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跃动,情感的悦动

2011-12-14 05:43吴汉平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11年5期
关键词:珍珠鸟珍珠师生

吴汉平

以下是笔者借班上课时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3课的新课导入:

师:吴老师喜欢上课爱积极举手的同学,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动作表示一下?(学生举手)

师:吴老师喜欢上课手举得高高的小朋友,能做到吗?直接用动作表示。(学生高高举手)

师:老师喜欢孩子,你喜欢什么?

生:我喜欢老师。(众笑)

生:我喜欢小白兔。

生:我喜欢我家的小狗。

生:我喜欢小鸟。

师:对了,我们上学期就学过一篇课文叫《雪儿》,写的就是人与鸟的故事,那篇课文中的鸟是什么鸟?

生:是鸽子。

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有关人与鸟的文章,但这次的鸟不是鸽子,而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说些什么?

生:珍珠鸟是什么样的?

生:为什么要叫珍珠鸟?

生:珍珠鸟是不是全身长满了珍珠?(众笑)

生:是啊,珍珠鸟是不是只生珍珠不生蛋呢?(众大笑)

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够丰富的,看来,你们的小脑瓜真灵活哦!真好!下面我们把书打开,翻到109页,看图,仔细看图。想一想,看了图以后你能解决刚才的什么问题。(生看图)

生:我知道了珍珠鸟有白色的羽毛,不是珍珠。

生:我看到了珍珠鸟的眼睛特别可爱,是不是因为它的眼睛像珍珠而叫它珍珠鸟啊?

师:我不反对你的意见,但读了课文以后,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待会儿一定要用心读书。

生:我觉得珍珠鸟非常可爱。

师:你们想要吗?

生(齐):想。

(出示句子: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读)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很高兴。(再读)

生:我心里有点儿惊喜。(再读)

生:我感到非常兴奋。(再读)

师:那我们一起高兴、惊喜、兴奋一下?(生齐读)

(出示句子: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读)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特别高兴。

师:能用上“特别”说话了!(再指名读)

生:我非常开心!

师:是啊,我也非常开心!(再指名读)

师: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我很激动!因为,没想到朋友会送我珍珠鸟啊!

师:是啊,这样意料之外的喜,用一个成语形容就叫——

生(齐):喜出望外!

师:对!接下来就是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起感受这意外之喜,一起领略珍珠鸟的精彩的时候了……

【评析:这是本课的导入环节,新课的导入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导,通过师生的对话,通过朗读的训练,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有效的新课切入。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被激活,师生之间、生本之间、人与鸟之间的情感因心心相悦的交流而不断地升华……】

一、 导出疑,导出文,导出情趣

学贵有疑,只有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学生才会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课的开始阶段,教者由三年级的课文《雪儿》巧妙地引出“人与鸟”这一话题,这也为本文最后一句话(中心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揭题以后,学生很自然会对珍珠鸟是什么鸟产生疑问,于是教师就让学生大胆地质疑、猜想、观察、讨论,开放课堂、放开语言、解放思维,说错了不要紧,因为教师说:“我不反对你的意见,但读了课文以后,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此时课文虽尚未接触,但对珍珠鸟的好奇、喜爱之情却已悄然生成,正所谓:转弦拨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这种情调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进行朗读指导,实现了由图到文的巧妙过渡,也成功地将学生对珍珠鸟生成的“未解疑”与“不了情”带入到文本之中。

在整个这一导入环节中,师生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相融的情境中,课堂氛围活跃而有情趣,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二、 说出喜,说出爱,说出情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本课的导入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与学生的对话,关注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发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对话,还有效启发了学生自我的反思与对话。

如,在读过课题以后,有学生说:“珍珠鸟是不是全身长满了珍珠?”教师没有立即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在看过图后,再次让这名学生说话,这时,这位学生说道:“我知道了珍珠鸟有白色的羽毛,不是珍珠。”这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次有效的自我对话与反思。有了这样的对话与反思,学生的想与说才会变得更加富含生活的情味和思维的深度,也更加让学生做到敢想、想说也敢说。这样的勇气激发着课堂上的发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紧接着又听到了这样一句奇妙声音:“我看到了珍珠鸟的眼睛特别可爱,是不是因为它的眼睛像珍珠而叫它珍珠鸟啊?”尽管这一观点是错的,但学生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们知道,课堂上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师没有批评与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引导其“自悟”。

课堂上不断生起的波澜,实则是学生思想、灵感在不断跃动的表现,是他们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体现。

三、 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感

尽管是导入阶段,但教师巧妙地将本文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并以这句话的朗读作为导入新课学习的过渡。

在学生说了喜欢珍珠鸟,想要珍珠鸟以后,教师适时地出示了这句话的后半个分句:“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读与说的有机结合,也很好地体会到了作者把这句话放在文章开头的那种喜悦之情。

为了让学生不但能读出句子的意思,还读出味儿来,教者在学生读好后半句的基础上,才将“真好”一词添上,再让学生朗读,如此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指导,让学生很自然地通过自己的朗读进行了感悟:“我特别高兴!”“我非常开心!”“我很激动!因为,没想到朋友会送我珍珠鸟啊!”此时,学生内心那种“喜出望外”之感的产生便在意料之中了。

在这短短几分钟的导入过程中,课内外因素的结合、原有知识经验积累的挖掘、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被激活,使得学生的情感处处迸发。也许只有建立在这样有情、有意、有趣的课堂上的语文课程才叫有活力的课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珍珠鸟珍珠师生
珍珠鸟
“种”珍珠真神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说谎的珍珠鸟
雨珍珠
取珍珠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珍珠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