,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其地理位置大大缩短了物流运输的距离。吉盛伟邦董事长邹文龙指出:“流通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商业渠道过窄,都挤在一条跑道上面,给经销商带来很多困惑和压力。”业内人士指出,整个家建材家居产业链中,群体最大但实力最弱的是经销商,行业洗牌可能首先从经销商开始。

开拓新市场不必跟风 适合就好

国内建材家居市场过去依赖出口和一、二级市场的传统发展模式,使不少陶瓷卫浴企业的增长空间严重受限,相对于市场已经饱和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以及一大批市场发展很成熟的二级市场,如国内绝大多数省城和地级市,三、四线城市的小城镇、县镇和城市郊区,无疑是新兴的消费土壤。

开拓三、四线城市的城市郊区和县镇市场,对陶瓷卫浴品牌和产品都有很好的推广作用。而且开发极富潜力的三、四级乡镇市场是大趋势,也是培养品牌的沃土。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陶瓷卫浴品牌企业是否要选择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需要综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的价位、风格的定位、市场消费能力、目标消费群的生活范围等因素进行考虑, 没有必要跟风,适合企业的就好。是否要进军三、四级市场,并不能一概而论,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分析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直营店建材小城镇
昊星建材 MODERN MASTERS
昊星建材
广东烟草商业企业直营店会计服务与会计监督工作的研究
微生物建材诞生
连锁超市如何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指导企业经营
EXACT SOLUTIONS FOR THE CAUCHY PROBLEM TO THE 3D SPHERICALLY SYMMETRIC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济南烟草直营店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研究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