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女性写作的叙事特征——以盛大公司旗下红袖添香网站为例

2011-11-19 19:09唐晴川李珏君
小说评论 2011年6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小说

唐晴川 李珏君

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人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或许对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与传统文学在写作方式、传播渠道、接受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为人们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和审美感受,由此也产生了新的审美价值趋向和对现存批评理论原则的冲击,而对于80、90后的年轻人而言,网络文学则是伴随他们一起成长的青春记忆,是他们身体和精神在虚拟空间延伸的重要场域。从1998年开始出现的几个文学网站,到眼下大规模的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与传统文学两足鼎立的格局。2008年7月4日,盛大网络宣布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据调查统计,仅在盛大网络旗下的文学网站,就有注册作者90多万人,如此强大的“民间化”文学力量是文学领域里空前的,而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写作,由于在文学网站的板块设置和文学体裁方面占据优势,又成为创作数量最多、受众群体最广、社会效应最大的一个部分。

创办于1999年的红袖添香网站(www.hongxiu.com)是全球女性文学领域最受推崇的知名网站之一,它建立了一个融合在线阅读、移动阅读、实体图书、动漫、影视等多形态文化产品、立体化版权输出的系统。该网站曾获“2008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颁发的“2008原创文学网站优秀奖”,中国网络文学节颁发的“2010年度最佳文学网站”奖。本文以红袖添香网站为例,对近年来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现象进行探讨,这里所指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并不包括以传统的纸质文学发表方式产生而仅以网络作为一个栖身之地的那部分女性创作,而是特指具有网络原创性质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这类女性写作不仅具有网络文学所特具的“互文性”、“超文本”等特征,而且在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对于长期以来在菲勒斯中心文化中处于“第二性”的女性来说,或许在网络上寻找到一种更为直接便利的表达方式,她们的创作显现了网络文学性别写作的丰富性、多样性、自由性和时尚性等特点。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它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一、丰富的文学题材与鲜明的性别视角

网络文学女性写作从题材类型上看是丰富多彩的。以红袖添香网中“言情小说网站”为例,小说网上的八种热门题材大致可归为四大类别:穿越时空、古典架空、妖精幻情为第一类;总裁豪门、都市情感、白领职场为第二类;青春校园为第三类;女尊王朝为第四类。在第一类中,作者通常设置一个现代生活中的平凡女子,由于某种原因穿越到某个朝代(或为真实的历史时期,或为任意构想的年代),而拥有了超凡的武功或神奇的能力。这个女子便尽情地在这个穿越到达的时空中狂欢游荡,演绎出种种浪漫的爱情故事或惊心动魄的传奇。这是一种可以让作者发挥极致想象的写作,让具有“现代性格”的人生活在一群古代人中间,制造矛盾、显示差异,使阅读者在具有强烈张力的冲突中获得满足。第二类作品以“都市”、“商品”和“女性”为高频词汇来进行现代想象,让阅读者在虚拟的物质世界中获得感官愉悦。第三类青春校园类小说,或让女学生对自己的校园生活做“童话”性想象,或让已经远离学校的青年女性对自己曾经懵懂的青春岁月进行追忆,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纯真的爱情、温暖的姐妹情谊,一切能唤起美好青春记忆的场景和情感成为这类写作表达的对象。第四类女尊王朝类小说比较特殊,作者自由地创造出一个奇幻背景,用自己的方式来制定文本世界的规则,小说常以女性形象替换了传统父权制社会结构中的男性地位,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性格独立坚毅,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和支配感,而男性人物形象却温柔俊美、性格多疑敏感,这类小说将传统的性别模式完全颠覆或作极端化臆想,使女性阅读者在“女主男从”、“女尊男卑”的乌托邦叙事中宣泄在现实生活中因性别歧视而导致的不满情绪,以娱乐化的方式实现心理满足。

从网络女性小说的评论、点击量和收藏情况来看,网络读者更为关注的是现代生活故事,当代人的情感生活和生活处境是写作者和阅读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近年来红袖添香网站言情小说的三个最重要的排行榜——小说总评论榜、小说总点击榜、小说总收藏榜的截图(截止日期为2011年5月15日)情况分析,进入三个排行榜的前10名小说共有30部,而在这30部小说中,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的故事就占18个。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女性写作,常常将女性和物质欲望、身体欲望联系起来,统摄在日常生活话题之下进行写作,创作的“物化”倾向十分强烈。例如网络点击率颇高的巴适的《暧昧时代》中有一段描写:“一辆漂亮的红色三菱敞篷跑车在联大研究生楼下慢慢地行驶。车内,一个时髦女郎,红发,白色遮阳帽,墨镜,白色紧身露脐装,加上超短裙,一副网球明星的造型。她丰满的胸部向外爆着,加上白皙修长的美腿,周围的一切都因之黯然失色。”拓拔瑞瑞的《通缉令:惹上首席总裁》中写道:“酒店的豪华套房内,洗浴室传来潺潺的流水声。二米宽的席梦思大床上,躺着半裸美背的女人。婴儿般弹指可破的肌肤,一头乌黑柔亮的长发狂乱散开。妖娆的女人,像一朵盛开的罂粟,带着致命的魅力!”(选文来自红袖添香网站言情小说站原文)小说中出现大量消费社会的符号代码,华丽的服装、精美的饰品、舒适的居室和豪华的跑车,女主人公流连于城市中的咖啡厅、酒吧、大型百货公司、豪华购物中心,热衷于消费,崇尚金钱,追求刺激,放纵欲望。

排行榜中架空背景的故事有10个,古代背景的故事有2个。架空背景的故事善于利用反讽、戏仿的手法,在虚拟的社会体系和时空中进行乌托邦想象。由于网络文学大众化、匿名化的特征,女性作者可以较少顾忌传统性别规范的约束,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长期以来在菲勒斯中心文化中的“第二性”处境进行颠覆性书写。这类女性写作十分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和愿望,往往在穿越小说中设置一个既无经济能力又无社会地位的柔弱女子,无意坠落在一群权势显赫、财力雄厚、或善解人意、或纨绔无理的男性之中,从而展开一系列多角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文本故事情节离奇,人物形象单一,叙述语言匆忙平淡,也缺乏传统文学所追求的形式上的创新,但是叙述者以“游戏”的写作方式来消解男性权威,无论是豪门公子还是达官贵人,大都成为女主人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爱情“俘虏”和征服对象,极大地满足了女性作者和女性阅读者的欲望宣泄和娱乐心理。网络女性小说的功能价值,再也不是“寓教于乐”道德书写或承载着严肃使命感的历史叙事,而成为抒发个人情绪、宣泄自我感受的娱乐工具,“如果对于这些情绪和感受进一步深入分析,还会发现,沉淀在其底层的既有个人主义的内涵,也有传统的理想破灭后消沉、颓废的后现代情调。”①

二、凸显的文化消费功能与浅显的文学内质

尼葛洛庞帝曾说:“互联网用户构成的社区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德勒兹则在《意义的逻辑》和《感觉的逻辑》中提出了“根基”空间的多元性和异质性原则。“在网络空间中所进行的‘虚拟’的交流虽然只是依靠屏幕上的符号,但只要认真思索一下这种交流的实现所依赖的身体和‘感觉’的基础我们就会明白:虚拟空间不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因为在柏拉图那里,与理念世界的联结只在精神的超越运动中才能实现,而这就必须克服身体自身的有限性和实在性。但虚拟空间的特性就在于,它与身体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它是‘感觉’的一种真正的拓展。”②德勒兹的身体美学理论,从网络空间与身体存在的关联性方面,为我们研究网络文学女性写作强大的交往和文化消费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艺术作为一种媒介表现,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交往的功能,不论是传统的纸质文学或是如今的电子文学,但是纸质文学由于时空、价格、数量等问题的限制,往往实现不了真正的交往。但是网络文学借助电子媒体的优势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些网络女性小说出现了“集体创作”的现象,类似于游戏活动中的“接龙”,作者常常根据大多数读者的信息回馈进行创作。分析红袖添香网站言情小说的排行榜可以看出,都市情感小说,青春校园小说,爱情穿越小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这一方面是缘于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大多数女性认同婚姻家庭与女性生活的重要联系,从而对于“爱情”话题的魔力无法抗拒;另一方面则显现了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即便是拥有鲜明性别视角的女性写作者也与商家一起来消费性别话题带来的实惠和益处,网络点击率和关注度是她们写作的风向标。

与传统文学相比,写作者对创作风格、叙事模式的选择也更多地关注和考虑读者的喜好。仍以排行榜为例,在进入三个榜前十名的30篇小说中,正剧小说的点击率和关注度较高(占14个),甜美轻松小说次之(占12个),悲情小说较少(占4个)。正剧的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相对具有完满性,不会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作极端化和扩大化处理,小说人物和情节基本能够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这类小说阅读者多,创作比重也大;甜美轻松的小说能让读者获得轻松和愉悦的感觉,暗合了网络女性写作的娱乐化倾向,也拥有众多的阅读者;悲情小说基调沉重,人物命运坎坷,点击率相对较少,故在女性原创小说中的比例也较小。从文学创作题材上看,爱情婚姻题材覆盖了整个排行榜,“别后重逢”、“日久生情”“暗恋成真”等情感故事在三个榜的30篇小说中占15个,“婚后相处”和“未婚先孕”题材的故事在三个榜中占15个,这些文本以情感为中心,在对日常琐碎婚姻生活的描写中,表现现实中的两性关系以及人生际遇的种种偶然性。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消费时代网络文学女性写作不断在揣摩和迎合读者的需求和审美取向,以娱乐化的方式占据网络生存空间,而并不注重小说的诗性品格和艺术创造的独特性追求,创作总体上缺乏思想的力量和情感的力度,缺少追寻生存意义和反思人性弱点的强大意义,文学本该具有的艺术担当被世俗的感性愉悦所遮蔽,对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构成了较大地挑战。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网络文学女性写作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强烈的“慕贵”心理。无论哪一种题材的小说,其人物最主要心理特点都是对权钱的渴望,更令人担忧的是,作者在表现这一传统文化的丑陋因素——“慕贵”心理时并没有持鲜明的批判态度,反而认同与放大这种心理情绪,这与现代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第二,遵从于消费文化逻辑。那些有关女性欲望的写作与90年代当代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女性“身体写作”迥然不同,并不具备在文化上解构与颠覆固有性别等级秩序的愿望,而只是借助日常生活本身毛茸茸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毫无遮蔽地去表现与日常性紧密相关的人的欲望,一些作品对于女性隐私的暴露,还在一定程度上以主动的姿态满足男性的观看欲望。第三,潜在的依附心理。类似于女尊王朝类小说,在两性关系的设计上虽然有颠覆传统性别模式的意图,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个性张扬、独立强悍,但在叙事中导致女性生活境遇改变和提高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其爱情婚姻生活的圆满成功,“女结婚员”始终是小说为女人制定的人生目标。同时,那些有关两性对抗关系的描写,大多围绕着私人生活,与时代风云、社会使命鲜有关联,女性主义以消除性别等级观念,追求建立一种新的男女和谐相处、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为宗旨,而“一旦女性写作把自己禁锢在二元对立的桎梏中,与女性自我主体性的确立甚至于男女之间性别关系的重建都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③第四,淡漠的文学性。很多作品叙事模式雷同,情节繁琐冗长,叙述故事大多出自于作者本人的叙述角度,描述性的话语较多,与传统的女性文学相比缺乏深刻细腻的情感和心理描绘,语言风格诙谐粗鄙,朴素直白,缺乏诗意和想象力。

网络文学女性写作作为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本质是不可改变的,每一个从事网络写作的女性都是一个具有普通身份的社会人,而她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如果她凭借着文学的余裕性而故作悠闲,那就可能被理解为一种麻木甚至冷酷。”④网络文学女性写作虽然具有追求性别平等的积极意义,但它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迫切需要批评者的重视。

注释:

①刘俐俐,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3页。

②姜宇辉: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9页。

③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中国女性文化,王红旗主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0版,第137页。

④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9页。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