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驱动过程剖析及启示

2011-11-29 06:57中国海洋大学马广林
财会通讯 2011年11期
关键词:驱动价值因素

中国海洋大学 马广林 孙 平

企业价值驱动过程剖析及启示

中国海洋大学 马广林 孙 平

一、企业价值内涵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存在的根本使命在于为投资人创造新增价值,这是资本要素提供者投资建立并维系“企业”这一特殊合作关系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从资本投入者角度可以将企业抽象为一个“价值创造器”,其基本功用在于为投资人创造尽可能多的超出资本以外的价值。换言之,从企业所有者角度看,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创造能力。这一价值不仅仅在于过去、当前企业创造和拥有多少财富,更取决于未来能够持续地给投资人创造多少财富,而这一财富的高低则受制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高低和潜力的大小。因而,企业价值管理的根本目标就在于追求“持续经营过程中某一时点上财富拥有量的最大化和价值创造效率的最高化”。

二、企业价值驱动

“驱动”一词具有“驭使”、“推动”之意。在自然科学中,“驱动”一词关注的仅仅是动力源或指令源对驱动对象的推动或指挥、引导的方式和过程,而不去关注动力源或指令源本身的主观动力来源,即“主观上它为何(是否愿意)要去驱动”的问题,因为这些动力源是区别于人,没有思想活动能力和主观价值偏好的。

在管理学领域,“驱动”一词往往意指行为主体的活动对管理目标实现的推动或促进,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价值驱动”就属此范畴。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来看,能够影响或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的价值驱动因素很多,包括研发、生产、营销、技术、成本、质量、资产、流程、制度、机会、战略及人员素质、员工价值创造主动性等等。这其中,“人”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价值影响因素,决定了对企业价值驱动问题的研究,不仅应关注动力源(价值驱动因素)如何推动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更应关注如何培育和诱发、引导动力源去驱动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这才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任务所在。传统价值管理的主要缺陷就在于过分关注前者(人如何运营物力资本)而对后者(如何激发“人”主动地去有效运营物力资本)的关注不足。由此导致企业价值管理实践走入本末倒置的误区、陷入困境。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价值管理的效果。因此,客观认识企业价值驱动过程的内在机理,对于走出观念和实践误区,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企业价值驱动过程剖析

企业价值管理的实质在于通过对价值驱动因素的培育和有效运作推动企业价值的实现。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对价值创造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很多,这些价值驱动因素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方式和直接程度各不相同,它们对企业价值的驱动过程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企业价值实现程度直接受经营业绩层面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与巩固,进而确保销售及其利润率的稳步增长,以及盈利质量的提高(表现为现金流量的水平及维持能力),同时受资本成本、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影响。而经营业绩的好坏及其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企业机能层面因素素质的高低,如企业所拥有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开发的能力和水平、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产品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在产品营销和服务支持方面能力的高低。而研发、生产及营销等机能层素质的高低则受制于企业基础支持层面因素的质量,诸如企业整体技能水平的高低、经营及管理的经验储备、生产及管理流程的科学性、战略及策略安排的科学性、企业文化的科学性及适合性,以及企业制度资源的健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基础支持层面因素质量的高低最终受制于企业价值创造主体——“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存量及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实际输出量。由此形成“人→基础支持层价值驱动因素→机能层价值驱动因素→业绩层价值驱动因素→企业价值”这一价值驱动链条。显而易见,在这一企业价值驱动过程中“人”作为价值驱动链条的起点,是整个价值驱动过程的根本动力源泉,若在“人”这一环节出现“动力不足”问题,企业价值驱动链条的整体效率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那么,“人”作为企业价值驱动的动力源,其本身的动力又来自何处。这一问题不明确,企业价值驱动过程就会因动力不足而发生效率损失。这恰恰是区别于自然科学,管理学研究“驱动”问题的特殊性所在。人的复杂性决定,“人”这一层面的动力来源于与“人”有关的、以权利(力)和利益划分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安排,即制度资源供给的健全性、合理性和及时性将影响企业中“人”参与价值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影响上述价值驱动链条的整体效率。而传统价值管理正是因为过分关注“人→基础支持层价值驱动因素→机能层价值驱动因素→业绩层价值驱动因素→企业价值”这一链条本身或其中某个(些)环节,而对制度资源对“人”的反驱动功能(图1中的虚箭线过程)重视不足,从而导致与“人”有关的企业制度资源匮乏,无法实现对人力资本的高效运营,这是很多企业价值创造效率不高、价值管理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启示

通过前文对企业价值驱动过程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驱动企业价值增长的因素不仅仅限于传统价值管理视角下财务层面、业务层面及一般管理层面的诸多要素,更为重要和根本的价值驱动要素是“人”——生产关系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所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驱动过程中作用发挥的程度又取决于企业制度安排对“人”的关注程度及关注方式(制度安排的内容)。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企业价值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价值管理实践中将人力资本作为首要的价值驱动要素引入企业价值管理视野,纳入企业价值管理体系,关注价值创造主体——“人”的行为规律和方式对企业价值驱动的影响,走出现有价值管理“物力资本运营术”的误区。

第二,要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效率,必须给予与“人”有关的制度安排以足够的重视,从源头上营造企业价值驱动的动力机制,即通过制度安排挖掘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潜力,从而实现对企业价值的良性驱动。

第三,在诸多制度安排中,产权制度是最为根基的制度资源。因此,应遵循责任、权力、贡献及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打造人力资本产权制度,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效应实现对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人力资本的有效激励和高效驱动。

第四,作为产权制度的核心因子,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将成为价值驱动导向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设计的三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本着“激励相容”的原则营造出能实现责任、权力、贡献及利益相均衡的制度安排,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价值紧密捆绑在一起,在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这样可以充分激发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和积极性,使得企业价值驱动链条具有充足的动力来源,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简言之,企业价值管理应当以“人”为本,从制度建设入手营造激发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积极性、挖掘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的动力机制,从而确保企业价值驱动链条步入高效率运行的良性循环状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王开国、宗兆昌:《论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2]张纯:《企业价值管理与财务预测技术选择》,《管理世界》2005年第8期。

[3]阿尔弗洛德·拉帕波特:《创造股东价值》,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刘淑莲:《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战略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本文获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金(编号:J09WH68)、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编号:QDSKL100401)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

(编辑 刘 姗)

猜你喜欢
驱动价值因素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解石三大因素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