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输企业财务分析模式构建

2011-11-29 06:56中国民航大学孙新宪
财会通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航空公司运输

中国民航大学 孙新宪 郭 亚

民航运输企业财务分析模式构建

中国民航大学 孙新宪 郭 亚

一、民航运输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核算特点

民航运输的生产过程是实现运输对象的位移,并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民航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民航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特点:一是不需组织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核算。其产品是运输周转量、飞行小时及提供的劳务,它们不能存储,而且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耗的过程。二是收入确认的特殊性。对航空公司而言,不以销售票证的票款作为营业收入,而是以实际承运票证金额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三是成本计算是将运输生产成本费用汇集到机型、航线而形成的,于是产生了机型成本、航线成本等特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四是由于国内、国际航空运输生产和通用航空作业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及国外同行业协助完成,因此民航运输企业存在大量国际、国内结算工作。

二、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目标

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式将财务报表分析扩展成经营战略分析、财务状况分析、会计运用分析和发展前景分析四大部分。经营战略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航空公司主要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包括航空公司运营情况的分析和航空公司竞争战略分析等内容。财务状况分析则是在管理用财务报表视角下对航空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处理,结合资产战略理论,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会计运用分析的目的是评价民航运输企业会计反映基本经营的实现程度,包括企业会计的灵活性和会计政策及估计的恰当性以及会计数据的修正等内容。发展前景分析的目的则是通过分析公司外部环境(民航业发展前景)和公司内部资源(运输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等评价内容,以达到预测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目的。

三、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则

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则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全面性原则。对民航运输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综合采用各种指标和技术,结合行业特点,兼顾各类因素。二是客观性原则。对我国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切忌出于某种主观动机去挑拣、修改数据,反对主观臆断、结论先行,反对搞数字游戏的报表分析。三是相关性原则。财务数据之间要彼此相关联,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四是可比性原则。尤其是航空业受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指标的内容容易受其影响,应将指标调整为同一口径再做比较。五是灵活性原则。分析方法和分析体系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四、民航运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其一,经营战略分析。具体如下:

(1)航空公司运营情况分析。第一,规模增长态势分析。2007年是我国民航业辉煌的一年,各种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民航“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2008年是世界民航业负重前行的一年,我国民航运输增速大幅放缓,总周转量及货邮运量增速均创12年来的新低。2009年金融危机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民航运输形成重大冲击。第二,航空运输经营效益情况分析。从上市航空公司年报中可以看出,航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客运收入,但是成本波动给航空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2008年油价的暴涨导致多数航空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负,尽管有些其他投资能弥补一些主营业务的亏损,但是仍是杯水车薪。因此,较好的成本控制和较高的客座率是取得较好盈利的关键因素,高于预期的航空运输需求和成功的成本管理对赢利的贡献更大。

(2)航空公司竞争战略分析。从行业内来看,如果按照旅客运输量的规模,可以把我国现有的航空公司划分为三大阵营。中航、东航、南航这三大国有控股的航空公司集团定义为第一阵营,把海航、上航、深航、山东航、川航等定义为第二阵营,那么,以奥凯、春秋为代表的民营航空公司则可视为民航“第三阵营”。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资料,从2008年我国航空公司总周转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深圳航空公司增长最快,达到22.94%,上海航空公司也出现一定增长,但三大航空集团和海航均出现负增长。随着中小型航空公司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增长率不断创出新高,其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上升,而大型航空公司(集团)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其份额则趋于下降,我国航空运输市场集中度也趋降。

其二,财务状况分析。具体如下:

(1)传统三维财务比率分析。传统的三维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方法。通过计算比较得知,民航运输企业的流动比率较低,远远低于一些生产制造业流动比率等于2的标准,民航的产品是旅客的位移,其营业周期短,所以流动比率低。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接近,主要是民航业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小造成的。从现金比率可以看出现金资产比重占流动资产的大部分,更进一步说明了航空业存货少的特点。民航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很高,其持有的资产,如飞机等,抵押变现价值大,客观上对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了保障。资产负债率高的这些民航运输企业往往有很强的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保障倍数,其债务政策的风险并不大,企业能一直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长期负债可以延续,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资产负债率高但是举借新债并不十分困难。

(2)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由于传统分析体系存在“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未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未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等局限,因此在构建民航运输企业财务分析模式中使用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设计财务分析体系。

第一,管理用财务报表与标准财务报表的比较。

表1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与标准资产负债表比较

表2 管理用利润表与标准利润表比较

如表1、表2所示。管理用资产负债表要求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重分类,分为经营性和金融性两类。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具体到航空公司是指给旅客提供飞行位移时涉及的资产和负债。金融性资产和负债是指筹资或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额外现金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和负债。

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反映管理者的经营业绩,通过经营活动盈利是企业的目的,也是增加股东财富的基本途径。所以民航运输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提供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票款收入。金融活动的目的是筹集资金,筹集资金的目的是投资生产经营,而不是投资金融市场获利。利用投资的剩余部分返回资本市场上取得金融收益,不是企业的经营目标。

第二,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其中: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

权益净利率的各影响因素对其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使用连环替代法测定。

(3)资产质量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来分析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资产质量情况。民航运输企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退出门槛很高,也表明面临的技术风险大。此外,为了使其技术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还必须将经营活动赚得的现金流量不断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加大对未来期间的资金需求。民航运输企业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普遍较高,这点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现金比率也可以看出,现金比率与速动比率,甚至流动比率相比差距不是很大,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资产的现金含量越高,发生潜在损失的风险就越低,如果大部分资产由非现金资产(如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组成,那么该企业发生坏账损失、跌价损失和减值损失的概率就越大。民航运输企业收入主要通过现金方式收取,因此并无重大信用风险。应收及其他应收款分散在多家机票销售代理点及其他业务伙伴,企业对其客户的财务状况作出信用评估,通常会要求对应收款项提供质押,对可能出现之坏账计提准备,所以财务风险不是很大。

其三,会计运用分析。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以下合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的披露规定编制。可以通过阅读并选择相信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来分析确定民航运输企业会计运用反映经营的实现程度。

其四,发展前景分析。具体如下:

(1)民航运输企业外部财务环境。航油成本是航空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伴随国际油价滑落,国家发改委将航油价格下调,加上航空煤油进销差价及综合采购成本差价,国内航空煤油零售价下降,航空公司航油成本压力将降低。随着我国民航运力规模的持续增长,在市场需求增长停滞的情况下,飞机利用效率将明显降低,这即意味着航空公司单位变动成本将增加,反映的结果就是运力过剩。民航业拥有大量外币负债,最近两年汇兑收益也一直是航空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动趋缓,行业汇兑收益减少,航空公司盈利水平势必受到影响。

(2)民航运输企业内部财务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异质性资源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而表现在财务分析上的则是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分析。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方面,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积累学识,具有价值特征、资产特征和知识特征。财务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以及财务执行力。

[1]孙新宪、李忠勋:《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年版。

(编辑 向玉章)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航空公司运输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
航空公司客票直销的现状与分析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指标分解法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