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2011-12-14 05:43王东凤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11年5期
关键词:白骨精课文设计

王东凤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呢?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呢?现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 有效的导入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恰当的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能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但导入不能千篇一律,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课型的不同、学习目标的不同以及学生能力培养需求的不同而设计与课相应、与生相配、与课俱进的导言或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在教《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因为学生们对母亲很亲近并不陌生,我设计了问题式导入:“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今年的母亲节,你准备送什么礼物给妈妈?”从而使学生畅所欲言,达到充满激情的状态,顺利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富有启迪性、趣味性的实验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人类的老师》一课时,我采用创设实验、操作的情境来导入。课伊始,我让三个学生分别到讲台前来尝试捏碎事先准备好的生鸡蛋。当他们一个个使出吃奶的力气捏而未果时,当场采访他们:“你是不是认输了?”“是不是确定捏不碎鸡蛋?”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鸡蛋就捏不碎呢?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当然,导入的方式很多,我们可灵活运用,如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时,我采用交流课前收集的边塞诗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青海高原的苍凉,初步感知柳树生长环境的艰难。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和欣赏课文的活动中,使教与学、学生与文本和谐融合。

二、 有效的流程控制

教学过程相对来讲应该是和谐的、完整的、持续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机地处理好知识发展的顺序和学生认知递进的顺序的关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对学生“生成性”资源和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放弃一些有极高利用价值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只忠实“教案”而放弃了这些资源,即使完成了所谓的课时安排,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我认为教师要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会正视、利用、改善非课本资源,有效控制教学流程。

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课文中的人物评价,来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很欣赏白骨精,她很聪明,为了取得成功,不怕失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超出了我的预料,但面对这种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多元回答,我没有作出判断性评价,而是机敏地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白骨精的行为值不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最后学生们形成共识: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目的都是为了害人。我们应该唾弃她的行为,而不是欣赏她的行为,更不能学习她这种行为。这节课虽然我没有能完成下面的教学任务而且拖了堂,但学生在辨析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是值得感到欣慰的。

三、 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就要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狠下工夫,应结合课文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从多样的学习方式中灵活地选用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有效组织学生学习。

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学生通过初读感知,了解了谜底就是东坡只长雪松,西坡长满杂树。之后,我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学习:谜底究竟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终于体会到是因为东坡雪大,西坡雪小,东坡的雪松具有弯曲反弹的特殊本领。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演一演雪松弯曲反弹的样子,相互再评一评,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 有效的练习与反思

学生主动参与,灵活思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标准。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消化和知识体系的完善,验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确实“有效”,在课尾(8分钟左右)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课时目标练习,采用问题式、作业式、小组汇报式、问卷式等方法,但设计的练习一定要紧扣学习目标,有一定的梯度;也可以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等,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最佳的发挥。同时我们要切记:当学生完成后,要注意反馈、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得失。

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在课的结尾,我再次利用课件出示两棵樟树,并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填空题——“站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我_________”,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我舍不得离开。”有的说:“我想到了敬爱的宋庆龄奶奶。”有的说:“我以后要做像宋庆龄奶奶那样具有高贵品质的人。”……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还使学生形成 了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我让学生课后收集宋庆龄的故事,丰富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实践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总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而不断追求的教学理想。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再运用,就一定能使学和教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

猜你喜欢
白骨精课文设计
BUBA台灯设计
端午节的来历
有种设计叫而专
背课文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