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重难点归纳与解析(上)

2011-12-05 01:39徐利霞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1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发展

徐利霞

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业

1.发展概况:

2.基本特点:

(1)基本模式(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使用铁犁牛耕,重视水利兴修,生产技术先进。

(3)土地所有制:地主私有制是主要形式,还包括一部分国家所有制和农民所有制(自耕农)。

(4)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

(5)历史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3.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小农经济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不利因素:规模小,条件简陋,抗打击能力弱;封建剥削严重;天灾人祸多。

(二)手工业

1.基本状况:

2.基本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3.资本主义萌芽:

(1)有利条件: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商业;货币体系成熟;科技优势。

(2)不利条件: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商人致富后往往将资金用于买房置地,导致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缺乏;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自然科学未能转化为生产力。

(三)商业

1.发展概况:

2.基本特点:

(1)商业起源早,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日益繁荣。

(2)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联系,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3)从整体来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4)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逐渐由盛而衰。

(四)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

(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同时安置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不过,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

2.“重农抑商”政策:

(1)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消极影响: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2)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合、形成反清力量。

(3)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影响: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态。

(4)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其他先进的国家。

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一)自然经济

1.解体原因:

(1)资本主义入侵。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后,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3)中国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2.解体影响:

(1)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2)使中国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增强,但是同时中国经济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二)洋务经济

1.基本内容:

2.性质及特点:

(1)军事工业。性质:基本上是封建性质的近代化企业。特点:由政府出资兴办;产品用于武装军队;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制度。

(2)民用工业。性质: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以获利为目的;管理方式也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3.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矿交通企业,推动了新型社会生产力的發展。同时,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积累了管理新式企业的经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为中国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作出了最初和重大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4.失败启示:

要尽量引进西方最先进的技术;要防止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要防止办事官员贪污腐化,中饱私囊。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发展历程:

2.基本特点:

(1)发展短暂。虽然经历过几次发展高潮,但每次时间都非常短暂。

(2)发展不均衡。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轻工业投资少、收效快,能迅速获利;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重工业。

(3)中国的社会性质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发展始终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中国的社会性质不改变,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就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3.影响因素:

(1)不利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不平等条约直接地打击了民族工业;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三、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一)计划经济体制

1.发展历程:

2.经验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4)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二)市场经济体制

1.对内改革:

2.对外开放:

四、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

1.发展历程:

2.主要原因:

(1)西方国家侵略。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2)政府政策。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进各种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3)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平等等思想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先进中国人的引领。

(5)建国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3.一般规律:

(1)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3)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4)有利于封建因素的瓦解和新社会的向前发展。

(5)中国的民族特色基本被保留。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

1.发展历程:

2.交通工具进步的主要原因: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3.交通工具进步的主要特征:

(1)动力:人力、自然力到机械力。

(2)技术:引进到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服务对象:日益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海陆空交通工具齐全。

(三)大众传媒

1.发展历程:

(1)报刊发展史

(2)影视和互联网发展历程

2.改革開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的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未完待续)[L]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问诊资本主义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