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评

2011-12-22 08:14
新民周刊 2011年50期
关键词:文化娱乐良渚业界

@创业家杂志:12月10日中午,一位瓜子脸、直刘海的时髦姑娘,在杭州上塘路文晖路交叉口的农业银行ATM机上,镇定地分8次取走了打工丁小姐遗忘的卡,里面有她省吃俭用存了一年、准备孝敬父母的的15000元。

老曹:这同许霆案还不一样,因为这女孩一定偷看了前面打工者的密码,蓄意盗取他人财物。

@五岳散人:这次去山东安丘为饭馆寻找安全货源,才知道给日韩、欧盟等地供应蔬菜标准之高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大型的外贸出口企业有着整层楼的检测室,检测项目最多达到600多项,日本人自己在山东建生产基地,生产的大蒜包装完了之后,外面的蒜皮都不能破一点。唉,好东西真是全出口了。

老曹:中国不是没有高标准,只是不愿意用来保护自己的消费者,这比愚昧无知更加可怕。

@李小萌:《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以民族伤痛为噱头的电影,看?没有勇气和信心。

老曹:从来就不敢看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冯晞:美国法律气死我也!今收到盐湖城租我房子租客的个人破产申请,经法院寄来。这样一来这家人可以不交房租还赖着不走。我还不能违法赶对方出门。我是赔了房租还得聘请律师。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千年不遇,一遇气千年。真长见识,我该咋办?无招,只能请律师付冤枉钱。

老曹:如果把房子租出去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些规定,那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同样,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规定就把房子租出去,那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你以为是在中国?

@张泉灵:今天北京的风停了,空气又开始不透明起来。可见,蓝天主要还是靠吹,并且要一刻不停地吹!

老曹:那就在北京上空装个大风扇吧。

@新周刊:12月14日晚,南京浦口分局一巡警拦下一推车男:“这么晚了,推车子干吗?叫什么名字?”民警问。“讲英语。”男子答。“什么名字?”民警感觉奇怪。“讲英语啊!”男子也觉得诧异。民警没辙,只好用英语询问:“What's your name?”男子哈哈大笑,掏出身份证,民警拿来一看:“蒋英羽!”

老曹:苏步青是咱们读书时候的复旦大学校长,好人一个,人称“数不清”。

@陈徐彬:我很钦羡学者,但有时候又很同情,一些场合,分明是借学者之名,拉大旗作虎皮,哪怕是演讲言之无物,其实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很少。一方面是业界太急功近利,二是很多学者沾染了业界浮躁习气,不能沉下来进行学术研究,出点成果。学界业界如此互动长此以往难以推动学术进步求得共赢。

老曹:大学急功近利,原因在教授?

@姚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的“水稻三系选育术”,每年为全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昨日南方周末中国梦现场对话,易中天老师问:要是全世界都能吃饱饭了,大家该干嘛去呢?袁老一挥手,认真答:吃饱了,就可以搞文化娱乐了。

老曹:贫困的地方也搞文化娱乐,最简单就是生孩子。

网友:儿子看到一张良渚文化的图片,问我为什么那时候男人也是长头发?我正跟他解释,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呢,儿子说:“拜托,因为他们没有剪刀!”好吧,你比较靠谱。

老曹:这孩子不简单,良渚文化的确还没有铁器和其他金属,所有玉器都是用树棍、麻绳、沙砾、鱼牙等制作出来的。

猜你喜欢
文化娱乐良渚业界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良渚保护大事记
“玉”见良渚
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状况调查——以河南省S村为例
文化娱乐新闻要向“文化垃圾”宣战
浅论新型媒介对文化娱乐新闻报道的几点影响