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模式探析

2011-11-17 03:44李海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设计调研

李海涛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模式探析

李海涛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在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和模块化教学法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运用模块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综合与模块化,然后在模块内和模块之间实现立体式教学。该方法可以减少课程教学课时,增加实习实训时间,保证教学实践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模块化”教学;立体式教学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三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使学生掌握学科领域内应学到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研究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管理基本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工艺与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两大部分[1]。其教学体系主要涉及三个环节。一是课程教学,主要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基础理论;二是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是针对施工组织方面为学生设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三是生产实习,是使学生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培养劳动观点,增长独立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从中不难看出,土木工程施工的三个教学环节均是围绕土木工程施工工地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因此具有相关性。但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单独进行各教学环节,这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在理论教学环节,学生对各工种工程施工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使得课程教学枯燥乏味;施工组织设计集中在 1~2周内进行,缺乏足够的“现场—教师—学生”有效互动,设计成果如同纸上谈兵;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本科教学第三学年结束后的暑假进行,由于实习管理困难,实习工种单一,再加上学生“旷工”频繁,造成生产实习收不到真正实效。

针对这些弊端,有学者提出土木工程施工系列课程立体教学模式[2],即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将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分散到课程教学中去,实现三个教学环节同时进行。但是,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多、知识结构跨度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实践任务,显得很紧张,而无法真正实现其预期效果[3]。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改革,即将课程教学内容综合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在每一个模块内和模块之间实现“立体式”教学模式。

二、“模块化”教学方法原理

模块化教学法 (MES),是 20世纪 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法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方法[4]。该教学法的侧重点在系统综合、整体优化。这一教学法是把原属整体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以具体功能和应用为目标按模块单元形式表现出来,让每一模块单元成为一定教学系统的有机构成并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模块化课程结构具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导向,或以克服过去课程设置中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而造成的教学内容膨胀、重复、繁杂等弊端。

一个专业课程的知识模块化应具备以下条件[5]: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知识模块构成该专业的学科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新动态;二是一定数量的知识模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联系;三是一定数量的知识模块的结合形式是特定的,并且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体系正好符合上述条件,因此,土木工程施工的模块化教学是可行的。

三、土木工程施工“模块化”教学模式探析

(一)课程教学模块的划分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主要以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建筑物 (构筑物)和其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来展开。以赵志瑾、应惠清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建筑施工》(第四版)为例,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以整个建筑物 (构筑物)的建造程序和组织管理为总体导向,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划分为五个模块,即:地下工程模块、主体工程模块、结构吊装模块、装饰装修工程模块、施工组织管理模块。每个模块与原教学章节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块及教学过程设计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如下:施工调研——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工地回访 (集中生产实习并完成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1.施工调研。教师针对每个教学模块给出若干道调研题目,作为课程预习作业发放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在周末到学校附近在建的与模块相关的工地进行调研。施工调研的思路就是让学生带着解决工程问题的愿望进行课程学习。教师给出的调研题目要具有导向性,即将课程学习内容变成调研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到施工现场去学习,晦涩难懂的、需要理论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们先建立感性认识,留作疑问,到课堂上再详细讲解。

2.课堂教学。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内容中一些学生易懂的部分,通过学生自学和施工调研时教师现场讲解以及实习答辩环节来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传授必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调研工程案例为主线,贯穿各教学模块帮助学生搭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体系框架,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施工调研和完成作业。第二,选择每个教学模块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授。第三,利用图片、录像、Flash、3D动画向学生展现一些特殊的、工地现场难以直接看到的施工工艺和一些重要的工艺原理。

3.课后作业。课程作业是对该模块学习效果的综合考核,是教学实践效果和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针对该模块知识布置 1~2个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分组来完成。作业题目的拟定必须具备导向型和实践性,以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子任务的要求为导向,结合施工调研工程案例,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生产实习。课程学习最终要回归到施工现场上来实践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的提升,所以生产实习是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生产实习可以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假期里进行。要求学生以工地技术人员 (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助手的身份,主动参与到工地现场的各项施工技术实施、项目组织和管理中去[6]。另外,将原本集中 1~2周的课程设计分散到每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和调研中,通过课程作业的训练,学生已初步具备施工组织设计技能。

(三 )课程考核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分别给出土木工程施工理论课、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三个成绩。采用“模块化”教学改革后,要求学生将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作为完成生产实习报告中的一个环节,并进行综合考核,指导教师按事先制定好的标准评阅实习报告,评阅后采取综合答辩的方式最终给定成绩;理论课程的考核综合考虑卷面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以施工调研表现、课堂考勤和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改革后,应提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

四、结语

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综合与模块化,把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认识实习分散到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实施之前的周末进行,教学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在现场实习过程中解决,课堂教学只讲授重点、难点,这样既减少了课堂教学总课时也保证了教学效果,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融入实践。另外,将施工组织设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分散到每个模块中要求学生以作业形式完成,在课堂上讲评并最终在生产实践中完成,使学生真正能够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最终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1]赵志瑾,应惠清.建筑施工 (第四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杜国锋,赵彦.土木工程施工系列课程立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6,15(2):62-64.

[3]陈燕,何夕平,孙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三段式”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18(2):78-81.

[4]黄筱调,郑莉.模块式教学法及其探索 [J].江苏高教,1998,(4):64-66.

[5]黄筱调.模块式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5):62-65.

[6]谢攀,陈存恩.基于 CD I O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5):125-127.

G652

A

1001-7836(2011)05-0094-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36

2010-09-16

李海涛 (1983-),男,河南陕县人,讲师,硕士,从事工程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模块化课程设计调研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